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9(2/2)
于成龙也是越听越惊,他一向以清廉自居,痛恨那些国之蛀虫,现在听了明珠这么多不法之事,不由恨得牙痒痒,不明白这等小人如何能位居朝堂之上的。
“明珠和高士奇结党营私,二人未发迹前家底穷薄,可如今,你到他们家看看,简直是富可敌国,银子花得像流水似的。凭他俩一年几百多两的俸禄,他从哪来的那么多钱”
“你看那些南书房行走的大学士们,皇上对他们是何等的恩宠,可是明珠和高士奇两个简直是败类,张英和张玉书他们又是迂腐至极,什么事都是明珠和高士奇说了算,他们二人哄骗皇上,简直是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依我看,这上书房里的全是蒙蔽皇上的小人,就是因为有这帮人在,朝堂上才乌烟瘴气”
郭琇越说越恨,咬牙切齿的,一把抓住于成龙的肩膀:“振甲,能否将这大贪官扳倒可全看你了,成了,你便是我大清的功臣”
于成龙却比郭琇见地深远:“郭兄,你这话虽然有理,可是,如果皇上身边一个好人都没有了,那皇上还称得起是明君吗这件事,不可莽撞行事啊”
郭琇听了,猛然一惊:“成龙兄,你说得对。上书房的人若全是好人,皇上何明之有但,这事实也确是如此啊,现在上书房就是被明珠和高士奇他们把着,皇上根本不知道下面的实情,这二人误国误民,实在是该杀”稍顿一下,沉声又道:“俗话说,投鼠忌器。咱们不能蛮干,可也不能不干。依我之见,一个人一个人地来,咱们先把明珠参倒了。他心地最坏,做的坏事也最多,拿他开刀,一打一个准。不过,也不能操之过急,得看准了时机。现在时机到了,北征大军覆没,吴三桂旧部复叛,这两桩事都与明珠脱不了干系,若不是他,也不会有今日之惨败,所以我们一定要借此机会将明珠拉下马来,否则,恐怕再难有机会了”
于成龙沉吟半响,欣然同意到:“那好,我明日见皇上时,便弹劾明珠贪脏枉法,瑞甫,你马上将你所知道的明珠罪状写成折子,待我明日带进宫去当面交给皇上”
“好”郭琇袖子一捞,走到桌前,便提笔疾书起来,于成龙在边上一边替他磨墨,一边目不转睛的看着,每看一条,都是心中痛上一分。
不一会,郭琇将折子写好,吹干之后小心的合上交给于成龙,二人双目对射,俱是点头,说不出的豪迈与壮志。
第四十六章御门听政
七月十五日夜,康熙御驾回京,次日清晨即于御门听政。
御门即乾清宫正门,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在太和殿举行常朝外,余日皆在乾清门听政。常朝隆重,一般是臣下参拜,升转各官谢恩,进贡使臣行礼等例行礼仪,并不研讨政务。宫内管御门听政为视朝。
朝会时,百官以为皇帝会就关外战事问事,殊料康熙并未与百官提起北征大军覆没及吴三桂旧部复叛之事,只向百官痛心表明自己所发罪己诏的由衷,希望百官能“体朕之心”。
明珠心连续两个通宵守候在兵部衙门,上朝之前更是做好准备,只待皇上盘问即上对,哪知皇上却根本不提关外战事,这让明珠的心里七上八下,一颗心悬在那好不难受。
索额图却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思冷眼站在那,想看看明珠是如何挨皇上的训。他已从赵祥星处得知郭琇去找了于成龙,所以这会心思不在这朝会上,而在呆会的南书房,因此没什么心思奏报什么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内侍高声叫了句,百官窃窃私语,未几,吏部尚书郝惟讷出列奏道:“皇上,奴才有事要奏”
康熙一抬手:“说。”
郝惟讷轻咳一声,奏道:“浙江巡抚赵常齐请复设推官各州府佐官,掌刑狱之事,臣察核推官一职,已于康熙六年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裁撤,后有山东巡抚刘芳躅、御史万泰、孙锡龄等先后复请恢复推官一职,然朝廷都没有批准,今赵常齐又请设推官一职,臣不敢擅断,请皇上定夺。”说完将手中的折子递给小太监呈给了康熙。
康熙粗略看了一眼便将折子合上,说道:“凡各省刑名、府、州、县官俱有专责,推官原属冗员,不必复设。告诉赵常齐,官员裁撤添设之事,朝廷自有主张,设何官,撤何官,都有定制,叫他好生办差,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些无用功上面。”
“是,皇上”
郝惟讷记下,又奏道:“今福建按察使出缺,吏部所拟候缺二人,分别是山西参议张所志、福建参议王国泰,臣请皇上示夺,这二人哪个可补福建按察使的缺”
康熙问道:“这二人分别为何人所举”
郝惟讷回道:“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象枢、太仆寺卿田六善、礼部左侍郎李宗孔、工部主事徐诰武四人推举张所志;吏部侍郎宋德宜、御史余国柱二人推荐王国泰。”
康熙点了点头,问郝惟讷:“王国泰为人如何”
吏部侍郎宋德宜忙出列回奏:“臣在户部,王国泰做司官,那时臣便知道他有才能,办事能力强,所以臣就荐了他补福建按察使的缺。”
康熙不置可否,又问道:“那张所志呢”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象枢也出列回奏:“臣做御史的时候和张所志为同僚,后来他调到地方任职,与臣并无多少来往。但臣敢保证其操守廉洁,绝对可堪大用。”
“吏部认为这二人哪个可出缺”
“臣以为王国泰可用。”吏部满尚书科尔坤出班奏道。
郝惟讷也附和道:“王国泰素有干才,且资历已到,臣也以为可用。”
康熙听后,点头示意,扬声对百官说道:“从来君臣一心图治,天下不患不台,治人难,用人不易。有治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