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走访山口村(2/2)
听到这番话,楚君感到颇为感动。尽管村子经济条件有限,村干部们却表现出极大的慷慨,主动承担起接待客人的责任,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楚君回忆起与尕依提乡长的上一次对话,乡长曾询问道:“楚经理,你的酒量如何?”
楚君谦逊地回答:“能喝一点,但喝不多。”
尕依提乡长面带微笑地说:“在乡村,如果干部不会喝酒,工作开展起来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我们这里,酒场规矩: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这是我们农村的待客之道,也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楚经理,在农村要想做好工作,必须把酒量练出来。”
几位村干部见楚君仍在犹豫,纷纷极力劝说。回想起尕依提乡长的话,楚君最终点头同意了。
村干部们见楚君答应了,都显得非常高兴。驻村干部达吾提脸上绽放出笑容,与会计热合曼·阿吾提低声说了句(维语):“太好了,中午可以好好解馋了,好长时间没喝酒了。”
会计热合曼·阿吾提同样感到兴奋,他回应道(维语):“我也一个多月没喝酒了,上次喝杨主任家的雪莲酒是三个月以前了!”
这些失礼且摆不上台面的话,可能是考虑到楚君年轻且刚来不久,他们或许认为楚君不懂维语。私下聊几句。楚君意识到,之前这些人如此关注他是否参加聚餐,实际上只是想找个机会喝酒。说到底,还是因为“贫穷”二字在作祟。他心中只能默默叹息。
几人前往杨主任家,一路上谈笑风生,气氛融洽。楚君心存疑惑:杨主任是汉族人,为何少数民族会去他家聚餐呢?
杨主任察觉到楚君的困惑,解释道:“我的祖籍在河南,来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由于这里不养猪,我家也从不吃猪肉,久而久之,我们的饮食习惯与他们并无二致,都偏爱面食。”
几位客人踏入杨主任的家门,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位中年妇女手捧茶壶,为客人们斟上了热茶。
杨主任的客厅布置得既传统又温馨,墙上悬挂着几幅描绘新疆风光的画作,色彩已经灰暗。画作下方是两张长排沙发,沙发前面各有一张古朴的红木茶几,上面摆放着精致的茶具,茶香溢满客厅。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方形餐桌,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疆特色干果和点心。点心盒子盛着各类点心:?巴哈利?、?玛仁糖、奶皮酥、?酥油馓子等,一盘是干果:?巴旦木、?葡萄干、?杏干、?无花果干、?开心果。
显而易见,杨主任家的生活条件远比村民们要好。
客厅的炉火很旺,不久,客人们纷纷脱下了外套。杨主任从外面提进一大桶大玻璃罐装的药酒和一摞大海碗。楚君感到惊讶,上次喝酒是小瓷碗,便向旁边的吐尼亚孜支书询问:“你们平时都是这样饮酒的吗?”
吐尼亚孜支书泰然自若地回答:“我们平时并不饮酒,只有在接待客人时才会这样。”
女主人和她的女儿陆续端上了大盘的佳肴。除了传统的馕饼,还有清炖羊肉、面肺子、皮辣红、烤羊肉串和烤包子等,每一道菜都散发着令人垂涎的香气。
杨主任热情地招呼大家上桌来坐,然后开始往客人面前的大海碗倒酒。杨主任举起大酒碗,众人随他举碗,他说:“今天很高兴,楚经理来到我们小山村,刚才那番话让我们大家都很深受触动。刚好驻村干部达吾提也来了,我和吐尼亚孜支书欢迎两位领导来我村。以后大家就是朋友了,第一杯酒,大家一起干了。”
众人刚要喝,楚君赶紧说:“杨主任,你们这儿规矩是:前三碗必须喝,我今天要破规矩了。我这碗酒,一直陪着各位前辈喝,你们什么时候不喝了,我把这酒喝光。山路不好走,骑摩托车下山很危险,希望在座的各位前辈能够体谅我!”
农村人热情好客,心地善良。刚才倒酒时,杨主任心里也一直在盘算:小伙子骑摩托车上的山,冬天黑得早,喝了酒再下山,的确太危险,村里每年都有喝酒骑摩托车下山,路上出事故死亡的事情发生。现在听楚君这样说,不由自主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