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商农论(1/2)
“《荀子?君道》有云:省商贾,众农夫。
为君主,当重农抑商,耕为本,商为末,不可舍本逐末……”
梁子晋讲得兴起,忽听侯高飞道:
“大错特错!”
梁大学士极有涵养,没有因为被打断而生气,转头道:
“侯公子觉得何错之有?”
侯高飞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
“梁先生觉得什么是商贾?”
“商贾者,阜通货贿,行曰商,处曰贾。”
“嗯~梁大人说的我也听不懂,在下就以自己浅薄的见识讲解下看法。
商贾,走南闯北,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在世人眼中,他们不事生产,不种五谷,却能靠着驴车一辆、巧舌如簧,谋得大量钱财,我说的对也不对?”
梁子晋点点头,暗道这位侯家公子倒有些自知之明。
侯高飞微微一笑,站起身,负手道:
“无论市井百姓还是天子王公,普遍认为商贾重利轻义,善弄虚作假、囤积居奇,聚财待时,谋取不当之利。
即便如此,所有人仍不可否认,若不是商贾,淮北之人吃不到淮南之橘,北地显贵也穿不上江南丝绸,更别提梁大人方才所提国之根本,耕种所需要的一切农用器具。”
梁子晋微微点了点头,到目前为止,对方说的都没错。
侯高飞继续道:
“我朝税收大头,八成出在商、酒、茶、盐、金、银、铜。
其中单是乾州商地,就撑起了诏国三成国库。
就算再怎么不愿承认,它都养活了我朝军队,使我中原不受外族侵袭。
世人皆言商人逐利,可逐利的又岂止商人?
恕在下说句不好听的,这世上最贪财的一群人并非从商者,而是朝中一些大人。
商贾贪财尚有义与不义之分,可官要是贪起来,就只剩一个不义之财了。”
胖子说这话时,偷看向梁子晋,但见对方皱着眉,却又无法反驳。
在场其余人神色各异,赵透抄着手,一会儿看看侯高飞,一会儿看看自己老师,似笑非笑。
李环则抿着嘴,明显一副憋笑的模样——要不是他知道胖子为了赚钱做的那些缺德事,还真就信了他的鬼话。
侯高飞停歇一会儿,让梁子晋消化一下,继续道:
“梁大人就算不从商,以您的博学,定然知道我朝最赚钱的几门生意。
其中盐铁官卖,总归没有商人掺和了,却养活了无数贪官污吏。
至于瓷器、丝绸、珠宝、酒水等买卖,亦是少不了上下打点。
小到衙门差役,大到朝中显贵,哪个都想从中捞些油水。
就算这天下没有了商贾,以这些人的本性,依旧会在百姓身上下功夫。
事总要有人做,钱总会有人赚,此乃人本性贪婪,非是商贾之过。”
侯高飞一通歪理说下来,将梁子晋说得眉头紧皱,半天没想明白,最后居然朝小自己十多岁的胖子问道:
“以侯公子之见,当如何处置?”
“也不难,商贾之重不输为农,然农利始终不及从商。
寻常百姓看天吃饭,赶上灾年非但吃不饱,连田地都未必保得住,卖儿卖女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农乃立国之本,民乃本中之根,重农重的不是粮田,该是种田的百姓。
轻徭役、减赋税、奖耕种、兴水利,这些才是正经法子。
百姓也要活,他们要的是衣食无忧,而不是什么家国大义。
君为舟民为水,对水要因势利导,而非堵住他们的出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