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3(2/2)
首先,他必须告诉世人,满清对我们汉人实行了种族隔离制度,以此来证明满洲人一直歧视我们汉人,从未将我们汉人视为国人的一部,由此得出我们汉人对满人的灭绝行动是正义的,是合理的,而不是所谓的“残暴”与“泯灭人性”。
而要找出满清实施种族隔离制度依据,实际上就是分析汉人是否在政治经济上满洲化的问题。答案很显然,如铁证一般明摆着。满清所建立的八旗制度,将征服者后代和被征服者后代截然分开,在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都形成了惊人的不平等。比之古罗马殖民地和西方近代殖民地,满清在种族隔离方面的不平等绝无不及,只有过之。
种族隔离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政治权利牢牢掌握在统治民族手中,事实证明,满清的权利始终牢牢掌握在满清贵族手中。后世有些汉族历史研究者,陶醉于满清有多少汉大臣,这和ot乾隆是汉人的儿子ot,ot敌人在武力上征服了汉人,而我们反而用文化征服了敌人ot两种说法一样,都是一种亡国奴式的意淫,或称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就如鲁讯所说的“有些人做着奴才,却还以为自己是主子”这种意淫式的自豪,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于印第安人自豪于“西方殖民者用了我们的咖啡和可可,已经充分印第安化了,所以美国是印第安正统朝代”一样十分可笑。
从努尔哈赤时代起,清廷中根本不存在所谓汉族政治势力,在历次满清的宫廷政治斗争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汉人政治势力的声音。那些汉官们,如有影响的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张玉书、高士奇、李光地等人,无非是依附于满清贵族势力的附庸而已,除了为满清出谋划策,歌功讼德外,他们便再无是处了。不是他们不想拥有权力,而是满清根本不允许他们拥有权力,即使给了,也是暂时的,一种利用性质的,一旦利用完,就会将他们扫入垃圾堆,甚至一杀了之。这些汉官就好象后世某些香蕉人物当了美国议员,却不能说是中国已经影响并参与了美国的政治一样。
一群有职无权的汉大臣绝不能说是汉人已经参与了政治,他们只是满清贵族统治下的附庸而已
剃头令的贯彻实施就是清庭中不存在汉族政治势力的明证
后世时,赵强曾见过有人狡辩,说八旗子弟吃铁杆庄稼,受国家供养,是满清尊重军人的表现。那么实际上呢这只不过是满清防汉制汉的一种手段而已。
满清以防汉思维行事,自然就会建立一个种族隔离制度。汉族对满清种族隔离制度的激烈反抗,也充分说明了所谓“满汉一家,其乐融融”的说法,只是骗无知之徒的鬼话而已。
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时候,只单纯的杀人,杀汉人,但满洲不仅杀汉人,更杀诛汉人的心,这种屠杀肉身,摧残心灵的压迫天地不容
为防止汉人与外界交往以后,激起他们原有的反满情绪,所以满清实行闭关锁国,因为如果中国一旦开放,那满清通过文字狱,愚民政策所得到的一系列成果必将崩溃。
民智一开,何人还甘为满洲之奴
文字狱和沿海内迁五十里,汉人不得进东北和住北京前三门,这些都说明一点,满清对汉人实施了种族隔离政策。而文字狱中最离奇的就是大肆删除金宋古书中的“中国”两字。满人不仅要掩饰他们自己的凶残,还要替金人掩饰凶残。真可谓是费尽心思,良苦用心了。
与汉人息息相关的不仅仅是政治权权的缺失,不仅仅是文化的阉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在法律面前,汉人也是低于旗人一等的。
旗人犯法,不与汉人同罪
满族享有政治、经济、司法等各种特权。满人做官不经科举途径,而是靠特权;凡是重要的军事、财政部门等主要职位,均为满人垄断和控制;对满人给予旗地、旗产方面的特殊法律保护。满人犯罪不归一般司法机关审理,而由步军统领衙门和内务府慎刑司审理,宗室贵族由宗人府审理。如须处刑则依例可“减刑”、“换刑”
满清对汉人进行的屠杀和种族政策实在太多了,如果非要一个个列出来,那就一定是个系统的工程了,而且一定相当繁琐,赵强没有这个时间去搞,所以他决定把国子监的士子们利用起来。这些人也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一个个又暗怀鬼胎,与其白养他们,倒不如让他们来承担这一系统工程,通过他们的笔整理出一套有利于赵强,有利于屠满的理论依据来。
只要有了一个理论依据,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展示手段告诉那些被满清愚弄的百姓,赵强相信,用不了多久,满人就如同老鼠一样,人人喊打了,到那时,自己也不再是一个屠夫,而摇身一变成为民族的英雄了。
却不知道清原那边如何了胡旺能顶得住康熙的进攻吗
晃了晃想得有些痛的脑袋,望着窗外的桂花树,赵强喃喃自语一句:“或许,我也应该去山海关了。”
这章一些话本不应该写出来,但既想到,就写了,敢想就敢写,不必遮遮掩掩。另感谢猫语思、包谷豆、grive、beastna、笑看v风云五位读者朋友投给本书宝贵的月票,万分感谢
还想请有能力的读者朋友能够订阅支持一下本书,现在的订阅并不是很乐观。
第三十六章清原保卫战十三
盛京的红夷大炮后天就能全部运过来,在此之前,只要围住这些关宁贼兵就可,不必再徒损兵马强攻。科尔沁的沙津又派人来告急了,这回不但是奏报葛尔丹的动向,更是向朝廷请求派兵援救,说是葛尔丹来势汹猛,科尔沁已连败数场,若是朝廷再不发兵相救,恐怕以科尔沁的实力,定难以抵挡准葛尔人的铁骑,到时葛尔丹便再无阻拦,长驱直入盛京了。
葛尔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康熙的心,沙津是太皇太后的亲侄儿,与先帝是表兄弟,是自己的表舅,科尔沁更是蒙古诸部中与大清关系最为紧密的,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坐看科尔沁覆灭。但手中实在无兵可调,清原贼军主力未能尽剿前,康熙是不敢轻易调兵蒙古的。安郡王岳乐那倒是有一万多兵马,但攻打山海关失利后,岳乐就密报军心不稳,营中那些奴才们人心思动,能暂时稳住他们便算不错了,哪里能再调他们北进蒙古抗击葛尔丹大军。
现在唯一指望的就是红夷大炮的到来能够轰跨贼兵的防线,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迅速平定这股贼军,尔后才可以考虑派兵救援科尔沁。
为了安抚沙津,不使科尔沁人以为朝廷弃他们不顾,拿他们做挡箭牌死抗葛尔丹,康熙特意下了一道恩旨,将沙津的亲王俸禄提高一倍,并赐黄马甲,今后进京可在禁中驰马。并对使者说,朝廷已调辽西等地八旗兵,只要科尔沁能够挡上准葛尔十天,援兵必至。并说已遣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前往漠北诸部传旨,责漠北诸部联合出击葛尔丹老巢,另外土默谢特等部也已出兵漠西,葛尔丹现在是后院失火,定不能持久,稍过时日便要撤军。
“你回去告诉亲王,叫他不要怕葛尔丹,准葛尔人没什么好怕的,不过是群强盗而已,朕已有安排,葛尔丹动向皆在朕掌控中,他翻不了天。眼下朕领着大军就要大破贼兵,待朕剿了这股叛军,就挥师西进,与他葛尔丹一战高低叫亲王放下心来便是。”
天朝大皇帝既然承诺了,使者自然千恩万谢,带着皇帝赏赐给亲王的礼物和恩旨欢天喜地的回去复命了。使者前脚刚走,康熙后脚就坐不住了。阿喇尼是在土默特等部,不过这会可没去漠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