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1/2)

目录

这回故事蕴含因果,劝人一心向善,切不可作恶。人心中生起的每一个念头,神明都能洞察,无论善恶都会有所报应。笨拙与聪慧,两种特质各有其因,若想改变,需从根本入手,摒弃杂念,这才是治愈心灵的良药。趁着在世之时,正该一心修行,切不可虚度光阴。要认清生命的根源,超脱尘世的躯壳,寻求长生之道,牢牢把握机缘。时刻保持内心清明,用智慧去权衡斟酌。贯通精气神的三关,填满心中的欲海,如此管教善良之人能乘鸾跨鹤,超凡脱俗。到那时,心怀怜悯,更加慈悲为怀,最终登上极乐之境。

话说唐三藏一心虔诚向佛,暂且不提有天神暗中护佑。就说那草木之灵,也来与他雅会一宵,助他摆脱了荆棘针刺,不再受萝蓏攀缠。师徒四人继续西行,走了许久,又到了冬末,正值三春时节:

万物生机盎然,斗转星移,大地回春。遍地青草发芽,河堤上柳树抽芽,满眼翠绿。山岭上桃花盛开,如红锦般艳丽,溪水在烟雾笼罩下,波光粼粼,似碧罗般明亮。历经风雨洗礼,天地间满是蓬勃的生机。阳光照耀下,花朵娇艳欲滴,燕子轻盈地衔着苔藓花蕊。山色犹如王维的画作,浓淡相宜,鸟儿的啼鸣,仿佛苏季子的口才,婉转多变。芳菲的花朵铺就锦绣,却无人欣赏,唯有蝶舞蜂歌,似乎饱含深情。

师徒四人也趁着这美景,漫步赏春,不紧不慢地前行。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座高山,远远望去,仿佛与天相接。三藏扬起马鞭,指着高山说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高,看起来就像连接着青天,直插云霄。”行者说:“古诗里不是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只是形容山极高,高到没有其他山能与之相比,哪有真正能接天的道理!”八戒问道:“若不能接天,那昆仑山怎么会被称为‘天柱’呢?”行者解释道:“你有所不知,自古就有‘天不满西北’的说法。昆仑山位于西北乾位,所以有顶天塞空的气势,故而得名天柱。”沙僧笑着说:“大哥,别跟他说这些好话。他听了,又要拿去跟别人显摆。咱们还是赶路要紧。等上了那座山,自然就知道它有多高了。”

那呆子听了,就赶着沙僧打闹起来。老师父骑着马,速度飞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山崖边。他们一步步往山上走去,只见这座山:

山林中风声飒飒,山涧底流水潺潺。鸦雀都难以飞过,就算是神仙也觉得艰难。千崖万壑,山路曲折蜿蜒。这里尘埃滚滚,人迹罕至,怪石嶙峋,却别有一番景致。有的地方云雾缭绕,如同水波荡漾,有的地方树木繁茂,鸟声喧闹。鹿儿衔着灵芝离去,猿猴采摘桃子归来。狐貉在山崖上跳来跳去,麖獐在岭头自在玩耍。忽然传来虎啸声,令人胆战心惊,斑豹和苍狼拦住了去路。

唐三藏一看,心中不禁害怕起来。孙行者神通广大,只见他挥动一条金箍棒,大喝一声,吓得狼虫虎豹四散逃窜。他开辟出一条道路,带着师父径直登上高山。走过岭头,往山下西边平坦的地方走去,忽然看见祥光笼罩,彩雾弥漫,有一座楼台殿阁,隐隐约约传来悠扬的钟磬声。三藏说:“徒弟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行者抬起头,用手搭着凉篷,仔细观察,只见那地方景色十分美妙:

珍楼宝座,是一座着名的上等寺院。山谷空旷,风声如同大地的乐章,环境寂静,天香飘散。青松带着雨滴,遮蔽着高阁,翠竹留住云雾,守护着讲堂。霞光缥缈,仿佛龙宫显现,色彩斑斓,沙界仿佛也变得更加广阔。朱栏玉户,画栋雕梁。讲经之处香气满座,诵经之声在月光下回荡。鸟儿在丹树中啼鸣,仙鹤在石泉旁饮水。四周琪园里花朵盛开,景色秀丽,三面门打开,仿佛舍卫城的光芒照耀。楼台高耸,门前对着山峦,钟磬声悠扬绵长。窗户打开,微风轻拂,窗帘飘动,烟雾迷茫。这里的僧人神情散淡,没有世俗的浊气,和谐而昌盛。红尘无法沾染,真是一处仙境,这清净的寺院,是极好的修行道场。

行者看完,回来报告说:“师父,那地方确实是一座寺院,只是在这禅光瑞气之中,又透着一些凶气。看这景象,有点像雷音寺,可道路又不太对。我们到了那里,千万不能擅自进去,恐怕会遭遇毒手。”唐僧说:“既然有雷音寺的景象,说不定就是灵山呢?你可别耽误了我的诚心,辜负了我西行的来意。”行者说:“不是,不是!灵山的路,我也走过好几遍,可不是这条路!”八戒说:“就算不是灵山,也肯定有好人住在那里。”沙僧说:“别再猜疑了。这条路肯定会从那寺院门口经过,是不是雷音寺,一看便知。”行者说:“悟净说得有道理。”

那长老挥鞭策马,加快速度,来到山门前,看见“雷音寺”三个大字,吓得从马上滚下来,摔倒在地,嘴里骂道:“你这泼猴!要害死我啊!明明就是雷音寺,还骗我!”行者赔着笑脸说:“师父别生气。你再仔细看看。山门上是四个字,你怎么只念出三个来,还怪我?”长老战战兢兢地爬起来再看,果然是四个字,写的是“小雷音寺”。三藏说:“就算是小雷音寺,里面肯定也有佛祖。经书上说有三千诸佛,想必不在同一个地方:比如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这不知道是哪位佛祖的道场。古人说:‘有佛就有经,没有固定的地方也有宝贝。’我们进去看看吧。”行者说:“不能进去。这里凶险多,吉祥少。要是出了什么事,你可别怪我。”三藏说:“就算没有佛,也肯定有佛像。我身为弟子,心愿就是遇到佛就礼拜,怎么会怪你呢?”随即让八戒取出袈裟,换上僧帽,整理好衣冠,举步向前走去。

只听见山门里有人喊道:“唐僧,你从东土来拜见我佛,怎么还这么怠慢?”三藏听了,立刻下拜。八戒也跟着磕头,沙僧也跪了下来。只有大圣牵着马,收拾着行李,跟在后面。他们刚进入到二层门内,就看见如来大殿。殿门外的宝台之下,整齐地排列着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比丘尼、优婆塞,还有无数的圣僧和道者。这里真可谓香花艳丽,瑞气缤纷。长老和八戒、沙僧吓得一步一拜,拜到灵台跟前。行者却公然不拜。又听见莲台座上有人厉声高叫:“那孙悟空,见到如来为何不拜?”行者仔细一看,发现是假的,于是丢下马匹和行囊,拿起金箍棒,大喝道:“你们这群孽畜,胆子也太大了!怎么敢假托佛名,败坏如来的清誉!别跑!”说着,双手抡起金箍棒,上前就打。只听见半空中“叮”的一声,落下一副金铙,把行者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合在了金铙里面。猪八戒和沙和尚吓得连忙挥动钯杖,却被一群阿罗、揭谛、圣僧、道者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他们两个措手不及,都被抓住了。接着,三藏也被捉住,师徒三人全都被绳索捆绑得结结实实。

原来,那坐在莲花座上假扮佛祖的,是个妖王,那些阿罗等都是小怪。他们收起佛祖的模样,立刻现出妖身。把师徒三人抬到后面藏了起来。把行者合在金铙之中,永远不打开,就放在宝台之上,限他三昼夜化为脓血。等他化为脓血后,再把唐僧三人放进铁笼里蒸熟吃掉。这正是:

碧眼猢儿识假真,禅机见像拜金身。

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

邪怪生强欺本性,魔头怀恶诈天人。

诚为道小魔为大,错入旁门枉费身。

这时,群妖把唐僧师徒三人藏在后面,把马拴在后边,把他们的袈裟、僧帽放在行李担里,也一并收藏起来。一切安排妥当,严密看守,暂且不提。

再说行者被合在金铙里,里面黑洞洞的,热得他满身是汗,他左拱右撞,却怎么也出不去。急得他用铁棒乱打,可那金铙却纹丝不动。他心里没了主意,想用力把身子往外挣,试图挣破金铙。于是他捻了个诀,身子瞬间变得有千百丈高,可那金铙也随着他的身子变大,严丝合缝,没有一丝光亮透进来。他又捻诀把身子变小,小得像芥菜子儿,那金铙也跟着变小,连个小孔都没有。他又对着铁棒吹了口仙气,喊道:“变!”铁棒立刻变成了幡竿一样,撑住金铙。他又从脑后拔下两根长毫毛,喊道:“变!”毫毛变成了梅花头五瓣钻儿,在棒下钻了千百下,只钻得发出响亮的声音,却再也钻不动分毫。行者着急了,捻了个诀,念起“唵静法界,乾元亨利贞”的咒语。这咒语一念,把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拘到了金铙外面。众神问道:“大圣,我们都在保护着师父,不让妖魔伤害他,你又拘唤我们来做什么?”行者说:“我那师父,不听我的劝解,就算被害死也不冤枉!只是你们赶紧施展法术,把这铙钹掀开,放我出去,再做打算。这里面不透光亮,我浑身燥热,都快闷死了!”众神真的去掀铙钹,可那铙钹就像长在一起似的,怎么也揭不开。金头揭谛说:“大圣,这铙钹不知道是什么宝贝,从上到下,严丝合缝地合成了一块。我们神力微薄,根本掀不动。”行者说:“我在里面,使了多少神通,也动不了它分毫。”

揭谛听了,就让六丁神保护着唐僧,六甲神看守着金铙,众伽蓝在前后查看情况。他自己则驾起祥光,转眼间,闯进了南天门。他来不及等待宣召,径直来到灵霄宝殿之下,向玉帝俯伏启奏道:“主公,我是五方揭谛使。如今齐天大圣保护唐僧取经,路过一座山,名叫小雷音寺。唐僧错把这里当成灵山,进去参拜,没想到是妖魔假扮的,困住了他们师徒,还把大圣合在一副金铙里面,进退无路,眼看就要死了。特来向您启奏。”玉帝立刻传旨:“派二十八宿星辰,快去解救他们,降伏妖怪。”

那些星宿不敢耽搁,跟着揭谛出了天门,来到山门之内,此时已是二更时分。那些大小妖精,因为捉住了唐僧,老妖都给他们犒赏了一番,各自去睡觉了。众星宿也不惊动他们,都来到铙钹外面,报告说:“大圣,我们是玉帝派来的二十八宿,来救你了。”行者听了非常高兴,说道:“你们用兵器把它打破,老孙就能出来了!”众星宿说:“不敢打。这东西是浑金打造的宝贝,一打肯定会响;一响就会惊动妖魔,到时候就更难救你了。我们用兵器撬它,你在里面只要看到有一点光亮,就赶紧出来。”行者说:“好。”只见他们有的使枪,有的使剑,有的使刀,有的使斧,扛的扛,抬的抬,掀的掀,撬的撬,折腾到三更天,那金铙却纹丝不动,就像铸造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行者在里面东看看,西望望,爬过来,滚过去,却一点光亮都看不到。

亢金龙赶忙安慰道:“大圣,您先别着急。依我看,这宝贝肯定是个如意之物,必然能随心变化。您在那金铙里面,找找合缝的地方,用手摸准了。我把角尖儿拱进去,您再设法变化身形,顺着松动的地方脱身。”行者觉得有理,便在金铙里摸索起来。亢金龙将自己身子变小,那角尖细得如同针尖,顺着铙钹的合缝口,小心翼翼地伸了进去。可怜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穿透到里面。随后,亢金龙施展法术,大喊:“长!长!长!”他的角瞬间长到碗口粗细。可那铙钹口也奇怪,不像是金铸的,倒像是皮肉长成的,紧紧咬住亢金龙的角,四周连一丝缝隙都没有。行者摸到了角,焦急地喊道:“不行啊!上下一点松动的地方都没有!没办法,你忍着点疼,带我出去。”大圣当机立断,把金箍棒变成一把钢钻,在那角尖上钻了个小孔,接着将自己身子变得像芥菜子儿那般大小,钻进钻眼里蹲着,喊道:“快把角拔出去!快把角拔出去!”亢金龙又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把角拔了出来,累得力尽筋疲,瘫倒在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