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奸商的刺激生活 > 分节阅读 44

分节阅读 44(2/2)

目录

陈三全很赞同何建军的这一判断,但问题是,他是不是唯一的一个。

何建军接着说:“安诗玉算是当地名模,据认出了她照片的列车员说,那天上车时她神情凄楚,魂不守舍,一个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上。”

陈三全知道,施梅最后一次与她通话是在下午4:00点,她正在列车上,在电话里她没有透露出具体的车次,只是说傍晚7:00左右到达,所以,当施梅带车去接她的时候,因为局里的汽车调度正在吃饭,司机也磨磨蹭蹭,耽误了很长时间。她一到达火车站已是7:00过了10分钟,此时火车到站已有20分钟了。施梅左等右等不见踪影,给她打电话时,已经关机了,

怎么的也算是个名模2

她向何建军汇报的时候,已经8:00了,至今再也联系不上。

施梅毕竟是刚刚毕业的姑娘,这两天就因为这事,已经哭过好几次鼻子,她觉得自己时间观念不强,给工作带来了被动。

“谁能想到她失踪呢”陈三全没少用好言宽慰,他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头上。

据安诗玉的家人说,他们也不知道安诗玉所乘列车的具体车次。因为平时她外出演出回来,都是何大龙开车接她。

经专案组研究,陈三全决定,开始对陈小松进行监控,必甚要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措施。

几天后,陈三全驱车来到滨海市殡仪馆。

何大龙的追悼会在这里如期举行。

尽管滨海市黑白两道的人物济济一堂,但花圈还是比人更多一些。

当然,准确地说,“白道人物”到来的只有陈三全和施梅,以及几个辖区派出所的治安民警。另外还有一些人比如副市长刘敬东,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孙文强则送来了花圈,人却没有出现。

从礼节上刘敬东、孙文强是正确的,一个本地的大富商,不明不白地死在这里,表示一个花圈,至少也算地主之谊。如果不送花圈反倒有问题了:是不是经常去夜总会泡小姐,所以老板死了想避嫌是不是孙文强在这些方面十分老道,所以翁婿俩都没有出现。

陈三全的侦破工作暂时陷入了困境。何建军还在大连寻找安诗、玉失踪的线索。所以他今天带了施梅,想来这里会一会邝小明,也见识一下马涛。

前两天他跟邝小明约了很多次,邝小明总是借故推辞,他冷淡地说:

“我不信任你们,如果有话就在电话里说吧,我现在心情很乱。”

“如果你发现什么线索请及时与我联系。”陈三全只好这样说了。

陈三全也去过何大龙家好几次,邝小明总是不在,在电话中所说的几乎都是何大龙过去的一些与案情无关紧要的事,但邝小明在电话中的声音他觉得很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他甚至想起了那个黑衣人。

“可那里是他的家啊”他只好否定了这个猜测。

不过,邝小明的背景材料他完全掌握了,他最近几年虽说不上作恶多端,至少也称得上是劣迹斑斑:

何大龙的前妻带着儿子也来了,也许她已经原谅了这个多年前的负心人。

何大龙的母亲,一个从旧上海移居香港的姨太太,已在多年前郁郁而终,所以,今天追悼会的主角应该是何大龙的兄弟邝小明。

但另一个主角马涛似乎抢了他的风头,他表现更为悲痛,所有人都叫他不要太难过。

“人死不能复生,涛总多保重,”

“滨海市的经济建设需要你,滨海人民需要你。”这样的套话他听了一大堆。

怎么的也算是个名模3

但对陈三全来说,今天的主角这两者都不是,而是马涛身边那个俏丽的黑衣丽人。他注视了她很久,因为她实在太像他16年前的高中同学沈卫红了。

但他很快否认了这一猜测,他很难把眼前这位贵妇人和当年那位梳着麻花辫子的爱唱歌的女孩联系在一起。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陈三全想起了她那稚嫩的声音,唱着电影巴山夜雨的主题歌。

的确沈晓红作为夜总会唱歌的艺人,她所要具备的不仅是歌喉,更多的是她的姿色,她显然做过整容手术,所以陈三全没把她认出来。

不过沈晓红却把陈三全认出来了,十几年前的小男孩,如今是如此的英俊不凡,她第一次有耳热心跳的感觉。作为一个对自己的婚姻已感到幸福的贵妇人,这很不正常,也是她多年未有过的事情。

所以,她没有上去主动与陈三全搭讪,也许是因为老公在场不方便,也许是她想留住这一份神秘。

这时候,陈三全在人群中看见了邝小明,很显然他的熟人不多,落寞地站在何大龙的遗像旁,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人,似乎想从中找出凶手来。

从外表上看去,邝小明很酷,很讨女人喜欢的那一种酷,但透过他的眼睛,看到的却只有虚无和冷漠,偶尔流露出的只是一种亦正亦邪、放浪形骸的神情。

显然,邝小明也看见陈三全了,他知道陈三全就是那天晚上闯入何大龙家中的那个。

四目相对之际,双方都有一丝敌意。

陈三全看得出来,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正在这时,一个人向邝小明走过来,邝小明说了声:“谢谢”陈三全马上从他的声音中确定了。此人正是那天晚上在何大龙家的那个身手不凡的黑衣人。

邝小明显然也能看出,陈三全不是一个简单的,他的眼中充满了警惕。

这时候,追悼仪式开始,由新世界娱乐公司董事长马涛致悼词。

马涛沉痛地站在前台,念着一份由秘书拟好的悼文。

内容当然是千篇一律的,陈三全知道,如果从追悼词去了解一个人,那一定是荒谬的,在悼文里,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优秀,那么可爱。

何大龙也不例外,陈三全在悼词中听见马涛这样念着:

“他在新世界娱乐公司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

怨,努力奋斗。为滨海市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滨海市三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为发展滨海的第三产业、解决下岗职工呕心沥血,为繁荣滨海市的精神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种古老的职业1

陈三全很清楚何大龙是个什么人物,用现在的标准,他算得上是“失足青年”,同样有不少劣迹。

不仅是这样,他甚至进一步对邝小明也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他知道,不论是那个“何某”还是这个“邝小明”,其本质都是同一种人,同属这个世界上的某个神秘部落,那是任何一个社会转型期都曾有的一个冒险家军团。

陈三全记得大作家茨威格曾经在一本书里为这群人作过一幅画像:

“他们讲各种语言,宣称认识所有大人物,在所有大学读过书,他们的口袋里装满了主意,许着大胆的诺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