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玩唐 > 分节阅读 293

分节阅读 293(2/2)

目录

也如她所说,虽然这个盟约不是那么可信,但对她,对自己,对李裹儿,都有间接的帮助。狠狠地鄙视吧,这是小花的借口

想到这里,他脱下了衣服。

远处传来一阵阵蛙鸣,但这间屋子却是充满了香艳的味道。

红烛生羞,香被翻浪。呻吟声与喘息交织在一起,连天下的星星都羞得闭上了眼睛,于是一团团乌云升了上来,夜色变得漆黑一团。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上官小婉正是如狼的年龄,王画没有四十,可是一头猛虎。这是一场虎与狼的较量。

王画一点怜惜也没有,当然了,上官小婉不是李裹儿,熟练的床上功夫。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愉快感。较战良久,他感到了上官小婉一阵哆嗦,然后什么喷了出来。

嘲喷了,王画这才放了她。

上官小婉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

过了半天,才说了一句:“奴要升天了”

王画得意地大笑,然后穿起来衣服。

上官小婉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要回去了。”

“为什么不留下来过夜”

“昭容,你应当明白,我们合也合过了,做也做过了,这个合做也没有问题了。”王画捉狎地说道:“但你终究不是我的女人。”

“这样还不是吗”上官小婉用手带起一些事物,伸了出来,拿给他看。

王画又是大笑,拿出一个手帕,替她擦干净后,说道:“想做我的女人,可不容易,我很霸道的,做我的女人,是不能碰其他男人的。就算你能做到,我也没有那胆量。”

她现在挂着昭容的身份,说句不好听的,是李显的妃子,偷偷腥,也许李显这个龟帽公不在意,可王画敢让上官婉儿拒绝李显碰她

说完了,大笑离开。

上官婉儿没有再婉留,王画说得对,也不对。上官婉儿对王画是很有好感,这是磁场作用,吸引她的是王画的才情。刚才那一战,更是让她仙仙若死,从来没有过的满足,比张六郎武三思带给她更大的欢愉。

但好感是好感,爱是爱,还没有到了爱的地步。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她也没有必要做出假惺惺的姿态。只是她笑了起来,终于明白武三思那个儿子的处境了。难怪李裹儿那么放纵,给他安排了几十名娇美的小姑娘。可这么多年,居然李裹儿自己却没有一个子女。

这种王家的女人,不做也罢。

王画走了出来,外面下着小雨,隐隐地听到洛河的流水声。

自从天气进入六月中旬后,陆续的雨水下个不停,洛水涨了很多了。在百度上看到某位教授一篇论文,说后来唐朝没有将洛阳作为政治重心是因为水灾多的原因。大笑,也许是一个气象专家,可洛阳后来不是政治重心,主要原因是安禄山对洛阳的破坏。晚唐财力有限,不敢重建

但是王画脸上笑意不断。

他不是为自己这一次偷腥而笑,而是笑现在唐朝的政局。

他回过头来看了一下上阳宫的方向,老武一生之中,犯下许多错误。比如均田制的破坏,也许她没有直接责任,可没有控制好,最后酝成灾难。府兵制的破坏,其实防患未然在老武手上是可以的,毕竟还没有到了崩盘的地步。但这两点很少有人察觉。

张柬之他们更是可笑,盯着二张,二张不过是一个宠臣,只是因为老武是女皇帝,作了男宠。如果老武是男人,二张是女人呢

还是临老的安排,又要平衡李武,又要平衡二李,还要拉扶二张,这些人在一起,怎么可能平衡得起来,就是现在李显的上位,除了二张外,这些矛盾更加激化。

雨越下越大,王画乘坐着马车,回到家中,却看到了一个客人的到来。萧亚瑜到来了,他高兴地走过去,一把握住了萧亚瑜的手。

这一次抓捕,萧亚瑜与宋问都因为王画的安排,一个到了大琉球,一个到了大洋洲,逃过一劫。但王画留了口信,如果他们回来后,立即前往洛阳。

李红与沐孜李的事拖了很久了,虽然是收为媵妾,可是王画不想委屈她们了,想在家中小小地操办一下,算是对她们的弥补吧。

因此作为李红的大哥,务必要来的,另外还有沐孜李一个远房亲戚,现在也在王画产业里谋生,都要接过来。

不但如此,萧亚轩的回归,也给他带来了大洋洲的好消息

因此看到他,王画很激动。

两个人挽着手,经过常期海上的风浪吹打,萧亚轩脸上出现了一层风霜。然而气色很好,红光满面。虽然大海上有风险,这几年也很劳碌,但让他有了一种新生感。

两个人走到客厅,王画吩咐人端上茶水,萧亚轩开始将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

第五卷香奴巴第十五章聚宝盆

第十五章聚宝盆

萧亚轩从前年宋问与王画分别后谈起。这些事情王画大多都知道。但王画不急,他细细倾听着。

然后说到去年,这才是王画倾听的重点。

实际上萧亚轩与宋问早接到王画的安排,在准备了,不过那时候他们也不知道准确的目标,但在两个人安排,私自藏下来大量武器。有的禁止私人使用的武器,比如陌刀,强型弓弩,也从与韦家合作中,暗自挪用下来。

那时候李显遭受的压力很大,可以说是风雨飘摇中。因此,韦家与王家的合作,还是王家掌握着主动权。这也是萧亚轩他们能够私自瞒下来一部分武器,报成暴废品的原因。

武器不是问题。

后来接到王画命令后,主要的困难就是人。怎样将人从唐朝调出去,有一个方法,调到合作的船队上,利用韦家的势力,可那样不行,以后人员失踪一个两个好说。失踪得多,必然引起韦家怀疑。

这是唐朝名门望族之一,人才济济,不好胡弄的。

因此花了许多心血。其实到了海外都好办了,无论是到了倭国,哪里居住着许多人,海上力量弱,看到不对,立即回到船上,力量弱,立即掳掠奴隶。因此,第一批掳获了五千多名奴隶,没有花多烦。

到了小琉球后,难度也不大,大量技术师带过来,木材当地就有,还有漆树,现在又有了大量奴隶,造船成本无限地降低。倒是一开始时,船用船钉十分地紧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