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 > 第88章 第三篇解读

第88章 第三篇解读(2/2)

目录

耎脉呢,左关见耎,是没病的人,就像一个健康的小天使,无忧无虑。右关见耎,是可以多吃点饭的健康人,就像一个胃口好的小馋猫。

钩脉呢,左关见钩,肝血充足,就像肝脏这个小仓库里满满的都是血。右关见钩,脾气安稳,就像脾胃这个小团队合作得很好,一切都很顺利。

静脉呢,左关见静,能悠闲地享受平安无事的福气,就像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没有烦恼。右关见静,能舒畅地享受饮食强健的愉悦,就像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石脉呢,左关见石,筋脉受寒拘挛,就像筋脉被冻住了,硬邦邦的。右关见石,胃因为寒冷而泄泻,就像胃被寒风吹着了,拉肚子。

坚脉呢,左关见坚,邪气留恋在经络里,就像邪气在经络这个小路上赖着不走。右关见坚,邪气聚集在脏腑里,就像邪气在脏腑这个大房子里开派对,不走了。

躁脉呢,左关见躁,苦于血液干涸,还容易发怒,就像身体里的血没了,脾气也变得暴躁。右关见躁,苦于津液干涸,还容易呕吐,就像身体里的水没了,胃也开始抗议。

搏脉呢,左关见搏,要预防肝火太盛引发中风,就像身体里的火太大了,可能会引发一场大灾难。右关见搏,要担心胃火过旺引发狂病,就像胃火在胃里烧得太厉害,人都要疯了。

散脉呢,左关见散,筋脉迟缓,不能收缩,就像筋脉没了弹性,松松垮垮的。右关见散,肢体懈怠,不能抬举,就像肢体没了力气,动不了。

最后看看尺部的脉象。左尺和右尺也在诉说着身体下部的秘密。浮脉在尺部也有不同的含义,左尺见浮,肾水亏虚,双耳都听不见了,就像肾脏这个小水库没水了,耳朵也跟着罢工。右尺见浮,心火旺盛,大肠就像被火烤干了一样,变得干结便秘,便便在里面出不来,肚子说不定还胀胀的呢。就好比大肠是个通道,火太旺把通道里的水分都蒸发干了,便便自然就没法顺畅通过啦。

再看芤脉,左尺见芤,小便的时候可能会有脓血,这可太让人担心了,就好像泌尿系统这个小管道出了问题,有破损或者炎症,导致脓血跟着小便一起出来。右尺见芤,大便会下血,颜色赤红,这说明肠道也可能受伤了,就像肠道里的小血管破了,血就随着大便排出来了,想想都觉得身体在“抗议”呢。

滑脉的话,左尺见滑,水湿跑到腰部去了,腰部就会又酸又疼,仿佛有一滩水在腰部“捣乱”,让人坐立不安。右尺见滑,痰邪流到足部,这可不得了,可能会引发各种足部的不适,比如肿胀、疼痛之类的,就像足部被痰邪给“缠上了”,甩都甩不掉。

实脉呢,左尺见实,膀胱里的水排不出去,小便不通畅,膀胱就像一个满了水却没法排水的池子,涨得难受。右尺见实,小便淋沥不尽,还有火邪导致的涩痛,那种感觉就像小便的通道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而且还有火在烧,别提多痛苦了。

弦脉,左尺见弦,腰腹会感觉沉重滞涩还疼痛,就像腰腹被灌了铅一样,又沉又痛,连走路都可能受影响。右尺见弦,肾脏被风邪侵犯,受到损耗,肾脏就像一个被坏人攻击的堡垒,功能慢慢变差。

紧脉,左尺见紧,耳朵就像有只蝉在叫一样,嗡嗡响个不停,这耳鸣的滋味可不好受,让人烦躁不安。右尺见紧,肚脐周围就像被虫子咬了一样,又痒又疼,感觉肚脐周围的皮肤和肌肉都在“受苦”。

洪脉,左尺见洪,肾水被熬干了,出现消渴的症状,老是口渴,喝多少水都觉得不够,就像身体里的水分被大火蒸发掉了,怎么补都补不回来。右尺见洪,心火上炎,晚上睡觉可能会梦遗,这对于身体来说也是一种损耗,就像心火太旺,扰乱了身体的正常功能。

微脉,左尺见微,会盗汗淋漓,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出很多汗,把衣服都湿透了,感觉身体的阳气在往外跑。右尺见微,肠鸣泄泻,肚子里咕噜咕噜响,还拉肚子,这说明肠胃功能也受到影响,就像肠胃在“闹情绪”。

沉脉,左尺见沉,肾精寒冷得像冰一样,这对生殖功能可能都有影响,就像肾脏这个“小暖炉”没了温度。右尺见沉,腰部寒冷得像浸在水里,又冷又不舒服,腰部的血液循环可能都变差了。

涩脉,左尺见涩,阴寒之邪导致疝气结聚,那种疼痛和坠胀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多难受,就像腹部有个“小肿块”在捣乱。右尺见涩,逆冷之气让肠道气血崩漏,肠道就像一个失控的“小工厂”,气血乱了套。

迟脉,左尺见迟,下焦寒冷,整个下半身都感觉冷冰冰的,就像坐在冰面上一样,身体的阳气都到不了下焦。右尺见迟,小腹阴气凝聚,小腹可能会又冷又疼,女生可能还会影响到生理期,别提多麻烦了。

伏脉,左尺见伏,阳气不能上升,就像身体里的阳气被压在了见伏,阴气更加闭阻,身体里的阴气太盛,就像被一层厚厚的乌云笼罩着,阳气都被挡住了。

濡脉,左尺见濡,寒湿之邪侵犯肾脏,肾脏就像被寒湿“包裹”了,功能下降,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等症状。右尺见濡,腰部冷痿,腰部软弱无力,连弯腰都可能困难,就像腰部的肌肉和筋骨都没了力气。

弱脉,左尺见弱,双足骨骼酸软,走路都觉得费劲,就像双脚没了支撑,走几步就累得不行。右尺见弱,双腿气机乏弱,连爬个楼梯都气喘吁吁,感觉双腿的力量都被抽走了。

大脉,左尺见大,肾脏因为遗精而干涸,肾脏的精华都流失了,身体也会变得虚弱,就像肾脏这个“水库”里的水越来越少。右尺见大,命门之火衰败,影响身体的整体机能,命门就像身体的“小火炉”,火小了,身体的活力也跟着下降。

小脉,左尺见小,肾水消耗得不多,但也说明肾脏的功能可能有点弱了,就像一个小池塘,水虽然没少太多,但也需要关注了。右尺见小,相火(命门之火)衰弱不旺,身体的阳气也会不足,可能会怕冷、手脚冰凉。

虚脉,左尺见虚,心肾不交,心脏和肾脏这两个“小伙伴”配合不好,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失眠、多梦等。右尺见虚,水火(心肾)都缺乏,身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了,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

再出现微脉,左尺见微,寒冷之气侵入关元,关元可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就像身体的“能量中心”被寒邪入侵了,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右尺见微,寒邪贯通腹部内部,肚子里又冷又疼,肠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细脉,左尺见细,骨髓寒冷,小腿都变得枯槁,就像身体的“根基”出了问题,影响到了肢体的健康。右尺见细,命门虚寒,肾精外泄,身体的根本都在受损,得赶紧想办法补补了。

数脉,左尺见数,肾水少,虚火沸腾化为痰邪,就像身体里的水少了,火却旺了,把水烧成了痰,在身体里到处捣乱。右尺见数,心火上炎,肾水跟着上逆,引发气喘,这就像心脏和肾脏之间的“战争”,让呼吸都变得困难。

急脉,左尺见急,疼痛会进入阴囊,那种疼痛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就像阴囊被一只无形的手给捏紧了。右尺见急,小腹增添疼痛,小腹可能会一阵一阵地疼,让人坐立不安。

短脉,左尺见短,没有长寿的福气,虽然说得有点严重,但也说明身体的状况不太好,需要好好调养了。右尺见短,可能会有怯懦畏惧的表现,这也许和身体的虚弱有关,身体不舒服,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影响。

代脉,左尺见代,肾精衰败,几乎断绝,这是很危险的信号,说明肾脏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就像肾脏这个“发动机”快没油了。右尺见代,相火熄灭,生命即将消亡,这真的是到了很危急的时刻,身体的阳气都快没了。

结脉,左尺见结,邪气侵袭肾水,还不散去,就像肾水被邪气给“污染”了,肾脏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右尺见结,邪气侵袭命门之火,一直不离开,命门之火就像被邪气给“压制”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促脉,左尺见促,骨髓消耗,脚都走不了路,就像身体的“支撑系统”出了问题,连基本的行走都困难。右尺见促,相火衰败,气机都通不到心脏了,心脏也会受到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也不顺畅了。

革脉,左尺见革,精关不闭,可能会出现遗精等问题,就像身体的“大门”没关紧,精华都流失了。右尺见革,河车(可理解为身体的气血运行系统)都被“烧毁”了,气血运行不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不到足够的滋养。

动脉,左尺见动,肯定会在魂梦中经常遗精,这对身体的损耗很大,就像身体在睡眠中也不得安宁。右尺见动,可能会出现阳强不倒的情况,这也不是什么好事,说明身体的阴阳失调了,阳气太盛。

毛脉,左尺见毛,肾精消耗,虚火(龙火)即将旺盛,就像身体里的肾精被“偷走”了,虚火却冒了出来,身体会出现各种燥热的症状。右尺见毛,命门之火旺盛,像火焰在燃烧,身体可能会感觉发热,甚至出现一些上火的表现。

耎脉,左尺见耎,肾脏虚弱,不过这种脉象相对来说还算“温和”,提示需要好好调理肾脏了,就像给肾脏“加加油”。右尺见耎,相火衰弱,需要补补阳气了,就像给身体的“小火炉”添点柴。

钩脉,左尺见钩,阴气平和,是健康的表现,就像身体的阴阳平衡得很好,一切都很正常。右尺见钩,说明身体能守住真气,是个健康的“小卫士”,能够抵御外界的邪气。

石脉,左尺见石,肾精没有倾泄丢失的担忧,肾脏的功能相对稳定,就像肾脏这个“仓库”很安全,精华都好好地保存着。右尺见石,阳气有收敛潜藏的好兆头,身体的阳气能够好好地收藏起来,为身体储备能量。

坚脉,左尺见坚,邪气侵入骨髓,这可是很严重的问题,骨髓就像身体的“造血工厂”,被邪气入侵了,身体的根基都动摇了。右尺见坚,邪气盘踞在腰膝,腰膝就会又疼又酸,行动都不方便,就像腰膝被邪气给“占领”了。

躁脉,左尺见躁,肾脏难以和心脏相交,心脏和肾脏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身体的上下协调就不好了。右尺见躁,阳气往上越出了膈,阳气乱跑,身体的气机也乱了套,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

搏脉,左尺见搏,膀胱有热邪闭阻,出现淋证,小便的时候又疼又困难,就像膀胱这个“小池子”被热邪给堵住了,水排不出去。右尺见搏,咽喉会长疮蛾(可能是咽喉肿痛之类的病症),咽喉就像被热邪给“攻击”了,又疼又难受。

散脉,左尺见散,肾水马上就要断绝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肾脏的功能几乎要丧失了,就像肾脏这个“水源”快干涸了。右尺见散,元阳(身体的根本阳气)马上就要逃走了,身体的阳气都快没了,生命也受到了威胁。

陈士铎又出来总结啦,他说脉象有时候会同时出现好几种特征,这是在提示病情的变化,就像身体在给我们“打暗号”呢。也会有单独出现的脉象,显示病症的常规表现。我们得把常规和变化都搞清楚,不能只看一面。鬼真君先讲变化,是让我们知道病情可能会怎么变,再讲常规,是让我们熟悉正常和一般的情况。知道了常规,才能更好地理解变化,这样在治疗的时候才不会出错。就像我们玩游戏,得先知道游戏规则,才能玩得好嘛。

他还说啊,要是不分别观察寸关尺各个部位的脉象,根本就没法知道病情。这寸关尺就像三个小窗口,每个窗口都能看到身体不同部位的情况,所以必须分开看。就好比我们看一幅画,得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看,才能看懂整幅画的意思。

还有一种特殊的脉象,寸关尺没有脉,但是在列缺穴之间能摸到脉,这就是反关脉。其实是因为经脉气血虚弱,络脉气血旺盛。经脉就像高速公路,络脉就像小路,高速公路没车了(气血虚),小路上车就多了(气血盛)。列缺穴在两手交叉食指尽头,两筋骨缝隙中间,是肺经的络脉,还和阳明经的络脉相连。这里的动脉应该是轻微搏动,要是寸关尺没脉,这里脉却跳得厉害,还呈现出类似寸关尺的脉象特征,说明阳气胜过阴气。我们也得仔细观察这里的脉象,来辨别疾病。就像在一个城市里,主干道没车了,小路却很热闹,我们得研究研究这是怎么回事。

寸关尺分别对应上中下,心肺在上,用寸脉观察,就像对应着天;肝脾在中间,用关脉观察,对应着人;肾在下,用尺脉观察,对应着地。中医理论得把天地人结合起来,脉诊的方法也得这样,才全面。这可不是说大话,不这样做,方法就不完善。就像我们看世界,得从多个角度看,才能看全面。

寸关尺分上中下切脉没错,但也有上部脉象带着中部特征,中部带着下部特征,或者中部兼有上下部特征的情况。所以不能只看一个部位,得综合起来看,还得在临床的时候灵活变通。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脸,还得看他的身体、行为等,综合起来才能了解他。

脉象可以分别看辨别虚实,也可以综合寸关尺看。一般左手寸关尺都旺,大多是外感病;右手都旺,大多是内伤病。不过不是说左寸旺就一定是外感,右寸旺就一定是内伤,不能这么绝对。就像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不能只看他的一个行为,得综合很多方面。

看完寸关尺,分别观察后还得综合观察。不分别看不知道细节,不综合看又把握不了整体。分别看用一根手指,综合看用三根手指。就像我们拼图,先得看每一块拼图的样子,再把它们拼起来,才能看到完整的图案。

看脉的时候,先切关脉,再看寸脉,最后看尺脉,左右都一样。这就像我们做事情,得有个顺序,这样才能有条不紊。

现在人看脉,男的先看左手,女的先看右手,其实男女脉象没啥差异,不用这么死板。就像我们对待人,不能因为性别就区别对待,得平等看待。

人的脉象,有胃气很重要。胃气就是平和的脉象,不管寸关尺,摸到平和的脉就是有胃气,不只是右关平和才有。就像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一个方面,得综合看他的整体表现。

脾和胃互为表里,胃生病脾也会病,脾病胃也跑不了。所以看脾胃的脉都在右关看。就像两个好朋友,一个出事另一个也会受影响。

胃功能好,脉反而微弱;胃功能差,脉却旺盛。右关脉太旺,其实是胃气虚弱。而且右关脉旺可能是左关脉旺引起的,这是肝木克脾土。就像一个团队里,一个成员太强势,可能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工作。

前人觉得尺脉是根本,好像切脉重点在尺脉。但其实就像一棵树,根没了枝叶也长不好,可要是枝叶被破坏太厉害,根也会受影响。所以得综合三部脉观察。就像我们看一个家庭,不能只关注一个成员,得看整个家庭的情况。

寸关尺各有内外之分,是从左右分,不是上下。陈士铎注释《内经》说得很详细,鬼真君没说可能是想抓重点。就像我们学知识,有时候得先抓住重点,再去深入研究细节。

脉分三部,寸脉里左寸候心和心包络、膻中,右寸候肺和胸脘、咽喉;关脉里左关候肝和胆、胁肋、膈,右关候脾和胃;尺脉里左尺候肾水和小肠、膀胱、小腹、股膝,右尺候肾火和大肠、腰部、小腿。三焦分上中下,上焦对应寸脉,中焦对应关脉,下焦对应尺脉,命门虽然不属于右肾,但又得从右肾候察。部位清楚了,切脉就不疑惑了。就像我们给地图上的各个地方标好名字,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鬼真君划分的脉象部位以《内经》为准,和王叔和的不一样,大家看到会惊讶。鬼真君可能怕大家惊讶,只说五脏脉不说六腑脉。陈士铎担心部位不清楚没法诊脉,所以详细列出来。其实鬼真君可能觉得知道五脏脉就行,陈士铎再强调一下,好像有点啰嗦,但也是为了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嘛。

五脏都有和它表里对应的腑,心和小肠、肝和胆、肺和大肠、脾和胃、肾和膀胱。表生病了里也会病,治疗里证也能治表证,不用分得太清楚。就像我们解决问题,有时候从根源入手,就能解决表面的问题。

你瞧,这中医脉诊的学问多有意思啊,就像一个充满奥秘的大迷宫,每一个脉象都像是迷宫里的一个线索,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通过这些脉象,我们能了解身体的状况,找到疾病的根源,就像侦探破案一样。而且中医把天地人都结合起来,真的是太有智慧了。你对哪个部分的脉象或者理论最感兴趣呢?咱们可以一起再深入探讨探讨哦!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小知识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