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张山李锦伐西岐(1/2)
“挠攘兵戈日不宁,生民涂炭自零星;甘驱苍赤填沟壑,忍令脂膏实羽翎。战士有心勤国主,被苍无意固皇殷;只因大劫人多难,致使西岐杀戮腥。”
话说那差官一路奔波,未曾停歇,顺利抵达朝歌城。他来到馆驿中,稍作歇息。次日,便进入午门,前往文书房。当日,正好是中大夫方景春负责审阅奏章。方景春接过奏章,仔细一看,得知苏护已然归降西岐,不禁摇头,低声骂道:“这老匹夫,一门上下都深受天子宠信,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不思报答皇恩,如今反倒投降叛逆,真是连猪狗都不如。”于是,他抱着奏章,进入内庭,向侍御官打听:“天子此刻在何处?”左右侍御官回答道:“天子正在摘星楼上。”方景春径直来到摘星楼下,等候传旨。左右侍从赶忙向天子禀报,纣王听闻,宣方景春上楼。方景春行礼完毕,纣王问道:“大夫有何事上奏?”方景春禀奏道:“汜水关总兵官韩荣呈递奏章到都城,奏报冀州侯苏护,世代蒙受皇恩,满门皆享荣华,却不思报国,反而归降叛逆,实在是让圣恩和法纪威严荡然无存,特具表申奏。臣不敢擅自做主,特请陛下定夺。”纣王听了,大为震惊,说道:“苏护乃是朕的国戚,贵为皇亲国戚之卿,为何突然反降周军,助纣为虐,实在令人痛恨。大夫暂且退下,朕自会处理。”方景春退下楼梯,纣王宣苏皇后。此时,妲己正在御屏后,早已听闻此事。听到宣召,她来到纣王的御案前,双膝跪地,泪如雨下,娇声软语地哭着奏道:“臣妾深居宫中,承蒙皇上恩宠,即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却不知父亲受何人唆使,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犯下滔天罪行,依法当诛灭全族,实在罪无可恕。臣妾恳请陛下斩下妲己的首级,悬挂于都城,以此向天下谢罪。如此,百官万民便能知晓陛下圣明,掌控乾坤,严守祖宗成法,不偏袒权贵,这也算是臣妾报答陛下恩遇的一种方式,臣妾即便死了,也深感荣幸。”说罢,她将香腮伏在纣王膝上,依偎着纣王,哭得悲痛欲绝。纣王见妲己泪流满面,哭声婉转,宛如带雨梨花,啼春娇鸟,心中愈发怜惜。他伸手扶起妲己,温柔地说道:“御妻,你父亲反叛,你身处深宫,又怎能知晓,何罪之有?赐你平身,莫要太过悲伤,以免损伤了花容月貌。即便朕失去江山,也与爱卿无关,你只管好好保重自己。”妲己谢恩。
次日,纣王登上九间殿,召集文武百官,说道:“苏侯背叛朕,归降周军,实在令朕痛心疾首。谁能替朕出征讨伐周军,将苏护及一众叛逆之人,捉拿解押回京,以正其罪?”班中走出一位大臣,乃是上大夫李定,他上前奏道:“姜尚足智多谋,善于用人,所以他所到之处,我军不是战败,就是归降,屡次让王师受辱,实在是大逆不道。若不慎重选人出征,尽快惩处这些叛逆,天下诸侯恐怕都会纷纷效仿,如此一来,又如何能惩戒将来?臣举荐大元戎张山,他久经沙场,用兵谨慎,谋略过人,堪当此重任,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纣王听了,十分高兴,当即下令传诏,派遣差官前往三山关。使命离开朝歌,一路上风餐露宿,无话可说。一日,来到三山关,在馆驿歇下。次日,传召管关元帅张山,以及钱保、李锦等人来到馆驿,接过圣旨。众人回到府堂,焚香设案,跪地聆听宣读。
诏曰:“征伐之事虽由天子决定,然而建功立业却依赖于在外的元戎。姬发猖獗,作恶多端,难以驱赶,我军屡次作战失利,实在令人痛心。朕本想亲自征讨逆贼,却被百官劝阻。如今,张山素有才名威望,上大夫李定等人特意举荐你,命你全权负责此次征伐。你务必用心谋划,大展宏图,切莫辜负朕对你的殷切期望。待凯旋之日,朕定不会食言,吝惜封赏;你当铭记圣命,尽心尽力。特诏。”
钦差官宣读完毕诏旨,众官谢恩,款待使臣,打发其回朝歌。张山等候交代官洪锦前来,交接好事务,便准备进兵。一日,洪锦到任,张山起兵,率领十万大军,左右先锋分别是钱保、李锦,裨将有马德、桑元。一路上,人喊马嘶。此时正值初夏,风和日暖,梅雨霏霏,景色宜人。这一番景象,有诗为证:“冉冉绿阴密,风轻燕引雏;新荷翻沼,修竹渐扶苏。芳草连天碧,山花遍地铺;溪边蒲剑插,榴火壮行图。何时了王事,镇日醉呼卢。”
话说张山的人马,一路晓行夜宿,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不久,便来到西岐北门。左右侍从赶忙到行营禀报:“启禀元帅,前哨人马已抵达西岐北门。”张山传令安营,一声炮响,三军齐声呐喊,迅速搭建起中军帐,张山在帐中坐定。只见钱保、李锦前来帐中参拜,钱保说道:“军队行军百里,不战也会疲惫,请主帅定夺下一步行动。”张山对二人说道:“将军所言极是。姜尚乃是智谋之士,不可轻视。况且我军远道而来,速战速决才是上策。今日暂且让军士们休息,明日我自有安排。”二人应诺退下。
且说姜子牙在西岐,每日与众门人商议拜将之事,他命黄飞虎督造大红旗帜,且要求旗帜必须是纯色,不能有杂色。黄飞虎疑惑地问道:“军旗乃是三军的标识,通常分为五色,对应着五方的位次,目的是让三军在左右、前后、进退、攻击时,能明确各自的位置,不至于队伍混乱。若军旗全是红色,三军便无法分辨东西南北,又怎能知晓进退趋避的方法?恐怕这样不太妥当,不知其中是否另有妙用,还请丞相详细指教。”姜子牙笑着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红色代表火,如今主上所居之地在西方,西方属金,寒金若不借助火炼,又怎能发挥作用?这正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我们可以在旗帜上另设号带,按照青、黄、赤、白、黑五色区分,让三军各自认清所属,自然不会混乱。同时,敌军见了,也会心生疑惑,不知其中缘由,从而导致军心大乱。兵法云:‘疑则生乱。’正是这个道理,又有何不可呢?”黄飞虎拱手致谢道:“丞相真是神机妙算!”姜子牙又命令辛甲打造军器。此时,天下诸侯纷纷相约西岐,邀请武王一同讨伐纣王,计划在孟津会师。姜子牙赶忙与众将商议此事,只是担心武王不肯答应。众人正在迟疑之际,只见探事兵跑到相府禀报姜子牙:“商朝有人马在北门安营扎寨,主将是三山关总兵张山。”姜子牙听闻,连忙询问邓九公:“张山用兵如何?”邓九公回答道:“张山原本是我交接的官员,此人不过是一介勇夫罢了。”二人正说着,又有人来报:“有敌将前来挑战。”姜子牙传令:“谁愿意去迎战?”邓九公站起身来,说道:“末将愿往。”他领命出城,只见一员敌将如同一团烈火般,疾驰至军前。这员敌将打扮得十分骁勇,有赞为证:顶上金冠分凤翅,黄金铠挂龙鳞砌;大红袍上绣团花,丝鸾宝带吞头异。腰下常悬三尺锋,打阵银锤如猛鹫,撺山跳涧紫骅骝,斩将纲刀生杀气。一心分免纣王忧,万古流传在史记。
话说邓九公骑马来到军前,一看,原来是钱保。邓九公大声喊道:“钱将军,你且回去,请张山出来,我有话要和他说。”钱保指着邓九公,破口大骂:“反贼!纣王有哪点对不起你?朝廷封你为大将,对你宠信有加,你却不思报恩,一旦投降叛逆,简直猪狗不如,还有何颜面活在这天地之间?”邓九公被这几句话骂得满脸通红,也骂道:“钱保!你不过是一介匹夫,有何能耐,竟敢口出狂言?你比得上闻太师吗?况且闻太师也不过如此。你还是趁早受我一刀,免得三军受苦。”说罢,他纵马舞刀,直取钱保。钱保急忙举刀相迎,二马交错,双方展开一场大战。这一战,只见:二将坐鞍鞒,征云透九霄;急取壶中箭,忙拨紫金镖。只一个兴心安社稷,那一个用意正天朝;这一个千载垂青史,那一个万载把名标。真如一对狻猊斗,不亚翻江两怪蛟。
话说邓九公与钱保大战三十回合,钱保哪里是邓九公的对手,被邓九公回马一刀,劈于马下。邓九公割下钱保的首级,进城来见姜子牙,听候命令。姜子牙十分高兴,记功设宴,庆祝胜利,暂且不表。只见败兵跑回张山大营,报告说:“钱保被邓九公割了首级,带进城去了。”张山听闻,勃然大怒。
次日,张山亲自来到阵前,指名要邓九公出来答话。邓九公挺身而出,他的女儿邓婵玉也愿意跟随压阵,姜子牙答应了。邓九公和女儿一同出城,张山一见邓九公,立刻纵马来到军前,破口大骂:“反贼匹夫!国家有什么亏待你的,你竟背恩忘义,投靠敌国,真是死有余辜。如今你还不放下武器,束手就擒,竟敢逞强,杀害朝廷命官。今日我定要将你这匹夫捉拿,押解到朝歌,以正国法。”邓九公说道:“你身为大将,上不知天时,下不谙人事,白白活在世上,枉披这身衣冠,简直就是人中之畜生。如今纣王贪淫无道,残忍不仁,天下诸侯纷纷背离纣王,归附周军,人心所向,由此可见。你还想逆天而行,这是自寻死路,就像闻太师等人一样,白白送了性命。你若听我一言,下马归周,一同讨伐那独夫民贼,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上顺天意,下应民心,自然不失封侯之位。若还执迷不悟,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张山怒不可遏,大骂道:“你这巧言令色的匹夫,竟敢用这些无稽之谈,蛊惑世人,污蔑百姓,即便将你碎尸万段,也不足以抵偿你的罪过!”说罢,他挥舞长枪,直刺邓九公。邓九公举刀相迎,二人你来我往,展开一场激烈的大战。这一战,有赞为证:轻举擎天手,生死在轮回;往来无定论,叱吒似春雷。一个恨不得平吞你脑後,一个恨不得活砍你头腮;只杀得一个天昏地暗没三才,那时节方才两下分开。
话说邓九公与张山大战三十回合,渐渐不敌张山。邓婵玉在后阵,见父亲刀法凌乱,急忙打马向前,出手一石,正中张山面部,张山险些坠马,只得败退回大营。邓九公父女敲起得胜鼓,回城进入相府报功,暂且不表。
话说张山战败回营,脸上受伤,心中十分烦躁,恨得咬牙切齿。忽然,有人来报:“营外有一位道人求见。”张山传令请进。只见一位道人头挽双髻,背后背着一口宝剑,飘飘然走进中军帐,向张山行了个稽首礼。张山起身还礼,请道人在帐中坐下。道人见张山脸上青肿,便问道:“张将军脸上为何受伤?”张山回答道:“昨日交战,不慎被敌女将暗算。”道人连忙取出药膏,为张山敷上,张山脸上的伤立刻痊愈。张山急忙问道:“老师从何处而来?”道人说道:“我从蓬莱岛而来,贫道乃是羽翼仙,特地前来助将军一臂之力。”张山十分感激。
次日,羽翼仙早早来到城下,指名要姜子牙答话。报马跑到相府禀报:“城外有一位道人前来挑战。”姜子牙说道:“原本就该有三十六路兵马征伐西岐,如今已经来了三十二路,还有四路尚未到达,我也该出去会会他。”他急忙传令,排列五方队伍。一声炮响,大军齐出城来。羽翼仙抬头望去,只见城门大开,一队队身穿红、绿服饰的虎狼之将,纷纷涌出,簇拥着一位位骁勇善战的骑兵。哪吒与黄天化并肩而立,金吒与木吒相互照应,韦护与雷震子威风凛凛,杨戬与众门人左右排列,保护着中军。武成王黄飞虎压阵,姜子牙骑着四不象,走出阵前。只见对面走来一位道者,模样古怪,尖嘴缩腮,头挽双髻,不紧不慢地走来。这道者究竟是何模样?有诗为证:“头挽双髻,体貌轻扬:皂袍麻履,形异非常。嘴如鹰鸷,眼露凶光;葫芦背上,剑佩身藏。篷莱怪物,得道无疆;飞腾万里,时歇沧浪。名为金翅,绰号禽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