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 > 第七十章 朱允熥:让那倭国天皇直接到金陵城门前跪下来!

第七十章 朱允熥:让那倭国天皇直接到金陵城门前跪下来!(1/2)

目录

金陵!

赵谦手持李景隆和王景弘传回来的战报,脚步匆匆。

“陛下,李景隆和王景弘将军传来战报。”

朱允熥接过战报,展开阅读。

当看到李景隆和王景弘生擒了倭国天皇后,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他们做的不错,这倭国天皇,作恶多端,如今被擒,也算是恶有恶报。”

他思索片刻后说道:“让他们把倭国天皇押到金陵来。”

“正好马上就要开始考试,到时候可以当个彩头庆祝新的考试模式。”

“这也能让百姓们看到我大明的国威,让他们知道,任何侵犯我大明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他的声音坚定而又充满决心,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钉子。

赵谦在一旁点头称是,他的眼神中透着对朱允熥决策的钦佩。

朱允熥继续说道:“让李景隆和王景弘继续扫荡倭国,把倭国全都拿下来。”

“这些倭寇多年来在我大明沿海烧杀抢掠,对他们不要客气,直接杀。”

“我们要让倭国知道,挑衅大明的代价是惨重的。”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峻,让人不寒而栗。

说完这些,朱允熥又缓缓说道:“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让百姓们乐呵乐呵。”

“百姓们这些年受倭寇之苦不少,如今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必定会欢呼雀跃的。”

赵谦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安排,将此消息昭告天下。”

他再次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转身,脚步轻快地离开大厅。

朱允熥深知,这一场对倭国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大明国威的彰显,是对百姓的一个交代。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明在他的治理下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们过上更加安稳幸福的生活。

当这个消息在金陵城中传播开来,百姓们先是惊讶。

他们停下手中的活计,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街头巷尾都能听到人们惊讶的议论声。

“你听说了吗?咱大明的军队把倭国天皇都生擒了!”

“真的假的?那倭国天皇不是在倭国高高在上吗?咱大明军队怎么就把他给擒住了?”

“这还能有假?消息都传开了,说是曹国公李景隆和王景弘将军立的大功呢!”

这种惊讶的情绪在人群中迅速蔓延,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凑到一起,互相打听着消息的真实性。

但很快,惊讶就被兴奋所取代。

“大明胜利了!倭国天皇被抓啦!”

大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广场和集市上,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这个喜讯。

“这可真是大快人心啊,这些年倭寇在咱们沿海作恶多端,如今终于受到了惩罚。”

“是啊,是啊,我家以前就是沿海的,那些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现在把他们的天皇都抓了,看他们还敢不敢嚣张。”

“这得感谢咱们大明的皇帝陛下,还有那些英勇的将士们,要是没有他们,咱们还得天天担惊受怕。”

“听说啊,这马上就要开始新的科举考试了,这倭国天皇被擒,正好当个彩头。”

“哈哈,这可真是好事成双啊。咱们大明真是越来越兴盛了。”

整个金陵城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在官员之中,黄观听闻这个消息后,脸上露出笑容。

“这是好现象,新科举即将开始,便有这样的喜讯,这可是大吉之兆,预示着我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文治武功皆能蓬勃发展。”

“这一场胜利,不仅彰显了大明的军威,也能激励即将参加科举的学子们。”

“让他们明白,我大明国力强盛,他们更应为国效力,为大明的繁荣添砖加瓦。”

夏元吉得知这个消息后,正在书房中处理公务。

“这可是个大好的消息,日后的开海会更加顺利了,因为倭寇没了。”

“这对于我大明的贸易发展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没有了倭寇的侵扰,海上的商路将会更加安全,大明的商船可以自由地往来于各国之间,促进贸易繁荣,增加国库收入。”

“这对整个大明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正待在一起讨论学问。

“你们还不知道吧?大明的军队生擒了倭国天皇!”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听闻,皆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

杨士奇最先反应过来,说道:“此乃大明之盛事!那倭国多年来对我大明沿海侵扰不断,如今他们的天皇被擒,真是大快人心。”

杨荣也激动地站起身来,一边走一边说:“这消息来得正是时候,新科举即将开始,这就像是上天给我们这些学子的激励。”

“我们身处大明如此强盛之时,更应勤奋苦读,将来为大明效力。”

杨溥则坐在石凳上,轻轻点头,说:“二位所言极是。”

“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我大明国威的彰显。”

“我们作为学子,当以那些英勇的将士为榜样,在科举之路上努力前行,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围的其他学子们听到他们的谈话,也纷纷围拢过来。

有的学子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有的则是一脸沉思。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声音交织在一起,个个热血沸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更加坚定了求学的决心。

……

金陵城外。

宋忠说道:“皇爷,臣有要事禀告。”

朱元璋说道:“何事?”

宋忠清了清嗓子,说道:“皇爷,如今金陵城中有两件大事。”

“其一,新科举即将开始;其二,李景隆和王景弘将军登录倭国,并且成功抓住了倭国天皇。”

紧接着,他详细的说了这两件事情。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一愣,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这个消息。

但紧接着,他的嘴角大幅度地上扬,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好啊,好啊。允熥这孩子真是不错。”

“这新科举乃是选拔人才的大事,关乎我大明的未来。”

“能让更多的贤才为朝廷所用。”

“而那倭国,多年来一直是我大明沿海的心腹大患,那些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今他们的天皇被擒,这可是大功一件。”

“这不仅彰显了我大明的军威,也能让那些妄图侵犯我大明的外敌知道,我大明不是好惹的。”

“允熥这孩子治理国家,既能着眼于国内的人才培养,又能对外展现我大明的强硬,此等眼光和决策能力,真乃帝王之资。”

“他懂得如何运用军事力量来保卫国家,又深知人才是国家兴盛的根本,这两者相辅相成,他却能把握得恰到好处。”

“现在看来,他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位能担当大明江山的君主了。”

他连连夸奖朱允熥,眼神中满是欣慰。

朱元璋高兴了一会儿后,渐渐冷静下来。

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不久前宋忠说的可能被朱允熥手下发现假死的事情。

他问道:“宋忠啊,之前你说可能被允熥手下发现朕假死之事,现在情况如何了?”

宋忠赶忙回答道:“皇爷,臣还在周旋之中。”

“臣一直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

“臣会尽最大的努力,不让琼王殿下的人发现皇爷您还健在的消息。”

他的表情十分认真,眼睛紧紧地盯着朱元璋,向朱元璋表决心。

朱元璋听后,点了点头,笑着说:“朕倒要看看,允熥到底能不能找到朕。”

“朕也想看看,大明在允熥手中会如何发展。”

“这孩子,总是能给朕带来惊喜,朕很期待他接下来的表现。”

说完这些,朱元璋像是又想起了什么,他再次看向宋忠,问道:“允炆怎么样了?”

宋忠微微低下头,回答道:“皇爷,皇太孙等人从琼州府回来之后,便又被琼王殿下挂在了城头上。”

“从回来到现在,他一言不发,像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无奈地摆了摆手,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感,有无奈,也有对朱允炆的失望。

“随他去吧,一切就看允熥自己处置吧。”

“允炆这孩子,曾经有机会好好治理大明,却没有把握住。”

“现在他落到这个地步,也是他自己的造化。”

“你时刻关注着消息,有任何情况,及时来禀告朕。”

宋忠恭敬地回答道:“是,皇爷。臣遵旨。”

……

北平燕王府。

徐辉祖听到消息时,脸上满是惊讶的神情。

他不禁感叹道:“陛下果然识人,深知如何用人。”

“九江(李景隆的字)以往总是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

“那家伙以前行事总是漫不经心,看着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整天只知道玩乐,哪里有个将军的样子。”

“没想到如今在陛下手中倒是也发挥了才能,竟然立下了如此大的功绩。”

徐辉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片刻之后,他坚定地说道:“看来我也得加把劲,尽快把北元的残余彻底消灭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