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2/2)
赵强对他笑了笑,微微点头,他这一点头可将后卫师团一众军官乐坏了。南下,终于要南下了
“将那总旗唤来,本帅要问他几句。”见校场上那中队长枪兵还持枪立着,丝毫不为这边所影响,赵强心中一动,便想看看那带兵的总旗官。钱林忙让赵德去叫人。
那总旗一听大帅要见自己,忙上下看了一下自己的衣着,见没有错乱的,这才毕恭毕敬的跟着百户大人往校台走来,一到校台,便跪了下去,口称:“末将潘美见过大帅”
“免礼”
赵强听了对方名字,不禁笑了起来:“潘美这名字好,当年宋太祖帐下便有一员大将唤潘美,着实为宋太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不想本帅手下也有一员潘美,要是也能如那潘美一般,本帅可当真是要喜坏了。”
听大帅这么说,潘美忙道:“末将不敢比拟先贤,只为大帅效犬马之劳便是”
“本帅见你部演武,确实不错,当是精兵一支,你与本帅说说,你是如何做到将这二百军士调度一致,进退有序的”
“回大帅话,兵者,只需做到号令严明即可,而要让这些士兵服从号令,则需赏罚分明,末将第一日操训他们时,便当众发令,如有违令者,杖责三十,禁闭三天,一人违令,小队皆罚,小队违令,中队皆罚,中队违令,大队也要一同受罚。此令一下,这些兵们相互看着,就是有出错的也会马上被同队之人提醒改正,有未改正的,末将便对他们进行责罚,如此两天,再操练起来便是大帅现在看到的样子。末将一直认为练兵之术,与其上官严盯,不如让他们自己相互看着,效果也算不错,总算没辜负万户大人、千户大人们的期望。”潘美说得很是诚恳,脸上丝毫没有得意之色,这让赵强大为欣赏,也让左铭南等人脸上有光。
第二十三章北征誓师
“大帅,恕末将斗胆说句不中听的。”
在赵强与众将正高兴时,潘美却突然露出几分忧色说了一句,众将听了他的话,全都奇怪的向他看去,不明白这“不中听”是什么意思。百户赵德是潘美的上司,见他突然不着调的冒出一句来,一下急坏了,担心这小子在大帅面前胡说八道。左铭南和钱林等后师团师的军官也都“咯噔”一下,心慢慢的提了起来。
赵强倒没有奇怪,和声对潘美道:“你说来听听听。”
“是,大帅”得了赵强应允,潘美暗吸一口气,指着那些只是穿着棉军装的部下道:“军士们训练卖命,也都有成效,可是我后卫师团多为不披甲,一旦上了战场,两军交锋起来,伤亡势必巨大。就以末将这二百儿郎来说,进退攻杀都可算精兵,但一旦真的厮杀起来,仅一轮箭雨,估计就要死伤过半,如此,恐不及敌兵阵前,便告全军覆没,所以末将恳请大帅尽早为我后卫师团将士披甲”
“此事本帅正在筹备,断不会让你们以血肉之躯冲锋陷阵的。”
赵强也有些无奈,潘美说的是实情,这身手再好也得有机会靠近敌阵才行,可是眼下整个后卫师团除了几百幅从清军手中缴获而来的皮甲和棉甲,便再也无甲可披了。也就是说,在清军弓箭的射击下,后卫师团只能是活生生的靶子,要冒着巨大伤亡才有可能接近清军,而到那时候,这战斗力估计也就剩不了多少了。这个问题在陈昂建议明号服时赵强便想到了,可是以关宁军现在的冶炼能力,只能勉强保证火铳的需求,而无力再承担铠甲的打造,何况也缺少这方面的工人。棉甲和皮甲倒是可行,但棉花从哪里来,皮毛又从哪里来,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批配装,简直就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为后卫师团配甲是不可能的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使用他们,赵强考虑再三,定下骑兵师团在前,后卫师团在后,近卫师团策阵的战略,即与清军对阵时,先以近卫师团的火铳吸引对方的骑兵来攻,然后再以骑兵师团冲击他们的步兵,待清军阵乱后,再将后卫师团压上。如此,便能最小程度的减轻后卫师团因为没有披甲造成的战斗力损失。
一战,一战定乾坤只有一战而灭清军的北征大军,关宁军所缺少的一切战略物资才可能从清军手中获得。套用后世一句名言“委员长便是我们的后勤输送大队”,现在,赵强要让康熙为他的北征大军精心准备的兵器、铠甲、战马、粮草成为关宁军的颠覆他的利器
“咱们关宁军眼下困难太多,很多事情本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嗯,不过你们放心,本帅会为你们先解决一批披甲的。”
既然潘美当着自己的面说了,赵强总要表示一下,挤也挤出一些铠甲出来,从骑兵师团手中匀一些,另外再想办法让制造局做一些皮甲先用,嗯,军曹手中还有从伏尔哈的五百镶黄旗兵身上剥下的铠甲,凑一凑总能解决一部分,断不能让后卫师团的上下寒心。
“多谢大帅”
这回是左铭南带着一众部下跪拜了下来,有了大帅的承诺,定会有一批甲拨下来,这让急于在对清战事中证明自己的左铭南和一众部下都有了些底气。
夸赞几句潘美后,又叫来几个士兵“关怀”了一下,赵强便率众离开校场,返回后卫师团本部。
“各部可有对汉化不满者”
“怨言是有,且学习难度较大,不过军士们还是愿意接受咱们汉人的东西的。”
“如此甚好。”
赵强赞许的看了一眼左铭南和一众部下,话锋一转,沉声道:“情报传过来了,清廷的北征大军已于上月二十四日从京师出发,现在应该已经抵达宁古塔,本月之内便可赶到黑龙江。咱们也准备得差不得多了,大战即将拉开,是生是死,是成是败就看此战了”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午门外广场上,红妆素裹,琼玉铺地。六千名顶盔带甲的军士,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排成了三个方队,在阳光的照射下,如钢浇铜铸一般,一动不动地站着。奉命担任此次北征大军主将的彭春和副将郎坦已于六天前回到京城,现在他们在一帮八旗将校的簇拥下正站在右掖门前等候着皇帝的到来。
闻听皇上要派大军去征剿罗刹红毛鬼的消息,京城百姓也沸腾了,人们纷纷拥上街头,提上花烛,等候着瞻仰八旗健儿出征的雄壮军威。
午时三刻,随着一阵悠扬的钟鼓乐声,午门下,响起震天动地的大炮声。一队队举着龙旗、宝幡的内侍从午门走了出来。随后,又有十八队宫城禁军列成方队,威风凛凛地走过午门。其后只见明珠和索额图两位当朝重臣骑着高头大马,戎装佩剑,率领一队御前侍卫走了出来。
站在广场中央的彭春和郎坦知道,皇上就要出来了,便向身旁的两位副将点头示意,二人接到主帅暗示,忙把皇上亲赐的宝剑高高举起。霎时间,号角震天响闻听号声,待命的六部满汉尚书急忙率领百官俯伏在地,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扬尘舞拜,三呼万岁。六千铁甲军士,也同时发出了山呼海啸似的喊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这一片欢呼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