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5(2/2)
或许我今天的所作所为会被很多“四爷”、“八爷”、“格格”迷们所憎恨,所诅咒。
太和殿中的赵强脑海中突然闪过这样一个奇怪的念头,一个让他有种想要痛哭的念头,一种让他种如芒在背的念头,一种让他感到悲哀的念头。
当有一天,侵略者成为我们歌颂的对象,我们以被奴役为骄傲时,那我们的民族就真的病了,一种心理上的病,一种远比生理上的病痛来得更危险,更可怕的病这种病将会使我们的民族无药可救,无药可医,它会慢慢腐蚀我们的肌体与大脑,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再知道反抗,因为我们已经习惯被侵略,我们已经知道如何顺从
为了不让那令人痛心的时代到来,就让我将这种病的根源永远的抹杀
我不介意成为被千人所指、万人所骂的屠夫;我不介意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不介意被后世刻意的遗忘我介意的是,我为什么不去做
或许我不是一个成功的穿越者,因为我到现在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的政治体系;也没有研发出领先时代若干年的先进武器,更没有去开启民智,教化世人,告诉他们民族的含义,告诉他们活着的真谛。但我依然认为我是一个最好的穿越者,因为我可以将满洲吸血鬼杀光。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赵强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千万汉人同胞,对得起老天爷给我的这次穿越机会
“呼”
重重的吸了口气后,赵强迈步走到殿门后,轻轻的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
东方,红日初升;心中,豪气万丈。
殿外,跪伏着数以百计的官员。在他们有些害怕的眼神中,赵强缓缓的开口说道:“太子殿下准备好了吗如果他准备好了,就让他过来即皇帝位从今天起,康熙二十四年就过去了,宣统元年将载入史册”
第二章新君登基二
后海,填尸地。
六千名正蓝旗满洲男丁被要求到湖中心继续掩埋尸体。关宁军承诺过他们,只要将这些两黄旗尸体掩埋结束,即可回家。然而等这些正蓝旗满人满怀希望的将一段长达三里的尸坑用泥土填满后,关宁军却又告诉他们,因为尸体太多,后海无法容纳,所以要求他们在后海南侧湖面继续开挖湖底,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掩埋尸体。
疑惑、无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六千正蓝旗满洲男丁不敢违抗关宁军命令,分做数十队从不同方向向湖中心走去,有的人还很细心的卷起裤腿,以免衣服被泥水打湿染脏。
南侧的湖面早已干枯,只剩一湖的青苔,人走在上面十分打滑,不时有人被青苔滑倒,摔得脸上、身上都是淤泥。
六千人分发了从工部调来的一千把铁锹,六人一组,三个轮换挖掘,三个负责将挖出来的淤泥抬到岸边。诺大的后海南侧顿时成了一片大工地,几千个人头在湖中心不停的忙碌着。
岸上,不知什么时候,关宁军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还有一些手持火铳的士兵也出现在人人群当中。他们望着湖中心的正蓝旗满洲指指点点,不时在脸上露出狞笑。
那彼此起伏的笑声让湖中心的旗人们忐忑不安,他们隐隐从那些士兵的笑容中察觉到危险的来临,空气中满是不安的气氛。
听到皇宫方向传来的三声钟响后,混成第二师团师团长千户孔国华与骑兵师团第一联队千户伍枫秋彼此对视一眼后,双双将右手抬了起来。
早已等候的百户们看到了千户大人的手势后,不约而同的向部下发出了行动的命令。
顿时,笑声瞬间消失,三千名手持长矛的士兵平举着手中的长矛将那些正往岸边抬运淤泥的满洲人赶到湖中心,将他们赶向了他们亲手挖掘的深坑中。
坑中满是水,几千人被赶到里面,拥挤不堪。
只能露出上半身的满洲男人们在抗议,在咒骂,他们试图爬上去,却被长矛无情的剌下去。
有几百个在最后一刻被激发出血性和勇敢的满人们挥舞着手中的铁锹向关宁军冲去,可是没等他们靠近,火铳的射击声和弓箭的呼啸声就响了起来。
屠杀,一边倒的屠杀。
为了将这六千名正蓝旗的男丁杀光,不出一点漏子,混成第二师团出动了九千兵,骑兵师团也出动了一个联队的兵力。他们居高临下,无情的将这六千名满洲猪狗送进了地府。
堆积在岸边的淤泥再一次被回填到湖中,一锹锹的泼在那些还活着的旗人身上。
据后世史料考证,发生宣统元年京师满城的大屠杀中,有近三万名满洲男人是被残忍而无情的活埋在什刹海的湖底下的
祟德八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在一场混乱的王位之争后,年仅6岁的福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大政殿登基,并向蒙古、朝鲜送去即位诏书,布告天下。第二年,福临的叔叔多尔衮,在明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接引下,统帅八旗劲旅走出白山黑水,跨过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迅速攻占北京。同年九月,福临和清皇室人员由盛京抵达北京。十月初一,福临在臣僚的簇拥下,亲到京师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正式颁诏天下,宣布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改年号为顺治,这一年为顺治元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初七日,逝于养心殿。遗诏中对十八年的朝政进行检讨,共有十四项罪责。遗诏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颁行遗诏于全国。初九日,玄烨即皇帝位,年号康熙。
自康熙元年始至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在位二十四年,崩于盛京城外,享年三十二岁。太子胤礽以储君及先帝遗诏于太和殿登基为帝,年号宣统。责钦天监即刻颁宣统历于全国,颁先帝遗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