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186

分节阅读 186(2/2)

目录

皇帝这番话发自肺腑,说得很诚恳。黄涉感动的热泪盈眶,发誓效忠皇帝,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皇帝亲手把黄涉扶起。又说了起来。

北伐阻力非常大,其原因表明上看起来是出于现实考虑和道义思量,其实最本质原因却是因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让中国人已经忘记了耻辱为何物。

澶渊之盟里透出两个字,耻辱,这个耻辱换回来百年和平,而百年和平又用它的安宁和欢乐融化了耻辱,把耻辱变作了甘醇,深深融进了中国人地血液。烙刻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百年后的今天。你再看这泱泱大国,还有谁知道国之耻还有谁知道中国人之耻

没有人知道吗不。都知道,都知道这百年和平是用国之耻,用中国人之耻换回来的,但是,耻辱已经不再是耻辱了。国以耻为荣,我有百年和平,百年内国富民强,所以耻辱变成了国之荣耀。民以耻为荣,我有百年和平,百年内安居乐业,子孙繁衍,耻辱变成了民之荣耀。

泱泱大国,国也罢,民也罢,以耻为荣,以耻辱来涂抹耀眼绚丽的光环,用光环来蒙蔽自己眼睛和心灵,这才是真正的耻辱。

皇帝黯然无语。三位臣子陪坐一旁,心中极度震骇。

朕有时候半夜睡醒,望着夜空上的星星,想着北伐之事,觉得很好笑,非常好笑。

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向来由胜利者书写,如果朕北伐失败,历史会怎么

很简单,朕是昏君,臣子是奸佞,贪天之功,擅自北伐,致使生灵涂炭,国祚危亡。至于国之耻,民之耻,早已被人遗忘,一帮以耻为荣地中国人会在历史上写下自己辉煌的一页,如其为荣耀而死,不如在耻辱中苟活。

所以北伐不能失败,所以北伐要慎重又慎重,虽然很多人阻止北伐,但朕决意要北伐。

原因很简单,两百多年了,契丹人终于衰落了,此时不战,大宋何时才能收回燕云,重建中原屏障没有中原屏障,大宋如何确保安危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女真人击败契丹人,眼睁睁地看着刚刚崛起的金国铁骑南下边难道我们要再和女真人签订一个澶渊之盟难道我们中国人要世世代代在耻辱中活下去时候北伐,不在此刻收复燕云重建中原屏障,那么将来金国代替了辽国,再度边入侵,战火燃烧到中原的时候,大宋和大宋的臣民们会如何指责朕

很简单,朕是昏君,臣子是奸佞。

所以坐山观虎斗,绝对不可以。

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帮助契丹人击败了女真人,或许帮助契丹人维持目前的格局,让它和金国人分庭抗礼,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解除澶渊之盟我们是不是可以摆脱百年地耻辱我们是不是能收回燕云我们是不是能重建中原屏障不可能。

为什么因为辽东的形势已经变了,澶渊之盟存在的基础已经变了,澶渊之盟还能维持多久,谁都不知道,假如契丹人背信弃义,为了拓宽自己地生存空间,南下边,饮马黄河,中原必将陷入连番战火,到了那个时候,大宋和大宋的臣民又将如何指责朕

很简单,朕是昏君,臣子是奸佞。

所以联辽攻金,绝对不可以。

如此一来,朕只剩下一个选择,北伐。

北伐不能失败。北伐一旦失败,大宋便会陷入败亡之危境,那时候,就算朕是昏君,就算杀了一帮“祸国殃民”的奸佞,也无济如事了,所以北伐务必成功,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即使让我粉身碎骨,我也愿意。北伐只能赢,不能输。

说到这里的时候,皇帝两眼含泪,痛苦而无奈。成功而浴血奋战,至死不休。

皇帝把三人一一扶起,平静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朝堂上下,朝野上下,把耻辱当光荣,死死抱着澶渊之盟不放,死死抱着和平不放,这是最危险的事情,这是最容易导致国祚败亡的事情。我泱泱大国,不能靠自己的实力维持和平,而是靠耻辱的盟约来维持和平,试问,这样地和平能维持多久这样地国祚又能维持多久放眼历史,仔细看一看,有靠一纸盟约维持和平,有靠耻辱维持国祚的吗”

“没有,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这样地事情,今天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

“要想得到和平和国祚,只有靠强悍的武力,这是唯一的生存法则。”

“但是,今天的中国人被一百多年的耻辱盟约吞噬了,耻辱融进了他们的血液,刻在了他们的心灵里,已经变成了荣耀,他们恐惧战争,他们害怕失去这种没有根基的和平,他们幻想着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变化,他们奢望这种耻辱的盟约可以世世代代继续下去,以便维持他们的生存,维持他们的利益,维持他们早已扭曲了一百多年的丑恶的尊严。”

“朕的支持者非常少,少到朕不得不在辽东汉人中寻找支持者,甚至与虎谋皮,远涉大海和女真人结盟,这就是朕所面临的困境,这就是朕的王朝,朕的大宋。”

皇帝仰天长叹,两眼望着黄涉,苦涩而笑,神情凄凉而悲怆,“本来,朕已经放弃与女真人结盟,放弃北伐,打算坐山观虎斗,等着蕃虏大军南下边,等着做一个昏君,遗臭万年了,侥幸的是,辽东义军来了。祖宗护佑。”

黄涉热血上涌,翻身跪倒,“辽东义军将为陛下浴血奋战,誓死收复燕云,为陛下开疆拓土,建万世之功业。”忠。感情话说完了,情绪也宣泄完了,接下来就要谈谈具体事情了。

地图铺到了案几上,君臣四人围在旁边。

黄涉向皇帝详细禀奏了辽东义军自大山会盟到攻占锦州的经过,他说得绘声绘色,皇帝听得津津有味,其间对李虎的计谋和义军的勇敢赞叹不已,由此对义军更是信心大增。

第八十五章皇帝的赌注

具体的援助方案,赵良嗣和蔡京都和黄涉商量过了,这份方案总体上来说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