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恶奴 > 分节阅读 280

分节阅读 280(2/2)

目录

后卫师团在锦州为佟国纲部击败退往黑山一线后,关宁军截断辽西走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真正能打硬仗的只有骑兵与近卫两个师团,如果分兵再攻锦州,则用于盛京的兵力将会大幅缩减,并且与正面之清军相比,没有兵力优势可言。一旦丧失在盛京周边的兵力优势,关宁军无论是围盛京还是退保宁古塔,都将陷入进退失据,前后两难的境地。

左铭南的战报上说后卫师团第四、第五联队与清军在锦州城外遭遇,至退往黑山时,二个联队损员大半,只有不到五百兵,损失兵力达三千。而整个后卫联队在尚阳堡改编扩建时只有五个联队,每联队一千八百兵,共计9000人。现在一下子被打废两个联队,这等于后卫师团已经伤筋动骨,元气大伤,虽经预备役师团抽调三千人补充,但战斗力和军心士气已经明显不如之前一路凯歌时那么高昂了。可以说,整个后卫师团除了老底子一二联队外,其余三个联队担当运粮队比担负独当一面的军队使用更恰当些。

左铭南战报上有提,第五联队三百多兵退到黑山时,当夜就逃了大半,只余三十多人,由此可见锦州战败对于这些新附军的打击有多重。现在整个后卫师团都笼罩着失利的氛围,先前南下的乐观已是荡然无存,人人心中无底,不知道胜利还会不会再眷顾关宁军。

有关后卫师团战败的消息赵强已经下令封锁,不使外漏,以免动摇军心。他自己也反省了锦州战败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因为他急于求成,以致在没有骑兵师团掩护下,就让后卫师团孤军南进,结果迎头碰上佟国纲所领的前锋、骁骑等清军精锐骑兵,以后卫师团这种纯步兵、甚至没有配备火铳、且有三个联队是新建的情况下,自然难以抵达清军骑兵的进攻,能活着逃回来几百人,已经算不错的了。

与前卫师团会军于清原后,赵强立即下令左铭南守住黑山沿线即可,倘若清军大举来攻,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退往打牲乌拉,总之,绝不与清军做无谓的消耗战,尽可能的拖住他们一部分兵马就可。

康亲王杰书率领的大军是八月十四号出的盛京,十六日抵铁岭,十七日即推进至清原,与关宁军隔河相望,当日,杰书便向关宁军派出使者,要求赎回永陵尸骸。

因为后卫师团失利,已不能承担进军辽西走廊的任务,所以赵强现在手头可用兵只骑兵师团六个联队9000人,近卫师团七个联队12600人,再加上胡旺从吉林乌拉带过来的前卫师团9800人,共计31400人。除此之后,在宁古塔和尚阳堡及后方各地还有乌尔愣手下的两千多预备役师团兵,宁古塔正在加紧训练的恢复的“忠勇”、“义勇”两营吴军旧部和滇民青壮12000人,宁古塔、吉林、黑龙江三地还有一万多各族青壮民夫,但这些人要么被军曹征用于后勤运输,要么就是被民曹征用,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是现在发给他们武器,充其量也只能是摇旗呐喊,对于战事无实质帮助。

对面的清军兵力已经探马查清,大约在七千到八千之间,单论兵力,不及赵强手头可用兵马的四分之一,但该部清军是满清康亲王杰书统领,都是京营精锐,清一色骑兵,且依托铁岭,有盛京与铁岭驻军呼应,难以合围他们。并且驻扎在抚顺的前卫第二联队已经通报,有数千清军在满清一等公佟国纲的指挥下正向抚顺开来,黑山一线又有急报,清盛京将军安珠瑚领数吉兵马已经对清河做了试探性攻击。把守清河的是后卫师团第二联队,与清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交锋,双方互有胜负。左铭南已调新建的第四联队连夜赶往清河,短期内清河不会有失,这让赵强多多少少的安下心来,专心应付对面的康亲王杰书。

骑兵师团曾在八月初六对铁岭进攻过,但守军反应很快,牢闭四门不出战,面对着铁岭城的城墙,骑兵师团束手无策,其后近卫师团赶来时,自盛京开来的援军已进驻铁岭,而为了等候前来会师的前卫师团,又凭空浪费了四天,就是这四天,使得盛京的清军完成了守备,突袭已经是不可能,如果硬攻,等待关宁军的只有以尸体堆就的攻城战。

康亲王杰书突然率军开到清河来让赵强有些喜出望外,但随后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杰书很聪明,他的骑兵离铁岭最多就十里路,小半个时辰就能退到城里,并且来到清原后也不主动进攻,而是派出使者来洽谈赎骨的事情,这多少有些麻痹了赵强,以为永陵刨出来的这些爱新觉罗祖宗的骸骨真的能卖出个好价钱,哪想谈了三天,却是一点进展也没有,想不谈开打,又没有全歼清军的把握,不打,每耗一日,粮食就短缺一日,让他很是发愁。倘若后卫师团按计划占领锦州,那赵强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所有兵力全投上疯狂进攻,不顾一切的打退当面清军,兵进盛京城下,但现在,只要辽西走廊畅通无阻,围攻盛京就是痴人说梦,只有徒然将仅有的人马损耗在盛京的高墙下。

与师团将领开了数次会议,均没有统一意见,赵强也拿不定主意,他毕竟是头一次指挥如此多的兵马作战,本身并没有什么统帅名将才能,之前的战斗完全是打敌于未知,料敌于先机,但现在,他已经失去这些优势了。

多耗一天,对关宁军的危险就多耗一份,赵强急,相当急,整日在帐中望着地图发呆。

八月二十日,清军突然不再与关宁军举行骸骨赎回的谈判,同时散布于清原周围的清军探马越来越多,骑兵师团第三联队一支中队在奉命往抚顺去的路上遭遇清军伏击,所部两百骑兵只逃回六人,其余全部被杀。

八月二十一日,佟国纲部猛攻抚顺,抚顺告急。

八月二十二日,军曹情报司三名索伦探子自锦州发回密报,康熙到了锦州,与之一同出关的有十数万八旗兵。

“康熙出关了”

情报传来,赵强和齐壮、胡旺他们大吃一惊,人人心头涌上一层不祥预兆。

第六十九章兵行险招下

今天五更,此为第一更。

根据各部的通报,自盛京而出的清军就有近两万人,再加上铁岭、盛京城内、辽阳等地的清军,保守估计,仅盛京境内就有清军三万至四万人,这个数字与关宁军的兵力总体相当。若是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关宁军可以各个击破,完成对盛京的攻击。但现在康熙突然来了个御驾亲征,还一带就是十几万兵马,这让一众将领都傻眼了。他们都不是傻子,这谁优谁劣还是一眼能看出来的,现在大军僵持在清原已有几日,却是没有办法突破当面清军,要是康熙再率十几万大军前来,可就不是僵侍的问题了,而是考虑撤到哪的问题。

没人想到康熙会出关,赵强更没想到,因为这个情况根本不在他的判断之内,结合三藩之乱的情况,赵强一直认为哪怕关外战事再如何对清军不利,康熙都不会出关,因为他手头根本这么多的八旗可以用于关外,除非他将绿营给调出关但情报显示,随军的都是八旗兵,并无汉军绿营在内,这就让赵强有些不可思议了:康熙从哪调来的大军出关

自康熙二十一年三藩平定后,满清在关内关外的总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且大部能战之精锐集于京营前锋、骁骑、护军等营,约摸兵力在三万到四万间,这几万人马也是康熙的压厢底军队,可以说是整个满洲一族的命脉倚仗所在。除此之外,关内各省的驻防八旗兵多是些摆设货,根本不值得重视,关外是有些八旗老底子兵马,但也就剩下盛京境内的八旗兵,黑龙江和吉林、宁古塔的八旗已被消灭,如此一算,赵强真的怀疑康熙在这么短时间内是怎么又调了十几万八旗出关的,难不成康熙还能撒豆成兵不成

当年吴三桂起兵后,南方各省驻防八旗兵便告崩溃,无一战之力,以致吴军进至长河边时,整个长江以南根本没有一支八旗军在抵抗,不是被歼就是逃回江北。此后直至战争结束,便再没有万人以上的八旗兵参与对吴战事,全部是由汉军绿营在参战,八旗兵只在后督阵,捡桃子,战力也是不值一提。即使吴三桂之孙吴世璠退守昆明大局已定时,清定远平寇将军彰泰、征南大将军赖塔二人率湖南、广西清军围昆明,为了抢功,硬是把绿营给换下去,让他们带来的六千八旗攻城,结果屡攻不克,战则败,损兵折将,根本不是被困在城中的吴军对手,最后还是勇略将军赵良栋率陕甘绿营前来才算把昆明攻下。康熙也被八旗的表现气得无语,把彰泰和赖塔给一罢到底,此后想尽办法要重整八旗子弟武备,再复祖宗骑射雄风,无奈入关之内的八旗腐化太快,已经烂到骨子渣里,根本是烂泥扶不上墙,这种情况一直到雍正当朝后才稍稍改变,但也治标不治本。一遇大的战事,主力仍是绿营。诸如原来时空中康熙二十九年征葛尔丹,康熙四十三年二征准葛尔,康熙五十六年征藏边,乾隆时的所谓十大征等等,无一例外全是汉军绿营充当主力,八旗根本只是打打下手,若是用了,反而一败涂地。最有名的例子是康熙舅舅一等公佟国纲率几千八旗骑兵征准葛尔,结果被葛尔丹杀得全军覆没,只身逃回,狼狈不堪,吓得康熙急忙收缩兵力,草草结束他的“御驾亲征”。回来之后还大言不惭的宣布大捷,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和雅克萨对战俄军一个德性,明明是败仗,偏要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