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你有感谢过我们吗?(2/2)
一声接一声的确认,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心上。
最后一台风机完成并网的那一刻,整座调度大厅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掌声和欢呼!
有技术员忍不住狠狠抱住身边的同事,有人红了眼圈,有人攥着拳头狠狠砸了几下桌面——那是连日疲惫、焦虑、质疑之后,终于熬出来的胜利!
麦麦提倒吸一口凉气,近乎晕厥,但仍然将背脊挺得笔直。
唐若曦站在他旁边,眼神依然高冷,指尖却微微有些颤抖。
这意味着,他们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把一座“纸上智能”的风场,打磨成了真正能运行、能发电、能自我调节的智能陆上风电试点。
但庆功没有持续太久。
第二天一早,总部技术监察组就抵达了翼北风场,带着厚厚一摞整改清单和一纸不容置疑的指令:“总部要求三十天内,将本地成功经验,快速复制推广至河西走廊西段剩余五座风场。”
数百台风机,超过3000套智能终端,近万公里数据链路。
河西走廊西段风电群,五座风场,三十天内全面智能化改造。
这是命令,也是压在所有人头上的一座大山。
项目组迅速扩编,外围支援团队陆续到位。
翼北风场瞬间变成了临时总部,各种设备、材料、工程车、人流,昼夜不停地涌进来。
一切看似井然有序,只是……
第七天深夜,指挥大厅。
一场关于部署优先级的内部会议,终于失控了。
“我就说了!这套低温缓存方案,根本不适合高纬度区域!”罗文建重重拍着桌子,满脸涨红,“一次翼北风场成功,不代表五座场区通用!环境温差、风剪切参数全不一样,按模板生搬硬套,早晚出事!”
对面,负责架构优化的程俊杰冷笑一声:“那你倒是拿出替代方案啊?光动嘴皮子谁不会?数据你跑过吗?仿真你做了吗?”
两人声音越吵越大,最后干脆站了起来,剑拔弩张。
麦麦提皱着眉头,压住火气,想出声打断,却被唐若曦伸手拦下。
她冷冷扫过吵成一团的工程师们,声音平静得吓人:“今晚,不解决分歧,不许散会。”
空气顿时凝固了。
大厅内,一片死寂。
可就在这个气氛紧绷到极致的当口,远端测试场又传来坏消息:“南二场的26号风机主控卡死!”
紧接着,通讯频道里传来吵闹声。“是你们通讯链路没优化好!节点延迟爆炸!”
“笑话!分区同步本来就是你们晨曦拍板过的!现在出问题怪我们?”
“数据包丢失率30%还能叫上线测试?!搞笑吗?”
另一组技术小队,也炸了。
唐若曦终于起身,目光森冷如刀。
“所有人,停。”
她扫视全场,声音极冷:“我们在这里吵赢了又怎么样?工程期会给你们多一天?设备故障会自己修好吗?外面吹的是西北季风,不是你们谁的面子。”
麦麦提也站起来,压着怒火接话:“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是技术问题,拿技术解决。是调度问题,拿协调解决。要吵去食堂吵,技术大厅,只接受结果。”
大厅内,众人神色各异。
终于,李铭第一个开口,声音低哑却坚定:“好,那就重新建模。先针对南二场小气候数据调整方案,局部验证通过再铺开。”
程俊杰沉默了几秒,咬牙点头:“可以,控制组这边加人加班。”
其他人陆续跟上,勉强打破了僵局。但每个人都知道,这种强压之下勉强维持的合作,像玻璃一样脆弱——只要稍有差池,就可能彻底碎裂。
深夜两点。
唐若曦独自站在指挥车外,点了一支烟,却并没有真正吸一口,只是任烟雾在风中飘散。
麦麦提走到她身边,没有说话,只是陪着站了很久。
最终,唐若曦低声开口,声音沙哑:“……我们,是不是赌得太大了?”
麦麦提盯着远处漆黑一片的风机阵列,轻轻答道:“但如果赢了,就是让中国的陆上风电,换上新的羽翼。”
只是理想很丰满,然现实的难题终究需要面对……
第二轮的部署,彻底崩盘了。
这是因为工期被死死卡在节点上,部分核心零部件则因运输延误迟迟到不了,塔筒吊装计划进而被迫打乱。
智能控制程序多次修订,但现场实测依然不达预期,小气候的扰动、负载预测偏差——远远超出预期……
更致命的是——技术骨干也开始出现松动。
在连续的高压作业下,几位负责算法调优和数据架构的工程师,最终向管理组递交了退出申请。
理由很简单:“他们不想为一个注定要失败的项目,搭上职业生涯。”
风场调度大厅里的气氛,一度压抑到极点。
项目组仿佛一条被钉死在烈日下的巨兽,随时可能崩溃。
那天傍晚,唐若曦冷冷地摔碎了一只玻璃杯,麦麦提则死死盯着地图,眼圈发红,猛揪自己的头发。
正当所有人以为要迎来最坏时,指挥大厅门口,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麦总,快来——!!!”
罗文建第一个冲出去,后面的人也循声望去。
只见一行人披着风沙走进来,浑身带着一股野战部队般的粗粝气息:最前面,是身材壮实、满脸风霜的马文斌,穿着一件旧的新疆风能公司作业服,背后跟着一帮从风能公司起,就历经沙场的老技术工人。
紧随其后,满头白发、步伐却稳健有力的王曦权,手里正提着厚厚一摞设备方案图。
谢世齐并肩而行,也提着一摞图纸,脸上挂着半真半假的笑意,走进门便把东西重重一丢,声音洪亮:
“我早说了,老王,这帮小兔崽子撑不了几天!——不过,闲着也是浪费,咱们来替他们收拾残局!传授点老家伙的智慧!”
再后面,是黄伟兴——被罗文建半拖半拽叫来的。
他戴着油渍斑斑的工帽,咧着嘴,一脸欠揍:“兄弟们有难,还讲什么废话?干就完了!”
而就在众人都以为已经够夸张时,门口又涌进两个人影:一身干练西服、拖着两个沉甸甸工程箱的莱娜,以及身边矗立着的高高瘦瘦的汉娜,两人身上带着典型的北欧女人特有的倔强。
汉娜一边抖落身上的沙尘,一边露出一个略带挑衅的笑容:“好久不见哦,麦麦提。听说你们要救一座风场?不好意思,我们都习惯了,顺手救救你们的产业链。”
莱娜懒洋洋地拉开箱子,把一摞文件砰地拍在桌上,冲他挑眉:“嚯,救你不是第一次了吧?上次金融战,帮你打回一城,我的烤肉呢,感谢信呢?都存银行了吗?你有感谢过我们吗?”
随行的技术人员一阵哄笑:“是啊!”
麦麦提苦笑着迎上去,眼眶发涩,已经不知如何言表。
几分钟后,指挥大厅重新点燃。
马文斌拍着桌子:“设备那边,我顶上,鑫风现在有库存,能挪的都给你们挪。塔筒缺三套?明天我就拉!”
王曦权站到系统监控屏前,沉声接道:“通讯链路我来搭。带了两套工业级低温通信模块,比你们这堆玩具可靠得多——放心,我老了,但脑子还灵活。”
谢世齐扫了一眼施工调度表,眉头一挑:“都特么干一辈子了,还怕这种小场面?想当年你和马文斌逆向拆解失败,还有技术攻关差点炸了车间的时候,谁替你们擦的屁股?要敢在这儿掉链子,信不信我现场踹飞你们?”
“不是!我哪里炸车间了!那次就是马总工干的!”麦麦提忙里偷闲地回答道。
“你这小子闭嘴!卧式加工中心的事情,老子还救了你呢!我承认逆向拆解是我干的,炸车间你小子可是惯犯!”马文斌也接茬道。
一旁的汉娜听得这“逆向拆解”,频频皱起眉头,转头用丹麦语咕哝了一句什么。
莱娜听后笑出声:“别理他们,汉娜,他骗我们的还不少呢,等这事情结束了,咱们再找他算总账!”
说着,她掏出一份文件,朝麦麦提丢过来:“我这边手里有德资供应链的应急通道授权,风机备用配件,电气模块,主控板,最快五天内到场。——当然,你得先抢单!”
她一边说,一边冷笑:“旁边有几位你们的老朋友还在等着看笑话,可别让他们失望了。”
黄伟兴这边则已经组织人手,重排施工班组,拉起三班倒作业,昼夜连轴转。
唐若曦看着这一幕,手指微微颤抖了一瞬,却很快收拢成拳,重重地攥紧。
麦麦提站在场中央,眼神在所有人之间扫过,声音低而坚定:“从现在起,河西走廊西段五场,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所有支援小组,就地编组。”
他看向唐若曦:“——你来总控,我来前指。”
两人目光短暂交汇。
没有豪言壮语。
只有一场,必胜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