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 朱三太子(1/2)
【朱三太子真的存在吗?】
就在这时,光幕突然变了内容。
朱元璋的目光瞬间被新出现的标题牢牢吸引,刹那间,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毕竟,在华夏漫长历史中那些大一统王朝里,朱姓作为国姓,仅他朱元璋所开创的大明独此一家。
稍加思索,他便认定这“朱三太子”大概率是自己的后世子孙。
然而,一个大大的疑问在他心头盘旋。
既是太子,依惯例必定在史书中有详尽记载,可为何外界还会抛出这般质疑?
一旁的朱标,同样紧盯着光幕,神色凝重,犹豫片刻后,轻声开口道。
“父皇,会不会是咱大明败落之后……”
话未说完,他顿住了,抬眼偷偷瞧了瞧朱元璋的脸色。只见朱元璋眼神一凛,周身气息陡然间变得冷冽,似有风雨欲来之势。
“接着说!”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压抑,
朱标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儿臣猜测,若是大明不幸覆灭,皇室后裔势必会陷入绝境。或许是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意图复国,又或是别有用心之人借此制造混乱,导致这‘朱三太子’的身份真假难辨,故而才有此问。”
听到这番解释,朱元璋凝眉不语,少顷才道。
“如此说法,倒是解释的通。”
他缓缓踱步,龙袍下摆随着步伐微微摆动,神色间满是凝重与沉思。
“可若真到了那一步,我朱家子孙竟被人这般利用,沦为复国或是搅乱时局的幌子,实在是……”朱元璋语气一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愤怒与不甘。
与此同时,清朝。
康熙心中也是极为激动,忍不住对着光幕乞求道。
“一定要没有朱三太子这个人啊!”
康熙对“朱三太子”的追查,宛如一根紧绷数十年的弦,贯穿了清朝前期漫长的岁月,甚至已深深烙印,成为清廷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毕竟只要“朱三太子”这名号尚存世间,民间那此起彼伏的反清复明之声,便永无平息之日。
不过他也心里门儿清,这些年来,冒出的所谓“朱三太子”多如牛毛,众多“反贼”瞅准这名号的号召力,纷纷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揭竿起义。可到底谁才是如假包换的朱三太子,在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间,早已成了一团迷雾,谁也说不准。
要是光幕上明确显示根本没有朱三太子,那对康熙而言,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如此一来,自己日后肩上的担子便能轻松许多,大清的江山也能少些动荡,他治理天下的日子自然也就顺遂多了。
就在这时,只听光幕道。
【“朱三太子”是谁?】
【崇祯皇帝共有7个儿子,其中3人在明亡时幸存。】
【太子朱慈烺(长子)】
【定王朱慈炯(三子)】
【永王朱慈炤(四子)】
【由于太子朱慈烺生死不明,民间反清势力更倾向于拥立朱慈炯(三子)作为明朝正统象征,故称“朱三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