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封赏(2/2)
姜珩看他乖觉的样子,满意的点点头,臣子就要有臣子的样子嘛,总督再大也只是帮自己治理,主要权利还是在自己这里,越城只事后,陆续有藩地主动献降,姜珩废掉藩王制度,改为郡县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那些王也被姜珩随便分了个官,让他们自己往上爬,他们毕竟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他也不能直接让人家成庶人,那样只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和反抗。
削藩后,姜珩把不少京官外调,以示恩宠,实则分散权力,防止京中势力过大,同时也让地方官员感受到中央的重视,逐渐形成稳定的治理体系。顺手把自己培养的人捞上来,坐在祈安殿看着以前的君主如何统治的天下,姜珩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棋局。
丞相,虽然已经划分左右,但终究是一体,还是权利过盛了,需得再分些权出去,仔细在史书上找找前朝的例子,在姜炜回来之前,脑子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传姜瑜,李昭”姜瑜和李昭匆匆赶来,两人不明所以,姜珩滔滔不绝说了半天“李昭,你要不回去养老吧”李昭连忙跪下“臣还能再干二十年,皇上不要厌弃臣啊”姜珩无语的看着他在那抹眼泪“行了,朕准备加大御史台的权利,害怕你忙不过来,毕竟年龄大了”
李昭没想到还有这好事,御史台前朝时还是有些权利的,太祖时御史台开始没落,如今只是个虚职,买官买的都是他们御史台,没活干,还有银子拿,但谁不想恢复从前御史台的辉煌呢,谁甘愿一直成为虚职“皇上放心,臣这就回去锻炼身体”李昭顿时精神抖擞,
姜瑜不过一瞬就想到姜珩的想法了,加强中央集权。姜瑜对此喜闻乐见,皇权集中,这个皇位才会更稳,李昭已经在想前朝御史的权利了,自己也能借此机会大展拳脚,这几十年跟白活一样,每天站在那里跟站岗一样,他也想像张宁一样,青史留名啊。
“对了,朕想设立议政厅,议政厅划分多个官职,让亲臣挂着虚职,重大国事皆在议政厅商议,防止消息泄露,确保决策机密,你们觉得呢”姜珩开口问道,姜瑜沉思片刻,点头赞同“此策甚妙,既可集思广益,又防内患。”李昭亦附和“皇上英明,此举定能稳固朝纲。”
“你是御史大夫,不是光在这拍朕的马屁”姜珩目光深邃,继续道:“议政厅需设监察机制,确保公正无私。李昭,你负责监督,务必严明法纪。”李昭领命,心中暗喜,一人挂两职,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御史大夫,议政厅都督李昭。“犒劳三军后,朕会正式下旨,李昭可不要辜负朕的信任啊”“臣为皇上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这段时间先别透露消息”李昭忙点头退了下去。
姜瑜见状笑了笑“没想到当初你想先开刀的人,却活到了现在”姜珩看着官职表“李昭是个忠臣”“对了,你留我下来干嘛”“你说我该封周辞什么官”姜珩思考着,姜瑜靠在椅背上“你不是已经想好了吗”“你大胆,竟敢揣摩圣意”姜珩开玩笑的说道“你是想封王吧,刚刚废了这么多王,又要封王,这不是打自己脸吗”“我又不给他封地,他的王没有实权,就和苏国公一样,只是看着好看”
“你就不怕周家以后外戚专权?九门提督,王,太子妃,不出意外的话,你还要封太孙”姜珩轻笑“至少在我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姜炜如果压不住他们的话,那只能说明大孟气数尽了”姜瑜突然凑近姜珩“你就不害怕姜炜篡位?”姜珩把他推开“我就差把龙袍给他穿上了”“也是哈”
姜炜回到皇宫后,姜珩才是真正放下了心,没跟自己待多久就去找苏云昭和太子妃了,当晚庆功宴,众臣翘首以盼,姜珩轻咳两声,吩咐予安宣旨。
“皇上有旨,步兵校尉周辞听旨”周辞按捺着激动地心,跪在了下首“步兵校尉周辞在越城战事中英勇善战,屡立奇功,现封为定王,赐金千两,良田百顷,钦此。”众臣都感觉自己酒没醒,怎么就封王了,如今的王全是皇室,那些藩王都被废了,如今他是唯一的异姓王,周辞更是不敢相信,姜炜咳了两声“周辞,还不快谢恩!”
周辞回过神来,俯首叩谢“臣周辞谢主隆恩,定不负皇上厚望。”姜珩想到一会给姜珩的圣旨就激动,这还是他第一次这么干“皇上有旨,太子听旨”姜炜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太子妃戳了戳他,姜炜忙整理衣冠,跪下听旨。
“太子姜炜,自幼聪慧,德才兼备,赐予玉玺一枚,金册一副,在平城干旱,亲赴灾区,赈济百姓,深得民心,又在越城战事中运筹帷幄,功勋卓着,着加封为辅国将军,赐金五千两,良田三百顷,钦此。”这次众臣更惊讶了,酒杯都拿不稳了,姜炜俯身谢恩,心中暗自欣喜,深知父皇此举意在巩固自己地位。
皇上连玉玺都给他了,不如这个皇位给太子坐?众臣感觉今天自己喝多了,姜珩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微扬“太子下发圣旨,如朕亲下”此举无疑昭示太子地位稳固,众臣心领神会,纷纷俯首称臣。姜珩满意点头,宴会气氛愈发热烈,君臣共庆,天下太平。
夜幕低垂,宫灯璀璨,欢声笑语回荡在殿堂之中。姜珩举杯邀月,目光深邃,心中暗自盘算着未来的布局。姜炜则谦逊有礼,与群臣举杯共饮,眉宇间透出一丝沉稳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