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5(1/2)
不管那些曾经想要逃跑的读书人有多么不堪,也要把他们用起来。
刘德再次向赵强提议开衙治事,仿关内政权体系,设知府知县管治各城,由总制府派巡抚官员治若干城,以此吸引汉人士子来投。但赵强没有答应,只说开衙治事之事留待以后再说,此时正是大军南下之事,精力有限,实难顾及。对此,刘德很是失望,但赵强的一句话却让他眼睛一亮,精神振奋起来。
“先生以为若以盛京建国,则关内我汉族同胞会作何感想”
瑷珲城内百姓清空后,军曹与预备役师团立即从泊扎渡口迁于此处,除担负粮草转运之责,还要担负与雅斯克军火运输的重任。除老弱妇孺外,瑷珲、爱瑷二城共有男丁青壮一千三百余人,皆充入乌尔愣预备役师团,至此,预备役师团成为关宁军兵员最多的师团,除已经补充到近卫与后卫师团的六百人外,现有兵员八千四百人。在各级军官的督促下,那些原本只是平民的青壮们开始拿起武器训练,每日练习杀敌本领。
归降汉军火器兵一千零四十人被打散补充近卫师团,同时近卫师团新增第四联队,格里夫斯基的哥萨克大队充入其中,以格里夫斯基为联队千户,孙克强为副千户,原火器器军官俱都留任。
孙克强所领的汉军火器营的归降并非出于本意,实是被逼无奈,但他们在总攻清军大营之战中立了一些功劳,所以虽然忠诚度仍值得怀疑,但赵强还是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放手委予他们一些军官重任。
纵使孙克强和那些火器营的军官有二心,但现在这一千零四十名火器兵都被打散投入近卫师团各联队,他们就是想跑恐怕也拉不走几人。
鉴于汉军火器营这种成建制来投的原清军,赵强给各师团万户面授的原则是一律打散,不使其原先官长与士兵有任何接触。但是,这个原则却没有运用在后卫师团新成立的满洲联队上,该联队做为后卫师团新设的第三联队,除了一部分军官是从其他两个联队调入外,其余则全是由投降清军将领出任。而千户之职便是由诈开瑷珲城的布尔察接任,余下四个大队百户分别为达斡尔佐领旁格,黑龙江佐领达络克、都勒,前锋营佐领额尔图。
这四个百户和布尔察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先杀死自己的上司后率部投降的。换种话说,就是他们已经自绝后路,再难容于清军之内。
以满制满,以夷制夷。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用了不少汉奸为将,以他们为先锋进攻明朝,赵强现在所做的便是用这些满奸来对付满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利用归降清军对付清军,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打击清军的自信,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阵营也不是铁板一块,所谓的八旗勇士也是有贪生怕死的;另一个则是可以利用清军之手消灭清军,让满人自相残杀,使他们种族的人数不断削弱。同时,还可以大张旗鼓的告诉关外的各族百姓:你们看,连旗人都投降关宁军了,你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满洲联队建立后,赵强让布尔察带领一个大队在瑷珲城武装游行了一圈,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据反馈回来的情况显示,瑷珲城内的那些各族百姓包括预备役师团里的各族青壮看到身着关宁军服,打着关宁旗号的八旗兵时,人人脸上都震惊非常,然后就是沉默。沉默之后,那些百姓看向关宁军的眼神当中便开始出现服从和认同。
六月初八日,骑兵师团接到命令,立即向呼玛尔,达呼尔,班德塞等黑龙江境内大小城池进发,务必在六月十五日前彻底拿下黑龙江全境。赵强则率领近卫师团、后卫师团向宁古塔出发。同日,远在东方的前卫师团在师团长胡旺的带领下向吉林进发。
第三章龙颜大怒
六月的北京城闷热难当,和个大火炉子一样,叫人从心里耐不住这热,定不下心来。这还没到暑气,就如此酷热,不知大暑来了后,又要遭得哪般子罪。
刚刚天空有了几片乌去,也响了几声闷雷,但迟迟不见有雨点落下,等了片刻,那乌去竟然散了,又露出炙人的太阳来,再加上御花园里老是叫来叫去的知了,连带着南书房里的康熙也是一阵心燥。他是天子,大清的皇上,亿万臣民的主子,自然屋中有避暑的冰块,身上也只穿了件薄薄的丝衣,桌上还有冰镇的梅子汤。论理外面太阳再毒,空气再闷热,他这南书房内也是凉快的,这从侍立在一边的索额图和明珠二人一点汗珠也没有就能看出。但不知怎的,康熙就是心神难宁,心里头总是空落落的,烦躁不已,那透心凉的梅子汤都不能让他的心绪安定下来。见皇上这样,索额图和明珠二人也不敢说话,小心的站在那不敢吭声。
“台湾的事办得还不错,姚启圣虽然死了,好在还有陆之远,有他在,台湾的事情朕总是能宽下心的。不过若是姚启圣还在,朕岂是仅能宽心而已,唉”
随手将手中的一份折子放到桌上,康熙有些可惜的叹了口气,起身有些烦燥的走了几步。
姚启圣是去年十一月去世的,死时才六十岁,可以说他的死是因为操劳过度而致,所以听皇上说到姚启圣,索额图和明珠二人的脸上都有些遗憾之色。不过明珠是真遗憾,因为姚启圣是他推荐的,一直也是他的人。索额图的遗憾却不是真心的,因为他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个有些疯颠的姚矮子,而且皇上拟提拔接任福建总督的陆之远也不是他的人,而是明珠一党。插手不了福建的事,多少让他有些遗憾,当着皇上的面,这脸上的功夫还是要下足的,看起来痛心的样子一点也不比明珠差。
康熙虽然心绪不宁,有些烦燥,但他脑袋还是清醒的,冷眼旁观这二位“相爷”,正要借机敲打敲打二人,却有内侍过来通报说高士奇来了。
“奴才高士奇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士奇一进来就跪了下去,冲康熙磕了三个响头。
“你来的正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