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0(2/2)
于成龙连忙起身跪下:“臣谢恩,但皇上这样抬举臣,臣亦喜亦优,恐怕办砸了,有负圣上重托”
“哈哈你说得不错,正是要有重托,朕才想到了你”康熙话锋一转,正色说道:“你到任之后,即要为朕筹措三百万石粮食,并且明年、后年还要多,朕问你,你能办到吗”
三百万石军粮于成龙一惊,连忙说道:“皇上明鉴,全国税收,江浙占了三分之二,百姓们苦于赋税过重,已是怨声载道如今三藩平定,台湾收复,内忧外患俱已消除,正该减税轻赋,与民休养圣上却让臣加税加赋,臣万万不敢奉诏”
康熙没有不快,看了于成龙一眼说:“你着什么急呢,朕不是和你商量嘛要不是这件事难办,朕还不叫你去朕明白告诉你,朕的北征大军惨败,尚阳堡重地失陷,关外现在是贼军四起,西北葛尔丹又起铁骑侵犯漠北诸部,罗刹人也大举南下了,所以朕现在不仅要在关外用兵,还要在西北用兵,没有几千万石粮食,这个仗叫朕怎么去打呀”
同时用兵于关外和西北于成龙一怔,失声问道:“臣斗胆敢问圣上,西北用兵是圣躬独断呢,还是听了明珠的主意”
一听这话,康熙的脸色“刷”的变了:“于成龙,你应该知道,在这些大事上,朕从来不听别人的话,臣子岂能左右了朕”
于成龙并没有被吓住,沉声说道:“圣上,臣以为,关外用兵乃不得已,吴逆贼军与罗刹勾结,若不早剿,必有大祸,所以臣无话可说然西北用兵准葛尔却是断然不可,皇上要知道,我大清这几年连年用兵,国库空虚,现在用兵关外已经吃力,再用兵西北,国库如何承担得起皇上要打仗,做臣子的自然要想法子为皇上筹备军粮,然而这最后还不是要摊到百姓头上,民徭一旦加重,让百姓怎么活下去如果因此而引起全国不宁,又将何以善后”
“哼,你以为朕没想到这一点吗”
于成龙的话让康熙有些怒意,不快道:“如今吴三桂旧部在关外造朕的反,罗刹国又大举南下,西北葛尔丹又虎视眈眈你知道吗当朕听说贼军尽屠尚阳堡内我旗人子民时,朕的心有多痛吗现在他们是肆虐关外,杀我官民,朕贵为天子,难道能视而不见吗若拖延下去,有朝一日,闹到朕的御辇、令旨都出不了山海关,那后世将如何看朕这个皇帝又怎样评价你们这班清官呢”
这话问得突然,也问得很有分量,于成龙正不知如何回答,康熙又说话了:“为了不让关外旗人和各族百姓再受煎熬,朕才破格提升你,要你去担此重任因为你是清官,加赋加税,百姓虽有怨言,还不致于造反,换个贪官去,就不行当然,朕也知道,你一上任就增加赋税,百姓们也会骂你的可是,你身为朝廷大臣,不能只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还要考虑到朕的难处考虑到大清的难处”
听到这里,干成龙出了一身冷汗:“皇上教训得对臣目光短浅,不识大体,求圣上宽恕臣勉受圣命,尽力而为之”
“不,不能尽力而为,而是一定要办好告诉你,忠臣、清官,朝里能选出不少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古之明训嘛,能做到这点并不难但朕需要的是明臣,懂吗明臣,识大体、顾大局,为国分忧,为君父分忧,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怕自己吃亏这才是明臣”
说到这里,康熙迈步走到于成龙面前,将他扶起:“朕重用你,你就得回报朕,朕现在需要粮食,没有粮食,难道叫朕的将士们空着肚子和贼兵厮杀吗朕告诉你,你办得成也得办,办不成也要办,总之,朕要你在三个月之内将三百石粮食运到关外去,不然,朕吃不安睡不宁,你于成龙的日子也不好过,知道吗”
“臣明白”
康熙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成龙还能说什么,神情凝重的重一点头:“皇上放心,臣一定不负你所托,这三百万石军粮臣一定如期运到关外去”
“好,这才是朕的好臣工”
康熙知道于成龙答应下来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当下轻松不少,前番为筹措北征大军粮食,关外各地已被搜刮一空,现在又要平乱,关外已无粮食可用,只能从关内调粮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去年刚遭了天灾,粮食欠收,不要朝廷救济就不错了,哪里能指望得上,所以眼下只能从富庶的江苏调粮了而军粮所需甚大,有相当一部分是康熙替日后出征葛尔丹的大军所备,因此由江苏一省摊派,百姓必然负担沉重,这也是为什么康熙要将于成龙提为江苏巡抚的缘故他官声好,素有“清官”美名,由他去做这“恶事”,百姓纵有不满,也断然不会闹事
叮嘱于成龙一番征粮的事情后,康熙便准备让他退下,却见于成龙突然又跪了下去:“皇上,臣还有事要奏”
“噢”康熙见他神色肃然,不由问道:“何事”
于成龙将头抬起,朗声说道:“臣要弹劾明珠”
于成龙只觉得头昏脑胀,一下消化不了皇上这一大套道理,“皇上教训,使臣茅塞顿开臣不明事理,见短识浅,求皇上治臣不恭之罪”说完,叩了个头,艰难地站起身来
第四十八章事到临头明哲保身
于成龙突然要弹劾明珠,让康熙有些吃惊,遂既却摆手道:“你现在是江苏巡抚,也是封疆大吏了,弹劾朝官的事情你就不要插手了,这事自有御史会办,你退下,回去好生想想怎么才能尽快把粮食给朕筹下来。泡”
“皇上明珠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打击异己今又葬我数万北征将士性命,臣身为大清臣子,岂能视闻不见,臣请皇上下旨查办明珠,以正朝纲”
于成龙咚咚的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将自己所知道有关明珠贪赃枉法的事情说了出来。
康熙听后只是轻叹一声,并未动怒,而是面无表情的问于成龙:“于成龙,朕问你,你来京城几日了”
于成龙不知皇上问自己这个做什么,老实回道:“回皇上,臣来京城已有十多日了。”
康熙听后轻点一下,盯着于成龙看了一眼,淡淡道:“为何你在江宁的时候不向朕上折子弹劾明珠,这会却要弹劾他呢为什么又要非捡在今天而不是昨天或者明天呢”
“这”
于成龙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开口。若非郭琇昨夜找到自己,自己何尝想到要在今日在皇上面前揭发明珠呢。
康熙见状,微一摇头,开口说道:“于成龙,你是忠臣、净臣,这一点,朕从不怀疑你。但你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心地偏狭、好名、好胜,总想保自己的名声,总想胜过别人,这就不好。做大臣的,心地宽一点,看得远一点,多存仁恕之心,多讲点慎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