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真正清白的女人(2/2)
何况现在是繁荣盛世。
孙传庭和朝臣的思想与坤兴公主、赵敏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在内心中只承认坤兴、赵敏和石红玉,其他人这些大臣是不承认的。
他们认为这些女人拉低了皇帝的品位,这真是:世俗的成见犹如一座大山。
在礼部的张啰下,轰轰烈烈的选秀开始了。
永昌十二年冬,礼部尚书何三俊领旨颁布《选秀诏》,黄榜贴遍各省府县。诏书明令:
“凡大明子民,年十四至十八岁,身家清白,通晓文墨,容貌端庄者,皆可参选。各州县需严查三代履历,非中学毕业者不录,娼优隶卒之女禁入。取一千三百三十人进京,终选妃子八人,嫔八人,九嫔九人,婕妤十二人、昭仪十二人、贵人十二人、美人十二人、才人十二人、选侍十二人、淑女三十六人。”
这次选秀最终入选名单为133人。
诏书中并没有规定勋戚官员之女不录,太祖之规定从后世验证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在明代,很多优秀之女并非寒门,刻意娶寒门之女会误了很多优秀之女。
杜绝结党营私靠的是法制,而不是不娶权贵之女就能杜绝的了的。
诏书一下,各地官员都把此当成大事积极行动起来。
礼部计划从各省海选中优秀者选一千三百三十人入京,再从一千三百三十人中依十选一的规则选一百三十三人为最入宫人选。
最后从一百三十三人中由皇太后、皇后等人组成的评委最终决定这些人的等级品位。
经礼部与内阁研究决定,为彰显四海归心的精神,拟从朝鲜录五人入宫,拟从蒙古各部录十人入宫。
最先行动的当然是顺天府,顺天府尹吴伟业因为京师建设的成绩已经升为内阁大学士,柳如是升任顺天府尹。
永昌朝后经礼部调整小学教育为三年,中学教育为三年,孩童入学年龄为七岁,中学毕业年龄为十三岁,所以礼部要求所选秀女必须是中学毕业的女学生。
京师现有三百万人口,适龄女学生有五千余人。
礼部给京师的名额是六十名,柳如是等人要从这两万余人中选出八十名送到宫中供最后的筛选。
京师顺天中学是原顺天府社学改造而来,京师达官贵族的子女多在这个学校上学。
顺天府中学一个年级八个班,一个班50人,男女混合上学。
顺天府中学校长姓吕,是位女士,三十多岁,戴一副眼镜。
吕校长召集毕业班的班主任,向他们传达了礼部下发的选秀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