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 > 第126章 天马镇蟒,利剑斩妖

第126章 天马镇蟒,利剑斩妖(2/2)

目录

孙反帝眉头一挑,嘴里嘟囔道:“这个点儿都已经被踩过了啊?”

二叔合上笔记本放回包里,也没说话。

刚好那个位置距离也没多远,在半山腰贴着陡峭的山壁,向外延伸出去了十几米,周围半米多高的杂草丛生,长势茂盛。

如果把山脊比作成一把马背上的利剑,刚好这向外延伸出去的位置,就是‘剑柄’。

周围的一些杂草还有明显被踩踏过的痕迹。

我们顺着踩踏的痕迹,扒开草丛,看到了几个铁钎探孔,比小拇指粗一点,探孔边缘的砂土还是湿的,应该是牛铜山的团队昨天才刚过来踩的点。

孙反帝看着地上的探孔咬牙骂道:“我操了个……这屁大点儿的天马山,都快被铁钎戳成万人斩了,这两座大墓到底藏哪儿了?”

二叔没说话,就一直表情凝重的紧锁着眉心,不停的看着四周,时不时的还转悠着眼珠子,像是在心里想着什么事儿。

过了一会儿,二叔开口道:“老孙,掏家伙!”

“啊?”

孙反帝惊啊一声,下意识的看了看四周,这半山腰人比较少,但孙反帝还是嘀咕道:“姜老板,这个点儿不是已经被……”

话还没说完,二叔立马严肃的斥了一句:“让你干就干,哪儿来那么多废话!”

孙反帝赶紧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从随身的背包里掏出一把铁钎,就像是一次性筷子,每根有五六十公分那么长,可以拼接无限延长。

其实还有一种把铁丝当做探针的方法更为隐蔽,先浸湿土壤,再把铁丝插下去来探测土壤,但这种简陋的办法只适合特殊环境下埋的较浅的古墓,要是墓埋的深一点,准确率就会大打折扣。

秦汉墓葬一般都在八到十米深以上,封土层最少也有三四米,所以探孔一般最少也要打五米深为准。

孙反帝先把铁钎的尖头插进地里,然后再依次拼接延长,拔出来的时候再先一节一节的拧掉,虽然这种工作效率低,但安全性高。

如果拿着五六米长的铁钎一通乱插,被人看见立马暴露。

而我和二叔也同样没闲着。

我扒着草丛仔细的寻找牛铜山打过的探孔,然后插上比杂草稍微高一点点的木棍来当做标记,一方面是为了避开之前打过探孔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更准确的进行地毯式搜索,不放过任何一处。

有点为了准确判断古墓的建造格局,更精准的推断出主墓室的位置,也会这么标记,正规的考古队一般都是插上小红旗。

我们在牛铜山踩过的点儿如此大费周章的再重新勘探一遍,也是因为实在没了头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复核一下牛铜山踩点的技术怎么样。

经过好几个小时的折腾,我们确定了牛铜山当时在笔记本上用力画上那个叉的时候,心情确实是崩溃的。

我陆陆续续的在整片区域找到了接近二十个探孔,小木棍在草丛里插的到处都是,几乎相隔两三米远就有一个,几乎覆盖了整片区域。

事实证明,这

此时都已经到了下午,我们中午没吃饭,也都饿的前胸贴后背,饥饿感加上失落感,也实在是让我们没了继续找下去的信心。

孙反帝拔出了最后一节铁铲,用手捻了捻带上来的砂土,骂骂咧咧道:“姜老板,撤了吧?屁大点的地方被打了几十个探孔,牛铜山他们比我们可狠多了啊……”

二叔点了点头,但我看他依旧是紧皱着眉,看着四周插的木棍,有点恋恋不舍和不甘心的样子。

最后临走时,二叔又突然停下了脚步,低头看了看脚下,又看了看旁边不到半米远插的木棍,说道:“老孙,再往这儿探一眼!”

孙反帝看二叔说的地方距离牛铜山之前探过的探孔距离都不过半米远,他拧巴着眉头想说什么,但又看二叔表情严肃,反正折腾了好几个小时,也不差这最后一眼,就重新拿出了铁钎,手法娴熟的开始往地上插!

我站在旁边没说话,但是看出了二叔心里在想什么。

牛铜山在这片地方打了几十个探孔,相当于是地毯式搜索了,

但这片地方靠着陡峭的山脊,而二叔临走时又让孙反帝打的探孔,就距离山脊非常近,这是想最后再排除掉,古墓藏在山脊

放着这么大一块绝佳的平坦位置不用,在山脊下凿壁挖洞,这个可能性极小,牛铜山当时也没往这方面想,所以距离山脊最近的探孔,隔了差不多三米远的。

“操!到底儿了,

孙反帝才加了第六根铁钎,

这个深度就到了岩石层,那基本上就没戏了。

孙反帝骂骂咧咧的把铁钎抽出来,边抽边卸,再抽出最后一节后,随手在尖端擦了擦。

结果无意间低头一看,黄色砂石土中混合着明显的青白色!

砂石土中带白土,这白土是白泥膏!也叫高岭土,因自身粘性大,防腐性强,在古墓保护和陶瓷工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而我们要找的,可就是这白泥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