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包络火篇(1/2)
一、《包络火篇》白话文翻译
少师问:“心包的火和心的火没什么不同,它们在相生相克方面也是一样的吗?”
岐伯回答说:“要说相同也相同,要说不同也不同。心火能生胃土,而心包之火的作用可不只是生胃土。心火能克肺金,心包之火的相克对象也不只是肺金。”
少师又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解释道:“心包之火能生胃土,但也可能导致胃土衰败。当胃土虚弱时,得到心包之火的温煦,胃土就能生长;可要是胃火旺盛,再遇到心包之火,胃土就会受损。胃土这个‘母亲’一旦衰败,作为胃土所生的肺金这个‘儿子’,又怎么能生长得好呢!”
少师接着问:“同样是火,为什么在相生相克上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岐伯说:“心火是阳火,它的势头很急切,让人感觉像个急性子,遇到它得赶紧躲开。而心包之火是阴火,它的势头比较缓和,就像个慢性子,看似温和亲近。所以心火克肺,是那种一下子的冲击,像突然来的一阵狂风。而心包之火克肺,却是一种长远的、慢慢积累的伤害。由这种急性冲击造成的伤害,虽然来得猛,但可能短期危害还不算太大。而那种慢慢积累的伤害,由于是逐渐加深的,危害反而会越来越严重。”
少师问:“那这种情况能补救吗?”
岐伯回答:“也不过是控制火的过盛状态罢了。”
少师又问:“该怎么控制呢?”
岐伯说:“心包的阴火靠窃取心的阳气来滋养自己,同时也必须依靠肾的阴气才能生存。心想要温暖肾,肾想要滋润心,都得先通过心包来沟通。要是肾水稍微衰弱,而心又去分走肾中的水气,肾连供应心火的不足都勉强,又怎么能分出多余的力量来安抚心包呢。这样心包就会干涸,它去伤害胃土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补充肾水的枯竭,让肾水充足,就能灌溉心脏并化为心液,也就能灌注心包化为心包的津液,这看似不是直接救胃,实际上正是救胃的方法。”
少师问:“包络的火可以直接泻掉吗?”
岐伯说:“如果胃土过于旺盛,确实得泻掉心包的火。然而,心包的火只能暂时泻,不能长期泻。因为心包离心脏太近了,要是泻心包的火,心火就会不安宁。”
少师问:“那该怎么办呢?”
岐伯说:“肝经属木,是心包络的‘母亲’。泻肝火的话,心包络的火必然会减弱。”
少师又问:“肝也是心的‘母亲’,泻肝火难道不会让心火变寒吗?”
岐伯说:“暂时泻肝火,能让心包络的火势减弱,却不至于伤害到心。就算长期泻肝火,让心的火势有所降低,也不至于伤害到心包络,这可比直接泻心包络的火要好得多。”
少师说:“确实像您说的,泻肝火可以救急,但不能作为长久之计,请问有什么善后的办法呢?”
岐伯说:“水旺盛了火就会衰弱,这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道理。怎么能舍弃补肾水,而去另找泻火的方法呢。”
少师说:“说得好。”
陈士铎说:包络的火属于相火,相火适合补养而不适合泻。适合补却用泻的方法,必然会伤害心包。
二、《包络火篇》趣味解读
(一)开篇疑问:包络火与心火的异同
嘿,各位对中医知识充满好奇的小伙伴们!咱们今天要钻进《包络火篇》这个神秘的小天地,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探秘之旅。故事一开始,少师就像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宝宝,跑去问岐伯:“心包的火和心的火看着没啥两样啊,那它们在相生相克这方面,是不是也一模一样呢?”这问题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中医知识的大池塘,激起了层层涟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