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 > 第68章 《伤寒知变篇》

第68章 《伤寒知变篇》(2/2)

目录

陈士铎说:“关于伤寒病的这些理论,世人大多不了解,读了这些论述后人们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吗?只可惜治疗伤寒病的人却不能领悟这些道理啊。”

二、幽默风趣解读

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头扎进《伤寒知变篇》的世界里,来一场关于伤寒病的奇妙探索之旅!这篇内容就像一本神秘的“伤寒病解码手册”,雷公和岐伯就像是两位智慧的“知识导游”,带着我们揭开伤寒病的层层迷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故事一开始,雷公就像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宝宝,向岐伯抛出了第一个问题:“感染伤寒病第一天,足太阳膀胱经中招了,为啥就会头项痛、腰脊强呢?”岐伯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教授,耐心地解释道:“足太阳膀胱经啊,它的经脉路线可复杂啦,从眼睛内角出发,一路向上到额头,在头顶转一圈进入大脑,再下来沿着脖子、肩膀,夹着脊柱到腰部。寒邪这个调皮的小坏蛋,最喜欢先往这条经里钻。一旦它钻进去,太阳经的经脉就像被堵住的水管,不通畅了,被寒邪霸占着,所以我们的头项和腰脊就会又痛又僵硬,就像被紧紧绑住了一样难受。”

雷公听了,恍然大悟,可马上又有了新问题:“第二天足阳明胃经该被邪气侵袭了,按说应该是身热、目疼、鼻干、睡不着觉这些症状,可为啥头项痛、腰脊强还在呢?”岐伯笑着说:“这是因为足太阳膀胱经的那些邪气还没玩够呢,还有点‘恋恋不舍’,没全跑走,所以这些症状还在。”

雷公挠挠头,疑惑地说:“既然太阳经的邪气没散,那怎么还能侵入阳明经呢?”岐伯耐心地解释:“第二天阳明经确实会被邪气找上门,只是那些邪气在太阳经赖着不走,没全跑到阳明经去,所以头项和腰脊还是会有点不舒服,可不是阳明经没被邪气碰到哦。”

雷公接着又追问:“第三天该足少阳胆经被侵袭了,应该是胸胁痛、耳聋的症状,邪气应该从阳明经传过来呀。可现在邪气没进少阳经,头项和腰脊的老毛病还没好,这是为啥呢?”岐伯摸摸胡子,说道:“这邪气啊,就像个任性的孩子,不想去少阳经了,又跑回太阳经去了,所以那些症状还在呢。”

雷公越听越感兴趣,又问:“邪气都传到少阳经了,不是该往三阴经传吗?为啥三天后太阳经的症状还在呢?”岐伯认真地说:“阳经的邪气可调皮了,变化多端,而且太阳经的邪气和别的经不一样。别的经的邪气是老老实实沿着经脉走,太阳经的邪气就像个自由的小鸟,进进出出的,有时候进去了也不全部进去。就因为没全进去,所以过了六七天,那些症状还赖着不走。甚至七天后,头项和腰脊还是老样子,那是因为那些邪气本来就没走,不是从厥阴经跑回来又传到太阳经的哦。”

雷公又想到了新的问题:“第四天足太阴脾经、第五天足少阴肾经、第六天足厥阴肝经分别被侵袭,会有不同的症状,可为啥有时候这些症状也不准呢?”岐伯解释说:“阴经的邪气一般比较老实,变化少。但有时候也会有变化,那是因为邪气太强大了,把阴经都‘折腾’得不一样了。”

雷公思考了一下,说:“这么说三阳经和三阴经都会变化,那不能光按天数来判断病情了吧?”岐伯点点头说:“天数是说的一般情况,你问的是特殊变化。病情变化了但要是不违背基本规律,还有得救,要是违背了,可能就危险啦。”

雷公又好奇地问:“那要是阴阳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呢,这算变化吗?”岐伯回答:“那可不是一般的变化,那是越过经脉的传变,和我们说的病情变化不太一样哦。”

最后陈士铎感慨地说:“伤寒病的这些知识,大家都不太懂,读了这些能明白吗?可惜治伤寒病的人好多都不明白呀。”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学到好多关于伤寒病的有趣知识。原来伤寒病在我们身体里的发展变化这么复杂,不同的经脉被邪气侵袭会有不同的症状,而且邪气还会调皮地跑来跑去,不按常理出牌。这就像一场身体内部的“正邪大战”,邪气这个“反派”在不同的经脉里捣乱,我们得了解它们的“战术”,才能更好地保护身体。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小知识。比如我们知道了伤寒病的症状可能不会完全按照天数来出现,所以生病的时候不能光靠天数来判断病情。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们还可以深入研究这些中医概念,比如阳经和阴经的邪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身体里是怎么运行的。也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新的有趣的观点呢。

中医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伤寒知变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大家都能对中医产生更多的兴趣,一起在中医的知识海洋里畅游,探索更多的健康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些知识的陪伴而更加健康、有趣!无论是预防疾病还是治疗疾病,中医都有着独特的智慧和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应用哦。而且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还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身体,就像了解一座神秘的城堡一样,知道怎么去保护它,让它更加坚固和健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