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做个战士吧(1/2)
国春玲来宝东陪我,那些天我非常亢奋,非得要写出东西来不可。我坐在书桌前,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的文档空白一片,光标在左上角闪烁,仿佛是在无情地嘲笑我的江郎才尽。身为一名曾经小有名气的网络小说家,我已经被创作瓶颈死死困住了好几个月。
“又没写出来?”妻子轻轻走进书房,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放在桌上,关切又无奈地问道。
我苦笑着摇摇头:“脑子里一团乱麻,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以前那些灵感就像被抽干了一样。”
国春玲安慰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要不出去走走吧,换个环境说不定能有新想法。”
我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来到了常去的那家茶馆。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望着窗外人来人往,试图从这喧嚣的市井生活中捕捉一丝灵感。这时,邻桌的一段对话吸引了我的注意。
“你听说了吗?村头老张家的那些事儿,简直比小说还精彩。”一个年轻人眉飞色舞地说道。
“啥事儿啊?快讲讲。”同伴迫不及待地追问。
“老张家靠种地根本养不活家,新世纪初就都出去打工了。出去几年就翻身了,还给儿子买了楼房,不打算回来了,大伙跟着也陆续出去了,出去的都妥了。”
“那些地怎么办?”同伴问。
“留下的人在村里包了更多地,一开始靠种大豆赚了些钱,后来改种玉米。有一年大豆价格疯涨,从不到两块一斤涨到三块,那些机灵的赶紧出手就赚翻了。可就有贪心的,想着再涨涨,结果价格回落了。回落的时候本应该赶紧卖,又有人心存侥幸,还爱面子,觉得之前没卖现在卖太亏,就拖着,结果价格一路跌,到嘴的肥肉就这么没了。”
“还有这事儿呢!那后来咋样了?”
“后来啊,有一家地特别多,大家都羡慕得不行,说他家这下要发大财了,一年能挣十多万呢。结果一打听,行情看跌的时候他家还压着货不出手,最后只能低价卖,空欢喜一场。还有个叫纪万林的,多数时候都看不准行情,就有一回儿子急等着钱花,卖了大豆,价格算中等偏上,其他时候卖大豆价格都没把握好。”
我听着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些发生在老家农村的真实故事,不就是绝佳的小说素材吗?就连忙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奋笔疾书起来。
回到家后,我一头扎到电脑旁,开始创作以这个故事为蓝本的小说。可刚写了没几页,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故事片段串联起来,怎样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同身受。
“春玲,你快帮我看看,我感觉写得乱七八糟的。”我焦急地把妻子叫过来。
国春玲认真地看完几页,思索片刻后说:“我觉得你可以从人物的内心矛盾入手,比如那些贪心的人,他们在面对价格涨跌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把这些细腻的心理活动写出来,读者就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了。还有玉珍,她为了儿子卖大豆那次,可以着重描写她当时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期望。”
我的茅塞顿开,按照妻子的建议重新梳理思路,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在无数个日夜的煎熬与坚持后,这部以老家农民种地、卖粮为主题的小说终于完成了。
当小说发表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读者们被书中真实又接地气的故事深深吸引,好评如潮。我再次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而这次的成功,让我明白了生活才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日头正毒,我坐在街口的老槐树下,瞧见老邻居刘柱打远处走来,抬手招呼他。
我说:“柱啊,忙完啦?过来坐会儿。”
刘柱走过去,用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
刘柱说:“嗐,二哥,我这一天就瞎忙活。这天真热!”
我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个烟圈:“柱啊,听说你在市里买了房,孩子们都去市里上学了,真有你的!”
刘柱笑了笑,脸上满是自豪:“嗨,这不是这些年倒腾牛,攒了点钱。就想着给孩子们一个好点的学习环境。”
我点点头,神色有些羡慕:“你这十来年可没白辛苦,不像那些搞养殖的,多数都不咋景气。”
提到这,刘柱叹了口气,神色黯淡下来:“谁说不是呢。现在资本大户一掺和,牛市猪市都不行了。散户养猪基本都赔钱,养牛也不像以前,稳赚不赔,现在能保本就谢天谢地咯。”
我说:“是啊,我侄子前两年也想养猪,我劝他。就怕赔得底儿掉,这普通老百姓,可赔不起啊。”
刘柱无奈地摇了摇头:“以前咱们小打小闹还行,现在人家资本一进来,价格、销路都被把控了,咱根本竞争不过。”
我皱着眉,一脸担忧:“那你这以后有啥打算啊?还继续倒腾牛吗?”
刘柱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先看着吧,总不能就这么放弃了。我再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找出新路子,实在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在我三弟儿子的婚礼上,万丰镇的喜宴现场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喜庆。就在我和亲友们寒暄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从身后响起:“二哥!”
我转过身,看见一个略显发福的中年男人,一时竟没认出。他笑着说:“二哥,我是郭方巡啊,郭兴邦家的,你这贵人多忘事,不会把我忘了吧!”我这才恍然大悟,赶紧笑着回应:“哎呀,方巡啊,你瞧我这记性,多年不见,你变化可太大了。”
一番交谈后,得知他曾接父亲的班在乡邮电局工作,媳妇在税务所,本是安稳的生活,他却为挣大钱停薪留职,全家搬进南泉县城。我心里犯起嘀咕,好好的工作不要,这是要折腾啥?
酒足饭饱,我感到有些疲倦,便去父亲那里休息。没一会儿,老弟带着郭方巡进来了。郭方巡满脸堆笑,热情地说:“二哥,可算找到你了。我这次来啊,是给你送好消息的。我有个同学开公司,正缺一个库管,每个月三千工资,活儿清闲得很,基本没啥事。二哥,你要是去了,那可太合适了。”
我心里一惊,几十年不来往,一见面就介绍工作,这事儿太反常。我客气地说:“方巡啊,你这心意二哥领了,可我现在就想安安稳稳待着,不想工作,实在对不住你的好意。”
他连忙劝道:“二哥,你再考虑考虑,这工作打着灯笼都难找,轻松又赚钱,别人求都求不来呢。”
我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不了不了,方巡,我现在生活过得自在,不想折腾。”他见我态度坚决,脸上闪过一丝失落,无奈地说:“那行吧,二哥,你要是改变主意,随时找我。”说完便悻悻地离开了。
一段时间后,老家传来消息,原来他在搞传销,为拉人头和自家兄弟姐妹都闹翻了。我不禁苦笑,暗自庆幸当初没答应他。
后来,听闻他竟把自己老妈骗进传销组织,拿老人当挡箭牌,在外面继续拉人头。再后来,他媳妇自杀的噩耗传来,我深知,这一切都是传销惹的祸。
如今,坐在桌前写下这些文字,我突然想起,还不知道他现在在做什么。明天,我得去打听打听,看看他是否还深陷传销的泥沼,亦或已回头是岸。只是,那破碎的家庭,逝去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传销之害,真是猛于虎也。
成的。主人公小艾,我早在她小时候就已经认识了。而如今,这篇文章竟然真的得以发表。
时光荏苒,小艾如今已经三十岁了。她来到深圳这座繁华都市,已经有整整五年的时间。最初的时候,她只是在工厂里辛勤工作,每天都过得十分辛苦,但即便如此,她也没能积攒下多少财富。
更让人揪心的是,小艾的家中还有生病的父母,他们时常需要小艾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不仅如此,家里的房子也早已破旧不堪,几乎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而反观左邻右舍,每家每户都盖起了崭新的楼房,这让小艾心中倍感压力。
面对这样的困境,小艾下定决心要在深圳苦干几年,努力积攒一些钱,好回去给父母把房子建起来。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却在第二年悄然降临。
那一年,小艾偶然间遇到了老乡小华。在小华的一番劝说下,小艾最终决定跟随小华一起涉足皮肉生意。虽然这一行当并不光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能带来相对较快的收入。
就这样,小艾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今年夏天,经过四年的打拼,小艾竟然奇迹般地攒下了整整150万!这个数字对于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有了这笔钱,小艾心中的计划也愈发清晰。她决定在秋天到来之际,彻底告别这个行业,金盆洗手,回到老家去。她要把这些钱用在刀刃上,给父母盖一座漂亮的新房子,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小艾满心欢喜地憧憬着未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将她的美梦彻底击碎。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被警察逮捕。在小胡子警察的步步紧逼和花言巧语下,她终于无法抵挡,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全盘托出,甚至连自己有多少存款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对方。小胡子警察见状,连忙安抚道:“别害怕,我们绝对不会要你的钱,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核实一下相关材料而已。然后,便将你的的银行卡悉数归还。”
然而,她在看守所里被关押了整整半个月后,警察却突然将她释放了出来。她满心欢喜地去找小胡子警察索要自己的银行卡,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人。无奈之下,她只好向其他警察打听小胡子警察的下落,可得到的回答却是:“别找了,就算你找到他,银行卡也不可能还给你。因为你那是非法所得,钱早就已经上缴国家了。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让她瞬间瘫倒在地。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就这样不翼而飞了。她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自己被小胡子警察给骗了,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懊恼。
由于过度的伤心和自责,她的身体也开始每况愈下,最终病倒在了床上,整整一个月都无法起身。她心疼自己失去的钱财,更心疼那个破碎的建房梦。原本,她计划用这些钱在老家盖一栋漂亮的房子,让父母过上舒适的生活,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
如今,她不仅失去了所有的积蓄,还背负着非法获利的骂名,老家也回不去了。为了维持生计,走投无路的她不得不重操旧业,继续卖淫。
国春玲从医院食堂请假过来了好几次,每次过来她都能带来不少有趣的生活故事。这些故事虽然有时候让人觉得有些无聊,但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欢乐和谈资。
有一次,她讲了这样一件事,我觉得并没有太多可笑之处。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经历和视角不同吧,她们这些妇女们可能身体比较好,精神状态也不错,所以说起来就会哈哈大笑。
王姐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自己有退休金,但在家里总是闲不住,于是就应聘到这家医院食堂来工作了。据说她的丈夫特别喜欢喝酒,而且喝完酒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经常会和王姐吵架。为了避免这种争吵,王姐干脆就不回家了,直接住在食堂里。
二杨是她们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她和丈夫的夫妻生活一直都很正常。而且,她偶尔还会吃一些药来调节身体。有一天,大家又聊起了夫妻生活这个话题,有人就开玩笑地说:“王姐不回家,她老公一个人独守空房,难道就不想那一口吗?”国春玲在一旁插话道:“都多大年纪了,哪能跟你们这些年轻人比啊!”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这时,小刘突然灵机一动,对二杨说:“二杨,你不是有那种药吗?给王姐吃点,看看她会不会有什么反应。”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说曹操,曹操就到。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王姐恰巧走了过来,好奇地问道:“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热闹。”小刘见状,连忙回答说:“王姐,我们正在讨论美颜的事情呢。你有没有发现,二杨最近好像变得年轻了不少啊!”
王姐闻言,仔细端详了一下二杨,笑着说:“嗯,还真是有点呢。”小刘趁机接着说:“这都是她吃了保健品的效果哦,刚才她还在向我们大家推荐呢。我们每个人都尝了一下,感觉还挺不错的。就差你没试过啦!”
王姐听了,有些心动,问道:“真的管用吗?那给我也尝尝吧。”二杨二话不说,立刻拿来了保健品和一杯水,递给了王姐。王姐接过来看了看,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保健品放进了嘴里,然后喝了口水咽了下去。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王姐突然感觉到一股热流从身体里涌起,尤其是下身,那种感觉让她觉得有些奇怪。只见她像离弦的箭一样,嗖的一声就往洗手间狂奔而去。这样来来回回,竟然一连去了三次!众人见状,都感到十分诧异,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这是咋回事啊?她怎么老是往洗手间跑呢?”
“不会是这药效发作了吧?”
“哈哈,有可能哦!”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王姐终于从洗手间走了出来。她一脸的不悦,嘴里还嘟囔着:“你们就坏吧,什么美颜啊,整得我老是有拉拉尿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