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瀚海驭风 > 第127章 争夺话语权(故事虚构)

第127章 争夺话语权(故事虚构)(2/2)

目录

源地址显示来自塔什干GaleBreak节点。

“这是入侵。”她语气冷静,“而且用的,是我们三个月前才上线的Q位转向补偿算法。”

技术员惊愕:“他们掌握了我们尚未公开的底层逻辑?”

“有可能。”唐若曦眼神冷凝,“有人在模拟我们的思维。”

她调出监测面板,屏幕左上角,“GaleBreak-TK-Node-043”——塔什干站点,日志时间轴突兀向后回跳六秒,然后立刻被修复。可在唐若曦看来,那六秒的“延迟”,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敲门。

她迅速调出内部监测面板,口中低声道:“唤醒内控反演模块,执行‘逆编译追踪协议’。”

“那是A级防御方案!”

“我们已经不在测试阶段了。”

——

与此同时,西安某研究所,麦麦提刚结束一场智能风电技术审查会议,手机忽然震动——若曦:可能有人在远程逆构我们的系统。你说的那种‘算法缝隙’理论……是真的。

他站起身,脸上没了往日的玩笑意味,转身冲进地下实验室。

所谓“算法缝隙”,是此前他提过的一种理论漏洞——系统在快速适应边缘数据时,会短暂暴露其决策路径逻辑,如同一瞬的“裸奔”,如果那时有观察者嵌入回传函数,就能模拟该系统下一步行为,甚至“诱导”其调度节奏。

“这是控制权的抢夺。”他喃喃。

“调我和唐若曦共同写的旧模块——‘狄俄尼索斯协议’。把所有风场边缘节点的数据包重新路由进‘曦风’总控节点,用老协议包封装一层外壳,制造一圈‘假数据影像’。”

“你要构造一层假数据外环?让他们误以为控制已成功渗透?”

“对。”麦麦提点头,眼神如锋,“就像你以为你走进了迷宫,其实你一直在原地打转。”

与此同时,天津能源控制中枢的“曦风”系统开始闪动黄色警报,全网预警级别升为红橙交界。

唐若曦站在操作台前,迅速切换逻辑演算模块:“我们要把那段模拟跳转指令‘溯源’,在它下一次调用自己的时候,锁定其母协议栈。”

“你要引它重现行为?”工程师惊呼,“那它可能会加深渗透!”

“那是唯一能反制的方法。”她冷静如霜,“最好的防守,是主动进攻。”

倒计时在她心中默数——5,4,3……

“来了。”她低声道。

一串陌生地址的数据包试图接管边缘节点预判控制权,就在它抵达边界节点那一瞬,“狄俄尼索斯协议”启动,悄然调包,将其诱导进入“假逻辑镜像”。

系统中,一份“拟态GaleBreak响应”开始不断喂给它伪造的边缘信号反馈。

而在万里之外的入侵中心,操作者看着自己眼中“成功拿下”的节点地图缓缓亮起绿色,一抹自信的微笑浮上嘴角——

他们却并未察觉——那只是一张虚构的胜利地图。

——

日内瓦,第二轮闭门会议开始已过深夜,会议室灯光依旧刺眼。

但与之前的紧张不同,这一次,多了某种内敛的焦躁与不信任的冷漠。

“你确定你们的追踪协议在运行时没有泄漏任何权重参数?”英方代表目光灼灼,质问着NESA的顾问。

克雷格眉头紧锁,嗓音干涩:“我们以为他们已被引入陷阱,谁知道他们布下的是镜像逻辑反向追踪。那一刻,我们其实暴露了自己——是他们引我们入局。”

欧盟代表冷冷地扫过场中:“那么,美国所谓的‘可控干预方案’,不过是让我们欧盟的数据节点变成诱饵?”

“你们的数据节点本来就暴露在他们的系统之中!”克雷格拍案,压抑的怒火爆发,“你们授权太宽,标准过松,早晚是失控的!”

法国代表反唇相讥:“你以为我们看不出,这次是你们在试图借‘失败’绑定我们与你共担责任?你们的Triton-V根本没来得及部署完成——就贸然触发了一次裸冲式渗透!”

“这可不是失败,这是一次信息回收操作。”克雷格咬牙强调,“我们掌握了部分镜像反馈,已可建模出曦风系统部分调度逻辑的近似状态图……”

“可惜不是全图。”德国代表淡淡插话,“我们打入的,是他们提前准备好的假象分支逻辑,甚至我们连是否在模拟环境里都不确定。”

空气再度凝滞。

东京代表的声音打破沉默:“我建议立刻冻结一切与GaleBreak系统挂钩的项目接入协议,最起码在亚洲区域。”

“你们有说话的权利吗?”法国代表不留情面,“你们现在风电系统的认证模型,还挂在我们法荷联合平台上运行。”

“那就说明我们都陷得太深。”面对法国,东京代表不卑不亢,“他们并不只是将技术部署在第三世界,而是利用这些‘弱连接地带’,为他们的系统制造调度惯性。”

“什么惯性?”英方代表立刻追问。

“指的是——让世界慢慢适应他们的节奏,而非反之。”

会议桌边,屏幕忽然跳出更新报告。

“曦风系统已完成对所有边缘异常指令的归档建模,其中21.6%的跳转行为符合疑似欧美算法框架主动渗透特征。”

欧盟代表终于摊开手,语气低沉:“这意味着什么我们都清楚。他们现在掌握了我们用于构建风控逻辑的一部分‘策略语言’,而我们对他们——依然一无所知。”

“所以接下来怎么办?”英国代表看向美国,“还要继续进攻,还是另起炉灶?”

“我们必须更换方案。”克雷格平静下来,缓缓道出下一个计划,“我们将推动一项新的国际倡议——全球能源调度信息透明协议(GE-TransarencyPact),以‘公共安全审查’为名,限制一切封闭能源系统在多国交叉数据流通中的调度权利。”

“换句话说——新冷战下的算法外交?”法国代表讽刺。

“你们难道有更好的办法?”克雷格反问,“还是你们准备投降,去接受一个数据完全不透明、调度不可逆、协议无法监督的超级算法体统治全球风能?”

没人敢作答。

此刻,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无法再靠单边手段撼动中国的风控系统,而联盟的裂痕,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深。

——

与此同时,位于锡林郭勒盟北方的一处高原实验风场,数据中继信号如水般顺流回到中国境内。

“狄俄尼索斯协议”已进入第二阶段:行为预期生成。

唐若曦坐在曦风系统中枢监控前,注视着一份来自伦敦云服务节点的回流特征——他们还在试图反制,只不过用的是她两年前在剑桥讲座中,刻意植入的旧版预测模型陷阱。

她低声一笑,自语:“你们从来没真正理解过风能……也从来没理解过我们中国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

就在此刻,曦风系统后台的一个提示框悄然跳出:推演完成:全球能源调度分布权重映射图(Beta)已生成

当前中方调度影响系数:42.6%(同比增长3.1%)

她眯起眼睛,轻声喃喃:“下一步,该是我们定义全球‘调度规则’的时候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