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6(2/2)
“我马上去办。”董仲孙也出门走了。
=
深夜,罗青汉在怨军都指挥使司见到了董小丑。
董小丑四十多岁,身体稍嫌单薄,三绺长须,风神俊朗,一看就是个文士,而不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厮杀的将军。他的确是个文士,曾经当过黄龙府学府的助教,也就是个老师,不过他是个有叛逆性格的文士。读书人就是这样,有的人书读多了,读成痴呆,有的却相反,成为一个极度激进的人。董小丑就是后一种人,从年轻时候起就有理想,有抱负,心怀杀虏复汉之志,所以碰到李弘后,马上成为坚定的造反者,书也不教了,家也不要了,媳妇孩子也不管了,雄心勃勃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但是,干大事困难啦。虎烈川会盟,他参加了,其后他带着军队攻打黄龙府,失败了,然后他就成了流寇,整天在大山里转悠。李弘死了,大业失败了,他也家破人亡了,几十万无辜的人因此而命丧黄泉,流离失所。这个打击非常大,一度摧毁了他的信念,让他痛不欲生。
他就是在信念被摧毁的时候,投降了契丹人。几年过去了,眼见着女真人一步步崛起,他一直在反思,为什么辽东的汉人会失败辽东的汉人遭受了契丹人两百多年的欺压怨气冲天,辽东的汉人人口最多,辽东的汉人是这块土地上最聪明最富有创造力的种族,辽东汉人拥有创造大业的一切条件,为什么反而失败了,而且还败得如此惨烈
董小丑就是用这几句话把罗青汉拉进了怨军。
董小丑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既有读书人的儒雅又有武人的刚烈,胸襟气度才智声名都很不错,当初罗青汉之所以进怨军,除了有打算利用怨军再举大旗的想法外,董小丑的气度也是让他折服的原因之一。进了怨军后,两人随即成为最好的朋友,常常探讨复汉大业,但罗青汉很快对董小丑失望了。
董小丑的确有本事,人品也不错,对复汉大业也是念念不忘,然而,他最致命的地方就是信念被摧毁了,他害怕失败,不敢再去尝试,不敢再去饱尝痛苦,为此他喜欢夸夸其谈,喜欢忧国忧民,喜欢沉浸在自己理想的世界里。
罗青汉受不了了,毅然再度举旗,和他分道扬镳了。
时隔一年,两人再度见面,罗青汉劈头盖脸就是一句话,“举旗造反。”
第五十九章死人复活
董小丑沉默不语。
一年前,罗青汉也是这句话,自己没答应,然后罗青汉就走了,连头都没回。事实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一年来,罗青汉虽然很努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自己的设想,但最终还是经不起狂风暴雨,转眼就面临覆灭之祸。此刻,根本不存在举旗造反的可能。
然而,罗青汉就是罗青汉,他就是一柄出鞘的长剑,锐不可当,剑气冲宵,在义军岌岌可危之时,他再次想到了怨军,并且长途跋涉,亲自赶到了兴中府,目的就是一个,逼迫自己造反,挽救灭顶在即的义军。
辽东汉人有这样一支长剑,足矣。
“我这颗脑袋,送给你。”董小丑很淡然,仿佛自己的脑袋就象茶杯一样,一文不值。的确不值钱了,契丹人要这颗脑袋,罗青汉也要,而自己正好不想要了,自己已经厌倦了,了无生意,如果这颗脑袋不在了,反而是一种解脱,从痛苦和迷惘重彻底解脱。
辽东汉人要走什么样的路才能实现复汉大业没有答案,自己也找不到答案。一年来,自己默默地看着罗青汉,他找到了李弘之子,他促成了五路会盟,他甚至马上就可以在上京道打下一片天地了,然而,瞬间,仅仅瞬间,契丹人就摧毁了这一切。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完颜阿骨打带着两千五百骑,就能屡战屡胜,就能开疆立国,而从李弘开始,到古欲,到安生儿、张高儿、霍六哥、董庞儿、张关羽,到今天的李虎,哪一次不是几十万人为什么他们就失败了
罗青汉来了,要借自己的脑袋一用,好,你拿去,希望它能帮助李虎,帮助辽东汉人再坚持一段时间,再打出一点希望。
=
罗青汉苦笑,他就知道是这个结果,董小丑早在投降契丹人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他和李弘一起死了,所以自己根本不再对他抱任何幻想。如果不是李虎非要自己到怨军跑一趟,自己绝不会来。这一趟的结果很简单,要么两人一起掉脑袋,要么两人一起打出去,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因为董小丑一死,怨军必乱。自己离开怨军已经一年多了,物是人非,号召力已经不够,在董小丑死去的情况下再重招旧部,举旗造反,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极有可能和怨军一起灰飞烟灭。
“只怕你一颗脑袋解决不了问题。”罗青汉真的不想说这些废话,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你董小丑死了没关系,但让这么多追随你的兄弟一起死,那就未免太狠心了。
“没有我,怨军一样存在。”董小丑平静地说道,“怨军成立之初,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辽东饥民造反,现在契丹人利用怨军既解决了饥民吃饭问题,又利用饥民帮助他们打仗,一举两得,所以契丹人暂时还不会解散怨军。我死之后,怨军可能要乱一下,但耶律淳的大军很快就会赶来,怨军不会崩溃。只是,我这颗脑袋不值钱,很难给义军带来什么帮助。”
罗青汉看他心如死灰,不得不竭力再劝,“耶律淳不会来的,他要率辽军主力北上中京道,哪有时间顾及兴中府的事回援兴中府的肯定是萧干。怨军乱了后,萧干回援,蒺藜山、成州一线兵力空虚,义军就能顺利南下了,所以,我请你慎重考虑一下。”
“不要考虑了。”董小丑黯然说道,“耶律淳北上围剿义军的真正目的,是东征女真。他的主力大军此刻就在中京,他马上就要展开攻击了。东征大军三路并进,总兵力是四十万,义军夹在辽金两国之间,危在旦夕。”
什么东征四十万大军罗青汉震骇不已,当即就蒙住了,不过,他马上镇定下来,不管辽军打算干什么,义军都要南撤,速度越快越好,只要南撤才能保住性命,但如此一来,无论如何都要怨军出手相助,因为留给义军撤退的时间太少了。
“你认为契丹人的东征能成功”
董小丑没有说话。不管契丹人的东征能否成功,反正义军难逃败亡之祸。
“我认为契丹人的东征必定失败。”罗青汉口出狂言。
罗青汉这句话引起了董小丑的好奇,“你有何依据。”
“今年春天,就是我突围北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