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00

分节阅读 300(2/2)

目录

东宫和折家最最担心的就是,假如李虎因此尾大不掉,真的成了大宋的最大隐患,那将来太子登基了,如何处置李虎

不管东宫现在不想这些问题,现在太子赵恒不仅仅是太子位不保的问题,还有性命不保的问题,赵恒必须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东宫无暇考虑将来,但折家不能不考虑,因为折家在西北,李虎也在西北,这两者一旦结成利益共同体,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折家不能为了一个太子而葬送了四百年基业。

折可求根本不愿意牵扯到汴京的皇统之争。折家四百年的历史,家训中最深刻的一条就是决不干涉皇统传承。从古到今,凡是和皇统扯上关系的,不管你的功绩有多大,最后都是身死族灭,没有谁能逃脱这个可怕的诅咒。

然而,到了这一代,逃都逃不掉。在汴京为官的折彦直眼睁睁地掉进了陷阱,掉进了皇统之争的漩涡,而把折彦直推进这个陷阱的就是蔡京。

西北的连绵战事和西北折家的实力决定了折家在汴京的地位,任何一个皇帝和宰执都希望折家为大宋浴血奋战。在武人不能干政这个前提下,折家对大宋的威胁被降到了最低程度,所以皇帝也罢,宰执也罢,都对折家很不错,最起码表明上很不错,能照顾的都照顾,而折家也循规蹈矩,对皇帝忠诚,对汴京权贵和宰执们也是极尽献媚之能事。这世上小人太多,我不得罪你,但难保你不找我麻烦,所以折家每年都要在汴京耗费大量的钱财,即使买不到富贵,最起码也要买个平安。

折家和蔡京就属于这种关系,但蔡京自从和童贯闹翻之后,蔡京对折家就开始照顾了,是真的照顾,极力拉拢,目的当然是对付童贯。童贯不是傻子,他在西北打仗,首先就要和将门世家搞好关系,现在你挖我墙角,那还得了所以童贯也加大了“照抚”力度。最后的结果就是,折彦直连续升职,数年内进入中枢做了宰执大臣。

蔡京和皇帝的关系天下皆知,但在皇统这件事上,蔡京却保持沉默。朝持沉默其实就是不支持。皇帝认为他死脑子,死抱着祖宗家法不变,这是一个好品质,皇帝也不好怨怪他。蔡京权倾天下,他不支持皇帝废嫡立庶,那么太子赵恒相对来说就比较安全了。

蔡京老了,他随时可能两脚一蹬就死了,所以他必须为蔡家的未来考虑。现在太子和郓王赵楷都有可能继承大统,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必须保持低调,免得站错了队。像他弟弟蔡攸早早就表明立场支持皇帝废嫡立庶,那根本就是拿性命做赌博,太愚蠢了。

但以蔡京的地位来说,他想摆脱这个巨大的漩涡,置身事外,也是一厢情愿之举。我不支持,也不反对,这是不行的,所以他致仕回家了,当然了,他回家养老的原因不仅仅如此。

蔡京回家养老了,很低调了,但太子赵恒却找来了。要找蔡京就要在他低调的时候找他。蔡京不喜欢赵恒,因为赵恒资质平庸,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一无是处,和赵楷相比太差了,但是,蔡京却帮了赵恒一把。

这是从朝堂权力平衡来考虑的,也是从大宋未来考虑的,因为北伐一旦成功,皇帝和主战派建下盖世功勋,这个朝堂就是皇帝和主战派的一言堂,太子肯定保不住,而大宋随即陷入深重危机,内忧外患会更加严重。相反,保持朝堂权力平衡,维持大宋现状,虽然不能改善大宋的危机,但最起码不至于恶化。尤其重要的是,这种朝堂格局对维持蔡京的权势非常有利。主战派是指北伐而言,撇开北伐,主战派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这次蔡京致仕回家,其实就是皇帝缓解内部斗争的一个不得已的举措。

第五十八章一群疯子

太子身边的忠臣只有一个,太子詹事耿南仲。太子很低调,不敢拉帮结派激怒皇帝,但现在不行了,他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没有退路了。从中枢传出消息,如果北伐顺利,郓王将出任北伐军统帅。这就是下山摘桃子,郓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收复幽燕的功劳拿到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

太宰王黼fu,也就是现任宰相,他非常坚定地支持皇帝废嫡立庶。皇帝把蔡京赶回家,让王黼出任宰相,肯定有重建皇统的目的。侥幸的是,西府郑居中和蔡京一样,在这件事上也是保持沉默。郑居中和蔡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皇帝信任的臣子,都是老家伙,两人各自主掌东西两府长达十几年,而且一样的起起落落。蔡京到目前为止是三次拜相,郑居中则是三次主掌枢密院。两个人的关系也不错,私交很好。

郑居中的背后是中宫郑皇后。郑皇帝很同情赵恒。小小年纪母亲就去世了,因为资质平庸又得不到父爱,现在更是被自己的父兄逼得连性命都岌岌可危了。郑皇后当然不会干政,但她的同情心会告诉郑居中,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帮帮太子。这就足够了。

蔡京给赵恒献策,在西府,向郑居中寻求帮助;在东府,秘结尚书右丞李邦彦。李邦彦是皇帝的宠臣,却是王黼的死对头,所谓秘结李邦彦。就是利用西府郑居中的力量,联手李邦彦对抗王黼,把王黼拉下台。王黼是宰相,王黼下台了,由谁继任宰相,将直接关系到太子地命运。

太子听懂了。把王黼拉下台。皇帝十有八九又要把蔡京请出来,有了东西两府长官的支持,太子位子也就稳了。

蔡京接着又说了一番话,太子这才意识到若论权谋,当今天下恐怕无人比得上蔡京。

若想把王黼拉下台,首先就要把童贯拉下台,王黼的背后就是童贯和梁师成。要想把童贯拉下台,最好的办法就是破坏北伐。北伐失败。郓王也就没有机会建下盖世功勋了,而这个功勋正是郓王取代太子的有力武器。

北伐失败,燕云如何收复山后已经在李虎手上,李虎早就投奔大宋了。童贯战败,必然求助于李虎。李虎拿到山前,形势就复杂了,李虎如果不给怎么办很简单,联合金人、西夏人打李虎,但这是下下之策。大宋有可能丢失山后。比较妥当的办法就是利用西北军威胁山后,迫使李虎撤出燕京,但这还不是好办法。因为就算大宋拿回了燕云,皇统之争还是存在,太子还是处在重重危机之中。蔡京再次献策,利用李虎地生存危机,把李虎控制在手,继而利用李虎的力量,彻底扭转形势。确保太子之位。太子一方面可以利用东西两府的力量。积极削藩,给李虎造成巨大的生存危机。李虎生存困难。当然要寻求帮助,这时则利用西北将门世家和李虎结盟。然后在东宫、西北将门和李虎之间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来,太子内结东西两府,外结李虎和西北将门,不但太子之位可保,皇位更是稳如磐石。

如何秘结西北将门通过郑居中把折彦直拉到手,通过折彦直把西北折家控制住,通过折家和李虎建立利益联系,如此大计可成。

太子高兴而回。蔡京也很高兴,蔡家的未来很灿烂啊,当今皇帝信任自己,而汴京的皇统之争又被自己所操控,将来到底由谁做皇帝,恐怕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自己说了算,只是,自己能活到哪一天吗如果提前蹬腿升天,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折家就这样被蔡京推进了皇统之争的漩涡。

如今折家和太子在一条船上,折可求除了使出浑身解数稳住尾舵,在狂风暴雨中操舟急进外,他还有什么办法

现在摆在折家面前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影响李虎地选择。李虎选择太子,那皆大欢喜,但这条路太长太难,未来无从预料。假如他选择了皇帝,支持皇帝废嫡立庶,皇帝一时高兴,估计短期内也不会对他下手了。相比较而言,李虎选择支持皇帝,获利更大,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