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9(2/2)
“我当然不会亲自动手。”李虎笑道,“河北战局的变化也在我们预料之外,谁能想到,葫芦河两岸的十万西北军竟然损失了七万余人,这导致西北军实力骤减,迫使他们不得不背水一战。我可以肯定,他们马上就要动手了,但他们不是童贯的对手,所以我们要帮他们一把,让他们势均力敌,打个两败俱伤。”
柴云若有所悟,“所以,你要逼着皇帝迁都”
“对,只有逼着他们迁都,童贯才会着急,才会选择一条对于他来说唯一正确的路,而张邦昌必然要和折彦直联手。西北人得到了汴京文官们的帮助,首先就要解决童贯,然后才能控制权柄,才有实力和我抗衡,而他们双方要实现各自的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兵变。”李虎笑了起来,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杀气,“等到他们两败俱伤,就轮到我上场了。”
柴云想了半天,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看着他们屠杀虎烈军。
“你真的认为要迁都”柴云问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对,而且马上就要迁都。”李虎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犹豫。
第四十八章步步紧逼
当前这种形势下迁都,意味着什么,就连一个最普知道,而它所产生的影响,它对这个王国所造成的冲击,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柴云认为,在不到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没有理由迁都,而汴京的绝大多数文官士大夫们也抱着同样的想法,比如宰相张邦昌、副相宇文虚中,枢密副使折彦直。
大宋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吗显然没有,最起码现在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明这一点,而年初之所以有大臣提议迁都,那是因为金军包围了汴京,而极力主张迁都的大臣现在基本上不在了,他们或者被判定为奸侫,或者被赶出了京师。很明显,迁都和议和一样,如果说议和是投降卖国,那迁都就是逃跑,两者对王国都会造成沉重打击。
李虎坚决要求迁都,汴京理所当然认为他要控制皇帝和朝廷,他没有决心击败金人,他无意忠诚于大宋。
双方撕破脸,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而李虎本人的想法却远远超过这个范畴,他认为大宋当前无法阻挡金国的入侵,即使虎烈军加入到河北战场,也无法扭转整个战局。
“金军肯定要越过黄河,要和我们逐鹿中原。”
李虎的迁都理让柴云非常吃惊,“总帅在洛阳的时候,对击败金军不是很有信心吗”
“当时我认为,西北军不会:受重挫童贯也会坚持下来,并想方设法募兵扩军,朝廷更会积极采取变革措施以挽救崩溃的财政,但是,到目前为止,形势失控的速度越来越快,不要说汴京无力自救就连我们都束手无策。”
李虎浓眉深,忧色重重,“现在,西北军在河北战场损失七万余人,虽然种师道、折可求、杨可世、王渊手上还有大约十万兵力,但士气没了底打没了,现在对于他没来说,首要之务不是阻御金军而是生存,既不能让童贯吃掉,更不能让我白捡了便宜,所以我们和西北军联手作战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靠我们虎烈军,根本无法击败金人。”
“西北军遭受重创的同时,童贯却有全力扩军,反而暗中筹划远走东南,他放弃了,为什么很简单是畏惧我,也不是我虎烈军太强势而是汴京政局混乱,财政崩溃即使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也无法力挽狂澜了他唯一保住国祚的办法就是带着皇帝到东南重建大宋,力保半壁江山。”
“汴京兵变后,内忧外患更严重,但朝廷没有任何做为,甚至没有拿出一套变革措施,而金军则呼啸而下所向披靡,这时候,大宋如何对抗金国赢得战争,不仅仅需要军队,需要稳定而齐心的朝廷,更需要财政,但偏偏大宋的军队严重不足,朝廷纷争不止,财政更是完全崩溃,请问这时候大宋拿什么击败金国”
柴叹了口气。承认李虎地说法。今日大宋地确没有招架之力。
阳地时候。在和赵明诚、李清照探讨变革策略地时候。李虎和柴云等人并没有意识到西北军会遭受如此惊人地重创。所以虎烈府地重点是控制朝廷。是实施变革。但河北战局地全面崩溃。让李虎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思考挽救之策。
李纲显然是一个眼光独特头脑清醒而深谋远虑地人。他虽然主战。但还是第一个提出了迁都之议。迁都符合虎烈府地利益。正好也给了李虎一个全新地思路。所以李虎极力赞成。并把李纲请到元帅府。携手共度难关。
“总帅。如果我们在河北战场击败了金军”柴云相信李虎能创造奇迹。他认为当前形势并不像李虎说得那样不堪甚至已经到了绝望地地步。
“一两场胜仗根本扭转不了当前地形势。”李虎打断了柴云地话。摇头苦叹。“大宋财政崩溃了。国库没有钱。汴京拿什么来支撑这场持久地战争财政地崩溃来源于新政制度地错误。而要改变这个错误。需要一个稳定地局面。但现在无论是朝廷还是王国。都处在极度动荡之中。根本没有条件来实施新政策。”
柴云想了一会儿。一筹莫展。找不到任何解决地办法。地确很绝望。
“迁都能解决什么问题”
“迁都可以保住大宋国祚的延续,只要国祚还在延续,大宋人就能看到希望,就能凝聚在一起,克服一切困难,披荆斩棘,励精图治,中兴大宋。”
柴云望着李虎那张大义凛然的脸,感觉很荒诞。这个人要夺大宋的国祚,但现在却义正严词,要戍卫大宋,看上去忠贞不贰
了解他的人太多了,天子行营里的那帮君臣就绝对
金军势如破绣。
初九日,李纲、罗青汉奏报,金军再次攻打城。
同日,岳飞、折可求、王渊奏报,金军占据信都城,由冀州而下,直杀永济渠一线,清河告急。
同日,种师道奏报,金军攻占魏县,抵达大名府。大名府告急。
皇帝再召宰执臣商议对策。
议和肯定要继续,虽然目来看无法延缓金军南下的速度,但皇帝和朝廷愿意以土地换和平,志在投降卖国,而且还要利用金人来对付李虎,那议和的作用可想而知。
大名府肯定守住,否则战火就要烧到中原,京师就要告急了,而能否守住大名府,不仅仅关系到皇帝和朝廷的利益,更关系到李虎的利益。就当前来说,李虎坚决要迁都,而迁都需要时间,所以李虎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在河北坚持到迁都完毕。
李虎还是那句话,迁都,马上迁,则虎烈军就要撤到黄河以南,全力戍守京畿。
李虎没有击败金人的信,也没有守住河北的决心,他直言不讳地告诉皇帝和几位宰执大臣,大宋的财政已经崩溃,即使从全国各地征调勤王之师,大宋也无法阻止金军杀进中原,所以当务之急是迁都,是紧急下旨命令京东、京西、淮南各路募军训练、整修城池、储备粮草,准备和金军在中原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