分节阅读 320(2/2)
刘德的样子很难过,眼角饱含泪水,声情并茂,听得吴家兄弟也都跟着难过不已。刘德方才话中有个语误,他原是顺口就想说个“英年早逝”的,但一想潘常清一把年纪了,这词用不得,临时改口“与世长辞”,说完之后他还有些心虚的瞥了一眼吴大他们,好在后者正处于极度悲痛之中,未察觉刘德这一细微的改动。
与脸上的悲痛之色不同的是,此刻刘德的心中却是窃喜万分:终是将这老匹夫不露声色的解决掉了,总算是给大帅除去了这眼中钉
若不是要借助吴家兄弟和那干从尚阳堡逃出来的吴军旧部出力,刘德焉会把潘常清放出来,又焉会放手让吴家兄弟掌握兵权,全因不得已,关宁众将不是随大帅南下入关,就是在这清原,能供他刘德差遣的几乎没有,有的也都是些百户、总旗低级军官,实在是不能独当一面。而这忠勇、义勇一万两千将士却尽是吴军旧部出身,这些人与胡旺、齐壮他们不同,可没有参与关宁起事,更没有经历关宁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系列征战,对于关宁大帅赵强并无多少印象,没有印象就谈不上权威与服从,反而如潘常清这等原先就在军中有些名声的反而更让他们亲切。因此为了能解围成功,他也只能暂时利用一下潘常清,用他的名声来使这一万两千吴军旧部能够心甘情愿的前来解围。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形势逼人,没有吴家兄弟和那干吴军旧部的相助,刘德自衬没法带着这忠勇义勇二营驰援清原。他虽知兵,但可不是统兵上阵杀敌的材料,思来思去,也只能用一用被大帅囚禁的吴大、吴四他们了。但若用了吴家兄弟,这潘常清自然不能再关押,因此也只好放了出来,把他当老太爷似的供着,千哄万哄总算哄得解了清原之围。
现在围解了,祸患也除了,大功建了,又无人起疑,刘德自问是对得起赵强对自己一番恩遇了。
士为知己者死,纵使日后大帅怪罪下来,左右不过是个受罚而已,难道大帅心中就没有起过杀意。
刘德才不怕日后赵强回来查问这事,人已经死了,大帅肯定不会为了个他一直想除掉的死人来责问自己,那样一来,难免让吴家兄弟生出二心。这可不是大帅愿意看到的结局。吴家兄弟在忠勇旧部中威名极重,又一个个都是能征善战之人,这等良将正是关宁军所急需的,所以刘德相信大帅听到潘常清的死讯后,也会如自己现在这般模样,假惺惺的哭上两声做个样子给活人看看便是,其他影都不会有。
“本官建议以后这地就以潘师爷之名冠称,嗯,改清原镇为常清县,以示我关宁将士对潘师爷的敬佩之情”
姿态要做就做足了,还指望着吴家兄弟乖乖听话呢,刘德随口一句就把清原给改了名,自此关外便有了常清县,百年之后还有吴氏后人谨奉先祖遗训,逢年过节来祭奠一番。
吴大等人这会心中都是悲痛,刘德说什么便是什么了。众人又哀思一会,见时候差不多了,刘德使了个眼色给身后的安马尔,安马尔会意过来,忙作一脸悲色上前恭敬的对吴家几兄弟道:“时辰已到,还是让潘师爷入土为安。”安马尔这会心里也虚,为什么因为早先端给潘常清的那肉汤可是自己送上的,而让自己送汤的人就是刘德刘大人。现在潘常清死了,但吴家兄弟尚在,这些个爷爷一个个凶神恶煞的,要是知道是自己毒死了潘常清,还不把自己给生吞活扒了
“唉”
吴大哽咽一声,止住泪水,示意吴二、吴四他们将临时打造的棺材抬入挖好的坑中,然后从一士兵手中接过铁铲,默默的挥土,嘴里低声念叨着“潘师爷,黄泉路上您老多保重,要是有啥缺的,晚上给我托个梦,我一定给您老办妥”
二十年的相处之情,现今故人远去,吴大心中之痛自是难以言语。
坟建好后,因一时没有碑材,刘德让人做了个木牌竖在坟上,言道待日后再行补上。又使人杀了猪羊,摆了香火,一番祭拜后终是了了潘常清的身后事。
“今日大战鞑子,众将军出力甚巨,本官已着人于摆下庆功酒,还请吴家兄弟赏脸与胡万户他们一同饮宴。”
说曹操,曹操就到,刘德话音刚落,就见胡旺领着一众吴军出身的将领们急匆匆的往这边赶来。
胡旺的地位可比自己这挂名还没个确定官属的参议高得多,又是关外所有关宁军的临时统帅,所以刘德不敢托大,快步迎了上去,“胡万户,你也来了。”
“听说潘师爷去世,我领人过来送他一程,以尽同袍之。”
胡旺一边和刘德点头示意,一边往潘常清的坟前走去,在他身后,赵果、林家风等松山堡旧将都跟着上去。领着部将们奉上香火,拜了一拜后,胡旺方起身,神情有些落寞。他并未见过潘常清,但潘师爷的大名却是早有所闻,同为平西王旧部,又同为关外怜苦人,眼前新坟一座,胡旺自然有所感触。
吴四在一边见了,也有些伤感,旋而上前问他:“胡大哥,大帅啥时候回来咱们还在这清原呆多久”
胡旺摇摇头,苦笑一声:“大帅领着骑兵师团南下入关也有好些日子了,但却没有一点音信传来,此刻情形到底如何,说实话,我真不知道,也很担心但愿大帅能够奇袭成功,把京师拿下。”说到这里,扭头看向刘德:“刘大人,康熙吃了这么大亏,死了这么多人,依我看,没个十天半月,他缓不过劲来。照你看,咱们接下来该如何做才能策应大帅”
听了胡旺的话,刘德抬眼朝南边的清军大营看了一眼,沉思片刻,沉声道:“清军眼下实力尚在,咱们仍是不能小瞧他们,依我看,敌不动,我就不动,看他康熙如何出招,他若撤兵,咱们就远远的跟着,他若不走,咱们也在这耗着,看他能撑到什么时候,哼,我就不信北京城的安危还能比咱们更重要不成”
第四十八章逼宫大喜
恳请订阅和月票支持,无法订阅没有月票的读者朋友也请以红票支持成绩的好坏关系恶奴的影响力
“必须马上撤兵,不能再跟贼兵耗下去了,这仗不能再打了”
“对,撤兵,马上就撤,这鬼地方本王是一刻都不想呆了”
“京城是咱大清的基业所在,绝不能有失,当务之急还是回师入关才为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收拾掉关内那支贼兵,咱们再重整人马杀出关来”
大帐中,一干王爷率先难,肃亲王富绶和简亲王雅布好像商量过一样,不约而同的要求康熙立即退兵回京城。与之前身为议政王大臣,但对国事、军情都不太过问情形不同,此番这两个铁帽子王却铁了心的要退兵,二人旗下的八旗将领也唯二人惟命是从,在那争相叫嚷要退兵,闹闹哄哄的,连规矩都不守了。
康亲王杰眼看着王兄与王叔向皇上难,一点劝阻的意思也没有,但也不开口帮腔,默默的站在那,不知心里在想什么。但看他那样,恐怕打的是隔岸观火,明哲保身的心思。这仗他杰也是不想再打下去了,属于他的两白旗兵马折了好几千,这些可都是他康亲王府的私产,就这么没了,不能不让他心疼到家。看眼前这形势,再打下去恐怕多半也没好果子,还不如赶紧撤兵回关,不然真要被关内那贼兵把北京给破了,那王府内的家眷还不都遭贼兵毒手了。念及妻儿安危,杰自然是愿意退兵的,但又不敢和富绶雅布一样,他们这般可是逼宫啊,要真把皇上惹急了,天知道会生什么。他杰没这胆子,又想退兵,所以也只能选择两不相帮,等着结果了。见自家主子不开口,陆祥和桂林等康亲王府系的将领们也都不吭声,看起热闹来。
信郡王鄂扎却火了,侄儿勒尔奇的丧命让他心中一直憋着股火,恨不得把对面的贼兵吞下肚子才好。富绶和雅布不思再战,却鼓噪退兵,带着旗下的将领们逼迫皇上,这安得哪门子心思,还要不要脸了还是不是大清朝的王爷了还是不是爱新觉罗子孙了还是不是皇上的臣子了
“打了这么多天,死了这么多将士,怎么这说退就退了”鄂扎强忍住怒火,怒目相对那帮跟着富绶和雅布叫嚷退兵的都统将军们,“这一退,叫天下人如何看皇上,又如何看咱们八旗将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