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最终决定(2/2)
李隆基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走到营帐门口,伸手掀开帘子,望着外面阴沉得仿佛要压下来的天空。天空中乌云密布,看不到一丝阳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绝望笼罩。许久,他才缓缓说道:“朕决定,以江山社稷为重。”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被别人听见,却又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营帐内,砸在高力士的心上,也砸在李隆基自己的心上。
高力士的心中猛地一紧,他明白李隆基这句话背后的沉重含义。他轻声说道:“陛下,您……您可要想清楚啊。这一决定,可就意味着……”他没有把话说完,但两人都明白那未说出口的话是什么。
李隆基转过身来,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那痛苦仿佛是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让人不忍直视。他说道:“朕已经想清楚了。爱妃她……她若是泉下有知,也一定会理解朕的。”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血和泪。
“陛下……”高力士的眼眶微微泛红,他知道,这个决定对于李隆基来说,有多么艰难,那是要亲手割舍自己最心爱的人,是在痛苦的深渊里做出的抉择。
李隆基缓缓闭上了眼睛,泪水不受控制地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他说道:“高将军,此事暂且不要声张。朕……朕想再去看看爱妃。”那声音里的眷恋和不舍,让人肝肠寸断。
高力士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是,陛下。”
李隆基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着杨玉环的营帐走去。每一步,都像是脚上绑了千斤重的石头,沉重得难以抬起,又像是踩在自己的心上,疼痛难忍。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杨玉环了,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愧疚,那愧疚如同毒蛇,噬咬着他的内心。
此时,整个营地的人都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李隆基已经做出了决定。士兵们在私下里议论纷纷,交头接耳,猜测着陛下到底会如何抉择。有的士兵满脸焦虑,担心大唐的未来;有的士兵一脸愤怒,还在为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有的士兵则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大臣们也都在各自的营帐内焦急地等待着,他们有的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脚步声急促而慌乱;有的在默默祈祷,希望大唐能够度过这场危机;有的则在低声商议,试图找到应对之策。
杨玉环坐在营帐内,手中拿着一件为李隆基新做的衣衫,那衣衫上的针脚细密,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她对李隆基的深情。她眼神空洞地望着门口,这些天,她也在痛苦中煎熬,心中充满了忧虑。她知道李隆基面临着怎样艰难的抉择,她的心也在为大唐和李隆基而忧虑。她既希望大唐能够恢复安宁,又害怕自己会因此失去李隆基,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备受折磨。
突然,营帐的帘子被掀开,李隆基走了进来。杨玉环看到他,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可随即又被他那憔悴不堪的面容所震惊。
“陛下,您……您怎么瘦成这样了?”杨玉环连忙站起身来,眼中满是心疼,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她快步走到李隆基身边,握住他的手,那双手冰凉而粗糙,与曾经的温润如玉判若两人。
李隆基看着杨玉环,心中一阵刺痛,仿佛有一把刀在他的心上狠狠划过。他缓缓走上前,紧紧握住杨玉环的手,像是握住了生命中最后的温暖。他说道:“爱妃,朕……”他的声音哽咽,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说不下去了。
杨玉环看着李隆基的眼神,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她强忍着泪水,脸上露出一丝温柔的笑容,说道:“陛下,不管您做出什么决定,我都支持您。”那笑容里满是理解和包容,却又透着一丝无奈和悲伤。
李隆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他紧紧抱住杨玉环,仿佛要把她融入自己的生命。他说道:“爱妃,朕对不起你……”那声音里的愧疚和痛苦,让杨玉环的泪水也夺眶而出。
杨玉环靠在李隆基的怀里,轻声说道:“陛下,您别这么说。只要大唐能好起来,我就心满意足了。”她的声音轻柔,却透着一种坚定,那是一种为了大唐甘愿牺牲自己的坚定。
两人相拥而泣,营帐内充满了悲伤的气息。他们都知道,这或许是他们在一起的最后时光了,而大唐的命运,也将随着李隆基的这个决定,走向一个未知的方向。那未知的方向里,有希望,也有绝望;有新生,也有毁灭。营地外,风在呼啸,仿佛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变故哀鸣。风声凄厉,像是无数冤魂的哭诉,又像是命运无情的嘲讽。士兵们依旧在紧张地等待着,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疑惑,不知道这个决定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未来。大臣们也在各自的营帐内,默默地祈祷着,希望大唐能够度过这场危机,重新走向繁荣。而李隆基和杨玉环,在这最后的相聚时光里,感受着彼此的温暖,却也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残酷现实。那现实如同冰冷的刀刃,即将斩断他们的爱情,也将改变大唐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