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1895淘金国度 > 分节阅读 512

分节阅读 512(2/2)

目录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间不足。不是阿拉斯加方面时间不足,而是克伦斯基的时间不足,从圣彼得堡到吉格达的距离太远,从那里派正式谈判代表来签字显然很浪费时间。加上这次吉格达的协议条款也没有什么争执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内容只有两款,是规定勒阿马朱防线为双方军事停火战,防线以东为阿拉斯加实际控制区;二是承认阿拉斯加此前与俄沙皇政府签定的一切协议和约定。包括承认科雷马河以东为阿拉斯加主权领土,鄂霍茨克海铁路整体归阿拉斯加所有。勒拿河以东的矿产权益倒没有多做解释了,毕竟勒拿河以东现在基本上都为阿拉斯加实际控制了。

对于战俘等其他问题却是只字未担,叶械坚持押后再议,克伦斯基现在也没有时间纠缠这个问题,所有也表示了同意。

因为重要议题,阿俄双方首脑已经沟通达成,所以此次谈判或者说签约协议由双方前线军政首脑作为签字代表签定协议,英法领事为见证人,获得双方认可。两国都没有从国外另行指派专人前来。

不过这次吉格达协议的签字暂时是比较秘密的,并不是公开签约,起码暂时克伦斯基向阿拉斯加方面要求了保密,以便为他争取时间。若协议直接公开签定,对他而言,处境会极其不利,与布尔什维克的内斗他将失去很多的支持者。

对于这点,阿拉斯加和英法见证方都是同意的,仅仅保密数日不算太难,但想长久保密却绝不可能办到。克伦斯基的要求是在他解决国内矛盾后,这个协议即可逐渐公开。

而叶枫听到克伦斯基的请求后,不免叹了一口气摇头。保密有用吗,不管这个协议是否公开,克伦斯基都不可能在这次的内斗中获得胜利。其实克伦斯基的打算是不签协议,双方前线默认停火的,但正是因为知道克伦斯基即将下台,叶械才会坚持要进行这个正规的签字仪式,不管未来布尔什维克政权承不承认,有一个协议总比空口白话要强。最重要提,叶枫以前与布尔什维克之间是有一个协议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必须承认一切在此之前阿拉斯加与俄国方面签订的任何协议和约定。

布尔什维克会不会遵守不重耍,关键是可以让阿拉斯加站在有理的一方。

“是对是错”克伦斯基坐在办公室。也是一脸落寞。与阿拉斯加停战,欧战前线也开始停止交火,克伦斯基已经密令从莫吉廖夫前线抽调军队回圣彼得堡协助他平息可能会发生的叛乱。

布尔什维克即将武装起义的消息他也进一步确认了,现在外患已经不是最紧要的了,除掉内患,维持临时政府的存在,保住他现在的地位才是重中之重。

“总理,欧洲前线的军队已经开始向圣彼得堡进发,克拉斯诺夫在普斯科夫也已经组织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洛维茨基这时敲门毒了进来道。

“好。”克伦斯基这时已经没有空再计较向阿拉斯加求和是否正确了,荐说军队即将到来,加上他在圣彼得堡组织的士官生等武力,他自信有能力控制圣彼得堡的局势了。

“我命令立即开始逮捕乌里扬诺夫,托洛茨基,加米涅米等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命令士官生立即查封布尔什维克机关报工人之路。巡逻队加强巡逻,防止布尔什维克骨干逃跑。”。月6日,随着克伦斯基下定决心,率先向布尔什维克打出重拳,圣彼得堡顿时阴云密布,街头岗哨林立,巡逻队横行。一个一个布尔什维克骨干被逮捕,全城人人自危。

但随后事态的发展,却没有像克伦斯基希望的那样,乌里扬诺夫,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主要领导人都似乎得到了消息一般,提前离开了住处,并没有被逮捕,反而进一步催化了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的决。

乌里扬诺夫于当天夜间秘密抵达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据点斯莫尔尼宫,说服党中央其他成员,决定提前起义月7日俄儒略历旧月2日下午九时,乌里扬诺夫不顾季诺维也夫等人的反对,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一

冬宫,并于次日凌晨两点占领了冬宫。

按照革命之后的宣传,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大炮轰击冬宫,而且在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但实际上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而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被临时任命的阿芙乐尔号的政委别雷舍夫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弹没有弹头。起义当晚,圣彼得堡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对于这点,耸叶枫在费城收到这次十月革命的爆发的经过后也不由感叹:“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想想历史上一直宣传的十月革命的艰难程度吧,再对比现实,可以说这次革命远比不上二月革命来的激烈和风波云诡。从其取得成功的速度上就可以对比,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的速度已经让全世界都大感惊异了,而十月革命却仅仅是一个日夜的变化。

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宣布成立“工农临时政府”要求立即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自由主义少数派制宪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尽管布尔什维克的强制夺权行为引起各党派的反感,但由于对制宪规则的长期追求,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大多数左派政党选择接受了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的耍求。而自由主义倾向的制宪民主党则遭到布尔什维克的镇压。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此之前,克伦斯基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于。月7日中午跟那些内阁部长撒谎说:“决定亲自去迎接开来的增援部队“实际上,他当时就乘上美国大使馆的小汽车逃跑去了北方战线司令部所在的普斯科夫,那里有克拉斯诺夫组织的五千骑兵,附近还有欧战北方战线的大军。

由此也可以看出临时政府从最高首脑到部长们都极其缺乏应变的能力和决心。也进一步促成了十月革命的轻松成功。

当然克伦斯基出逃并非就此认输,只是在圣彼得堡,他已经没有能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