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恶奴 > 分节阅读 173

分节阅读 173(1/2)

目录

是出了名的“永平一霸”,也是让当今圣上最为头疼的堂兄,每年永平府和刑部、大理寺呈上的有关控诉固泰的折子能堆成小山

第二十二章横行不法

说来这固泰的爵位不过是个辅国将军,而满清的宗室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而固泰这辅国将军在爵位里列第十等,仅比奉国将军与奉恩将军高一些,品级上也是为二品,比不得那些亲王、郡王、超品的国公、一品的镇国将军。但他这辅国将军却是与众不同,因为他是豪格诸子之中最大的,按理应该承袭豪格的肃亲王爵位,但偏偏承了阿玛亲王爵位的却是四弟富绶,五弟猛锇也袭了多罗郡王的爵,而固泰这个最年长大哥却仅与三弟握赫纳、六弟星保一样,袭了个辅国将军爵,相较两个封王的弟弟,固泰无论在地位还是影响力上都逊色许多。

满清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其子降爵位为郡王,其孙降爵位为贝勒等,基本上承继了前明的封爵制度,略作改动而已。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但因开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爵位的称作铁帽子王。豪格生前受封的肃亲王便是这铁帽子王了,所以其四子富绶的王爵就可以世袭罔替,而固泰等人的辅国将军爵位在其死后却是要降一等,成了奉国将军,一代传一代,富绶这一支的永远都有一人可以当那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铁帽子王,而固泰他们的子孙却慢慢成了闲散宗室,这种差别可不是一丁两点,安慰一下就可以过去的,而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因此仅被授予辅国将军的固泰心理上对于朝廷的封爵是极为不满的,对紫荆城里坐着那位堂弟也更是不满。他不明白,为什么阿玛的铁帽子王不是由自己承继,而是由四弟富绶袭了,并且同为太宗子孙,自己更是太宗皇帝的长子长孙,说句大逆不道的,这天下本该是他的,若不是多尔衮横插一杠,皇帝的宝座能轮到那九岁的娃娃吗现在倒好,肉全给你们吃了,连根骨头也不丢给自己

多尔衮在时,自己好死不活的活着,受着别人的白眼,委曲求全。多尔衮死了,叔叔福临亲政,阿玛虽然被平了反,但那皇位显然是不可能还给自己了。等到叔叔也死了,皇位又坐上了个娃娃,与自己是一点缘分也没有,固泰心中的委屈绝不是片言只语就能道出来的,眼睁睁的看着这小堂弟剪除了鳌拜,干掉了吴三桂他们,又收复了台湾郑家,帝位一日比一日稳固,满朝文武争着拍马屁,说他是什么可比三皇五帝的“千古圣君”,当真是叫人呕心得很。我呸,要不是阿玛不争气,这“圣君”能轮到你康熙吗

委屈归委屈,不满归不满,可是叔叔一家的皇位显然已经是铁打的了,没人能撼得动,所以固泰心也死了,也看明白了。人活一世,还不是徒个乐嘛争那么多干什么想那么多干什么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强求得来吗于是固泰在三十这个而立之年后,一下就变了个人,开始追求起享乐来了。朝廷给的俸禄不够挥霍,就伸手跟当铁帽子王的弟弟要钱,后来又嫌要的银子太少,便索性用旗庄里的产业来换银子,等旗庄变卖得差不多时,脑子一拍,又开始做起无本买卖来眼皮底下这山海关不就是自个发财的活宝贝嘛

打这之后,固泰便变着法子勒索起来往商队,最后又觉零打零敲的不过瘾,便直接上阵,招了一帮闲汉加上府里的奴才们开始欺行霸市,做起那强买强卖的事,看中哪家的货物了,便低价买来高价卖出,若是有不从的,便往死了打,打到对方“甘愿”为止,偶尔打出人命来了,也是随手就给抬到海边喂了鱼。时间久了,他固泰的恶名在山海关,在永平府是人尽所知,连那呀呀学语的孩童都知道他的大名“在哭,就要固泰捉了你去”。

永平府的知府唐绍之奈何不了这个二品辅国将军,便将他的罪状列了折子给呈到了都察院,都察院的人一看,乖乖,弹劾固泰的二话不说就给压着了,为啥原因很简单,固泰虽然只是个辅国将军,可他有一个当铁帽子王的弟弟,一个当多罗郡王的弟弟,这要是办了他,那两王爷还不把都察院给掀翻了天。何况,这固泰是旗人,还是太宗皇帝的长孙,就算要治罪也是宗人府的事,都察院管不了,也没法管这要是跟个二百五似的去查,还不知道到头来谁倒霉呢。

唐绍之不甘心就这样看着固泰在永平无法无天,便再次递了折子,这次他学聪明了,没搁其他地方,直接就用密奏送进了宫。这密奏乃是当今皇上为了体察明情,不为百官所骗,特恩旨各地官员如遇“不可办”之事便可以密折形式直接呈给他看。唐绍之这密折一到康熙书桌上,当夜就有旨意出来了,着宗人府派专人前往永平探访辅国将军固泰横行不法之事,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宗人府接了旨意后却是没有动静,压根就没把皇上的意思放在眼里。原来康熙的旨意前脚刚出宫门,后脚太皇太后的懿旨就出来,把这事给压下去了。自此之后,再无人敢说固泰一个字,也没人再敢管他的事,小小知府唐绍之更是无可奈何。

有了太皇太后懿旨撑腰,再加上还有几个兄弟扛着,固泰便越发肆意了,搞得永平府是鸡犬不宁,若不是那山海关实在是关外进京的要道,恐怕那些个商人们宁可绕路也不打这山海关过。

现在惹上了固泰的人,高士奇也好,陈公公也好,万四和那些步军营的人也好,全都没了主意,不知道是不是还要管这事。赵强却是没听过固泰的恶名,只觉这人既是豪格的儿子,和康熙的血缘极近,真要是与他的人发生冲突,恐怕此趟北京之行要徒增许多变数了。

“怎么着,一听我家主子大名,全吓怂了是”察言观色的胡九江见面前这些个汉人全怔在了那里,知道他们是晓得主子大名的,也知道主子的厉害,这会恐怕是再也不敢多管闲事了。

“索伦蛮子,爷没空和你在这大街上干耗,识相的,赶紧去见我家主子,若是再不识相,哼哼,那你可就别怪爷手黑了。”

第二十三章永平府官差

“大人,怎么办”

万四是知道太皇太后下过懿旨保这固泰的,知道这人得罪不起,他有心劝高士奇不要再管闲事,毕竟只是些路上碰见的索伦蛮子,若是为了他们而得罪固泰,未免太划不来。步军营的人不置可否,他们只是受命来保护高学士安危的,现在遇上这种事,虽说那固泰身份显赫,但他们吃得是朝廷的皇粮,却不是拿得他固泰的饷银,所以要是高学士不怕,他们自然也没什么可怕的。总之一句话,就是绝不能让高学士吃了亏,不然这差事可就没法交了。另外,与这些索伦人一路同行,多少都有些情份在,要是眼瞅着他们被一帮恶奴欺压,却不伸手帮扶一把,未免也太说不过去。

“怕什么”

陈公公见万四一脸忧色,不以为然的鼻哼一声:“他固泰难逃还能压得过咱们高学士不成这事摆明了就是他固泰想讹人货物,就是走到天边,这理也不在他固泰那边。”见高士奇沉吟不语,陈公公以为他怕了固泰,忙为他打气道:“高大人是皇上身边最为宠信的臣子,圣眷正隆,难道还压不过他一辅国将军这事咱家可是亲眼见着呢,高大人莫怕,皇上那边咱家绝不说瞎话。”他怕高士奇担心皇上那边不好交待,所以把话先说满,好让高士奇没有什么顾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