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1/2)

目录

有诗写道:

妄想不必强行去消除,真如也无需刻意去追求。在佛前修炼本原自性,迷与悟又怎会分先后?一旦领悟,刹那间便能修成正果;若是执迷,就会历经万劫沉沦苦海。倘若能一念契合真如修行,便能灭尽如恒河沙数般的罪垢。

话说八戒、沙僧与那妖怪大战三十回合,却始终不分胜负。你道为何会这样?若单论本领,莫说这两个和尚,就算来二十个,也根本敌不过那妖精。只因唐僧命不该绝,暗中有护法神只护佑着他,空中还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在一旁帮助八戒和沙僧。

暂且不说他们三人的战斗。且说长老在洞里悲伤哭泣,思念着他的徒弟们,眼中流泪道:“悟能啊,不知你在哪个村子遇到了善良的施主,贪恋着斋饭;悟净啊,你又不知在哪里寻找他,你们能否会合?哪里知道我遭遇妖魔,在此受难!何时才能与你们相见,脱离这大难,早日奔赴灵山!”正在悲啼烦恼之际,忽然看见洞里走出一个妇人,她走到定魂桩前,扶着桩子问道:“长老,你从哪里来?为何被他绑在这里?”长老听到声音,含着眼泪偷偷看去,见那妇人大约三十岁左右,便说道:“女菩萨,不必多问了。我已是命该如此,走进你家门,要吃便吃了吧,还问这些做什么?”那妇人说:“我不是吃人的。我家在这西边三百多里处,有座城,叫做宝象国。我是那国王的第三个公主,乳名叫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夜里赏月时,被这妖魔一阵狂风卷了来,与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在这里生儿育女,至今都没有音信传回朝中。我思念我的父母,却无法相见。你从哪里来,为何被他抓住?”唐僧说:“贫僧是被派往西天取经的,不小心闲步走到这里,误打误撞。如今他要抓住我的两个徒弟,一起蒸熟了吃。”公主陪着笑说:“长老放宽心。你既然是去取经的,我能救你。那宝象国是你西行的必经之路,你帮我捎一封信,带给我的父母,我就叫他饶了你。”三藏点头道:“女菩萨,若真能救得贫僧性命,我愿做这捎书寄信之人。”

公主急忙转身到后面,写了一封家书,封好后,来到桩前解开了唐僧的绳索,把信交给他。唐僧得以解脱,捧着信说:“女菩萨,多谢你救命之恩。贫僧这一去,经过贵处,定会送到国王手中。只是恐怕时间久了,你父母不认这信,可怎么办?请别怪贫僧说这话。”公主说:“无妨。我父王没有儿子,只生了我们三个姊妹,若看到这封信,定会有相认的意思。”三藏把家书紧紧藏在袖中,谢过公主,便往外走。却被公主拉住说:“从前门你出不去!那些大小妖精,都在门外摇旗呐喊,擂鼓筛锣,帮着大王与你徒弟厮杀呢。你从后门出去吧。若是被大王抓住,还会审问一番;要是被小妖们捉住,他们可不管好歹,说不定就把你杀了。等我去跟大王说个情。要是大王放了你,等你徒弟问清楚情况,找到你,你们就可以一起走了。”三藏听了,磕了头,谨遵吩咐,辞别公主,躲到后门外面,不敢擅自行动,把身子藏在荆棘丛中。

再说公主娘娘心生一计,急忙往前走,出了门,分开大小群妖,只听到叮叮当当,兵刃撞击的声音。原来是八戒、沙僧与那妖怪在半空中厮杀。公主高声喊道:“黄袍郎!”那妖王听到公主呼唤,立刻丢下八戒、沙僧,落下云头,收起钢刀,搀着公主说:“娘子,有什么话要说?”公主说:“郎君啊,我刚才睡在罗帐里,梦中忽然看见一个金甲神人。”妖魔问:“哪个金甲神?到我家来做什么?”公主说:“我小时候在宫里,曾暗暗向神许下一个心愿:若能招个贤能的驸马,就去名山,拜仙府,斋僧布施。自从嫁给你,夫妻恩爱,一直没提起这事。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把我叫醒,原来是一场梦。所以,我急忙整理妆容,来跟你说这件事,没想到那桩子上绑着一个僧人。万望郎君慈悲,看在我的薄面上,饶了那个和尚吧,就当是我斋僧还愿了。不知郎君肯不肯?”那怪说:“娘子,你就是想太多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要吃人,哪里抓不到几个来吃?这么一个和尚,能算什么,放了他吧。”公主说:“郎君,让他从后门出去吧。”妖魔说:“真麻烦。放了他就得了,还管他走前门后门的。”于是他拿起钢刀,高声叫道:“那猪八戒,你过来。我不是怕你,不跟你打,看在我娘子的分上,饶了你师父。你趁早去后门那里,找到他,往西方去吧。要是再来侵犯我的地盘,绝不轻饶!”

八戒和沙僧听到这话,就像从鬼门关被放回来一样,赶忙牵马挑担,像老鼠一样匆匆逃走。转过波月洞,来到后门外面,喊道:“师父!”长老听出了声音,在荆棘丛中回应。沙僧赶忙拨开草丛,搀着师父,急忙上马。正所谓:

狠毒险遭青面鬼,幸得殷勤百花羞。

鳌鱼脱却金钩钓,摆尾摇头逐浪游。

八戒在前头领路,沙僧在后面跟随,出了松林,走上大路。你看他二人一路上叽叽喳喳,不停地埋怨,三藏则在一旁劝解。晚上就找地方投宿,鸡鸣时分就早早赶路。一程又一程,走过一个个长亭短亭,不知不觉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猛然抬头,只见一座繁华的城池,正是宝象国。这地方可真是好啊:

云雾缥缈,道路漫长;虽然远在千里之外,景色却十分美好。瑞霭祥烟笼罩四周,清风明月自在招摇。高耸险峻的远山,犹如展开的画卷;潺潺流淌的溪水,溅起如玉的水花。可耕种的田地阡陌相连,粮食充足的地方新苗茁壮。几户人家在山涧边钓鱼,有人担着柴禾从两峰之间走来。城郭坚固,家家户户都悠然自在。九重高阁如同殿宇,万丈层台好似锦标。这里有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一座座殿宇的玉陛金阶上,排列着文武官员;也有大明宫、昭阳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一座座宫殿里钟鼓齐鸣,驱散了闺中的哀怨春愁。禁苑中,花朵绽放,如同美人娇嫩的脸庞;御沟旁,柳树随风飘舞,恰似纤细的腰肢。大街上,有头戴官帽、束着腰带的官员,仪态威严,乘坐着高头大马;幽静之处,也有手持弓箭的人,拨开云雾,射中双雕。花柳巷中,管弦楼里,这春风美景不输给洛阳桥。取经的长老,回首望向大唐,心中感慨万千;陪伴师父的徒弟,在小驿站中歇脚,梦中也仿佛放松了身心。

师徒三人看不尽宝象国的景致,收拾好行李、马匹,在馆驿中安顿下来。

唐僧步行来到朝门外,对阁门大使说:“我是唐朝来的僧人,特来拜见陛下,倒换文牒,麻烦您帮忙转奏一下。”那黄门奏事官连忙走到白玉阶前,上奏道:“万岁,唐朝来了个高僧,想见陛下,倒换文牒。”国王听说来自唐朝大国,又是个修行的圣僧,心中十分高兴,立刻准奏,下令:“宣他进来。”三藏被宣到金阶前,行了大礼。两边的文武官员,无不感叹:“上邦来的人物,举止有礼,气质雍容!”国王问:“长老,你到我国来有何事?”三藏说:“小僧是唐朝的僧人。承蒙我大唐天子的命令,前往西方取经,原本带有文牒,到陛下的国家,理应倒换。所以冒昧前来,惊动了陛下。”国王说:“既然有唐天子的文牒,拿上来让我看看。”三藏双手捧着文牒呈上,展开放在御案上。文牒上写道: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朕以微薄之德,继承伟大基业,侍奉神明,治理百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心怀敬畏。之前,未能救得泾河老龙,得罪了天地神明,三魂七魄忽然到了阴司,成了无常的客人。因为阳寿未尽,承蒙冥君放回人间,于是广设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金身显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以超度亡魂,解脱孤魂。特派遣法师玄奘,远涉千山,寻求经偈。倘若到达西邦诸国,望能广结善缘,照牒放行。特此牒告。大唐贞观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上面盖有九颗宝印。国王看完,拿出本国的玉宝,盖上花押,交还给三藏。

三藏谢过国王的恩赏,收起文牒,接着上奏道:“贫僧一来是为了倒换文牒,二来还给陛下捎来了一封家书。”国王一听,十分惊喜,忙问道:“什么家书?”三藏说:“陛下的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妖抓走了。贫僧偶然遇见,所以捎来了这封信。”国王听了这话,眼中顿时涌出泪水,说道:“自从十三年前公主失踪,两班文武官员,不知被贬退了多少;宫里宫外,大小婢女、太监,也不知被打死了多少。大家都以为她是走出皇宫后迷失了方向,四处寻找都没有下落。满城中的百姓人家,也都盘查了无数次,可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怎么也没想到是被妖怪抓走了!今日突然听到这话,实在是忍不住伤心流泪。”三藏从袖子里拿出信,呈给国王。国王接过信,看到上面有“平安”二字,更是激动得手都发软,连信都拆不开了。于是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信。学士立刻上了殿。殿前有文武百官,殿后有后妃宫女,大家都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学士读信。学士拆开信,高声朗读起来。信上写着:

“不孝女儿百花羞叩首百拜,敬呈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以及三宫母后昭阳宫下,还有满朝文武贤卿台前:女儿有幸生在宫中,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却无法尽力侍奉,让父母开心。在十三年前八月十五的良夜,承蒙父王恩旨,各宫设宴,一同赏月,共享欢乐。然而,就在欢乐之际,突然一阵香风刮过,出现一个金睛蓝面青发的魔王,将女儿抓走。他驾着祥光,把我带到半荒野山中的无人之处。在那里,我身不由己,被妖怪强行霸占为妻。无奈之下,我熬过了这十三年,还生下两个孩子,可他们都是妖魔的后代。说起来,这实在是败坏伦理,有伤风化,本不该写信让父王蒙羞。但我担心自己死后,事情不明不白。正在含怨思念父母的时候,没想到唐朝圣僧也被魔王抓住了。于是我流着泪写了这封信,冒险放了圣僧,特意托他寄来这封信,以表我的心意。希望父王怜悯,派遣上将早日到碗子山波月洞,捉住黄袍怪,救女儿回朝,女儿将感激不尽。信写得仓促,如有不恭之处,还请父王谅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