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逻些初临,辩经大会(1/2)
十天后。
吐蕃腹地正值盛夏,燥热的风裹挟着沙土扑面而来。
“公子,逻些城到了。”
商队领队勒住骆驼缰绳,脖颈的汗珠顺着古铜色皮肤往下淌。
雕花车厢的木门“吱呀”一声推开,身着月白长衫的宋青书探出身来。
他腰间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手中握着一把绘着水墨山水的折扇。
虽然说是中原的打扮,但在西域商队中并不会显得突兀,毕竟这些年往来吐蕃的中原商人也不算少见。
“终于到了。”
宋青书看着眼前又高又厚的城墙,城楼上飘着五颜六色的经幡。
空气中弥漫酥油味和烧香草的烟。
城门下,身着藏袍的牧民,推着铜壶叫卖酥油茶的商贩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老周牵着骆驼走到他身旁,咧嘴笑道:“公子,您第一次来吐蕃,可得小心些。”
“虽说这逻些城看着热闹,可暗处也藏着不少门道。”
宋青书微微点头,折扇轻点:“有劳周大哥提醒。”
“对了,公子。”老周靠近一步,“你倒是凑巧,明日便是大昭寺三年一度的辩经大会。”
“辩经大会?”
老周点点头,继续道:“听说这次辩经大会很隆重,四方高僧都会来争‘智慧胜者’的名号。”
宋青书心中一动,淡淡一笑,“这我得去凑凑热闹了。”
“我先去找个地方安顿,周大哥,改日请你喝酒。”
告别商队后,宋青书摇着折扇穿行在逻些城蜿蜒的街巷间。
几个扎着五彩发绳的孩童追在他身后,好奇地盯着他身上的装扮,叽叽喳喳地模仿着他的中原口音。
街角巷尾,随处可见叩长头的信徒。
他们身着粗布藏袍,额头沾满尘土,三步一叩首,用身体丈量着通往布达拉宫的朝圣之路。
“不愧是信仰之城。”
宋青书只是随便走走,便看到许许多多的狂信徒。
沿街寺庙林立,每一座都极尽奢华。
鎏金的转经筒被千万只手抚摸得锃亮,墙壁上色彩斑斓的唐卡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香火缭绕间,穿着绛红僧袍的僧人手持念珠鱼贯而入。
铜制香炉里堆满了信徒供奉的银币和青稞,可想而知香火有多鼎盛。
不过宋青书也注意到,街巷里不时闪过些陌生面孔。
有的身披灰布僧袍,行囊上挂着异域佛铃。
有的头戴尖顶毡帽,腰佩弯刀,举止间透着江湖气息。
这些人三三两两地聚在茶馆,压低声音交谈,显然都是为明日的辩经大会而来。
不多时,宋青书来到城外一处高坡。
这座传说中的圣城远比想象中的要小,纵横不过数里,格局紧凑得如同棋盘。
事实上,绝大多数吐蕃国民都没资格在城内居住的。
他们平常都是居住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
也就只有吐蕃国的权贵,以及僧人们才有资格在城内居住。
正当宋青书感慨时,一阵清脆的铜铃声由远及近。
他回头看过去,一辆马车在几名劲装护卫簇拥下缓缓驶来。
车帘被掀起一角,露出半张覆着轻纱的绝美面容。
“福伯,你看那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