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52

分节阅读 352(2/2)

目录

童贯笑笑。点了点头。“没有西征。”

没有西征那意味着什么“他们要灭了我”李虎浓眉倒竖。怒声问道。

童贯点了点头,“你现在才明白”

“那皇统之争”

“事实上,根本没有皇统之争。”童贯望着李虎,眼露同情之色,这个小汉虏虽然很聪明,但他没有在汴京待过,他根本不知道汴京的水有多深。

“没有皇统之争”李虎听不懂。这件事折家没有必要欺骗自己,李纲和宇文虚中更不会蓄意欺瞒,这里面必定有什么秘密。

“原因很简单。”童贯问道,“我为什么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权势蔡京为什么三次下野,又三次复出为相高俅不过是个踢蹴鞠的小厮,他为什么可以成为本朝太尉一句话,若想位极人臣,必须赢得皇帝的绝对信任。没有皇帝的信任,谁都无法得到地位和权势。”

李虎有些明白了,但他感觉太复杂,一时还无法理出清晰的脉络。

“官家不喜欢太子,官家和太子的治国理念差距太大,所以官家要废嫡立庶。”童贯不想为难李虎,给他详细解释,“皇帝由谁来做,对大臣们来说无所谓,关键在于皇帝能否满足朝堂各方的利益需求,所谓废嫡立庶违背祖制不过是个华丽的借口,在这个华丽的借口下是君臣的利益之争,是朝堂各方势力的利益之争。只要皇帝把君臣之间、把各方势力之间的利益需求给调配平衡了,满足了大家的需要,那废嫡立庶就变得非常简单。”

“历史上,这种事比比皆是,你只要稍稍想一想,就知道在皇统之争的背后其实就是利益之争。”

“郓王若想入主东宫,即使在北伐中建下了盖世功勋,也没有任何作用,相反,汴京的阻力会更大,矛盾会更激烈。皇帝不想激起矛盾,所以他放出话来,要郓王去参加北伐建功立业,其真正的目的是准备利用北伐来调整和平衡朝堂上的权力和利益分配。”

“今天幽燕的恶劣局面就是汴京各方争权夺利的结果,这种结果导致汴京马上开始了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童贯指指旁边的棋盘,“幽燕局势就好比棋盘上的残局,对弈者在这个残局上进行惨烈博弈。”

“那谁是胜利者”李虎问道。

“没有胜利者。”童贯笑道,“这个残局永远都是死棋,没人能赢。”

“皇帝要尽快确立皇统,对他来说,谁想在这轮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中得到好处,那首要条件就是支持郓王入主东宫,所以,汴京各方为了争权夺利,会争先恐后地支持皇帝废嫡立庶,然后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而我和你,则成为这场博弈的最大牺牲者。”

李虎听懂了。折家告诉自己的皇统之争的确存在,但不是支持太子,而是以支持太子为借口逼迫皇帝

配权力和利益,等到皇帝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他们马t击,于是太子被废,郓王登基,主战派和主和派势均力敌,为下一轮的争权夺利开始做准备。

但是,每一轮的争权夺利都要有牺牲者,这一轮的牺牲者是太子赵恒,是太师童贯和藩王李虎。

“不出意外的话,郓王马上就要到燕京来,而你会把燕京交还给大宋。”童贯继续说道,“王拿到了收复幽燕的功勋,然后汴京把所有的罪责推给我,把我赶出朝堂或者下狱流配,而你回到大同后,会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宋辽夏金四国的围攻,转眼就败亡了。”

李虎脸色铁青,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直到此刻,他才发现自己很年轻,非常年轻,因为年轻而无知,因为无知而无畏,死到眼前竟然还不知道,竟然还傻乎乎地认为自己有一搏之力。这次如果不是汴京要牺牲童贯,如果不是童贯为了自救,自己就完了,被汴京那帮鸟人活活玩死了。汴京的水太深太深,漩涡太大太大,自己还没有游进去就被吞噬了。

“太师有何对策”李虎不得不放低姿态,躬身问策。

“如果你上次答应我,我还有阻止之力,但现在我也无力阻止了。”童贯站起来,把棋盘移到火盆边,把装满黑棋的玉盒递给了李虎,然后坐下来,慢条斯理地盖上毛褥,叹了口气,“对弈者已经进入残局,但还没有提子,所以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盘棋还原回去,让对弈者重新走棋。”

李虎想了一会儿,笑了起来,拿起一粒黑棋在两指间轻轻捻动着,“太师妙计。”

童贯望着李虎,脸上堆满了欣慰的笑容,这个小汉虏终于想通了,孺子可教也。

“太师还会西征吗”李虎把棋子放到了棋盘上。

童贯凝神沉思,良久,摇了摇头,“我老了,不行了,西北是你的天下了。”

“我很想追随太师,聆听太师的教诲。”

童贯笑着摇摇头,“这件事过后,你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后你就是西北王了。”

李虎开心地笑了起来,“我如何感谢太师”

“忠诚于大宋。”童贯郑重说道,“忠诚于大宋,你才能成为真正的王。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虎送走了童贯。

同日,他和黄涉、柴云等人仔细商议后,马上派人联系萧干,愿意以燕京城交换萧太后。

李虎急书平州路张觉,金军在辽军降将的帮助下,从小路杀到了古北口后方,古北口失陷,义军不得不撤出燕京,为此,他请张觉自行选择,无论是投奔大宋还是投降金国,他都支持,但他警告张觉,无论如何守住平州路,这是立身存命的本钱。

李虎急告高缘和吴雄,率虎烈军急速后撤,日夜兼程赶到燕京会合。

李虎再告铁鹰、董仲孙、侯概和张高儿,大军准备撤出燕京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