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这个老六(2/2)
永琰眼睛瞪得溜圆,小嘴微张,显然被眼前的奇景震撼住了,半晌才回过神来,伸出小手,指着泉水喊道:“六叔,你看,这水好像会跳舞!”
傅恒笑着点头,附和道:“这趵突泉的水可是天下闻名,灵动得很呢。”
他们又踱步至一块古朴的石碑前,碑上刻满了历代文人墨客赞美趵突泉的诗词。
傅恒轻轻放下永琰,指着石碑上的字,耐心地讲解道:“这些字都是前人留下的。
他们看到这美景,忍不住写下这些诗句。
你看这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写得多妙啊,把趵突泉的气势都写出来了。”
永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傅恒微微弯腰,手指轻轻点向石碑,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声音轻柔却又饱含敬意,“小少爷,你看,这是老爷在上面题的字。”
说着,他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来:“穹碑瞻圣藻,古寺驻春旗。
即景清明日,湔裙大小玑。
波心翻雪练,石齿荡苔衣。
对此蠲尘虑,从添逸兴飞。”
那诗句从他口中念出,仿佛带着永琰穿越时空,回到了乾隆初临趵突泉的那一刻。
永琰仰着脑袋,眼睛瞪得圆溜溜的,顺着傅恒的手指看了过去,小眉头微微皱起,认认真真地盯着石碑上的字,看了半天。
忽然,他歪着脑袋,一脸懵懂地问道:“六叔,这诗是什么意思啊?”
那脆生生的嗓音在静谧的泉边格外响亮,透着孩童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傅恒先是一怔,随即哑然失笑。
他看着永琰天真无邪的模样,心中满是宠溺,不禁暗自感叹:是啊,这十五阿哥,即便再聪慧。
也终究只是个两岁的孩童罢了,哪能懂得这般诗句的深意。
他轻轻摸了摸永琰的头,蹲下身子,让自己的视线与永琰平齐,耐心解释道:“这是老爷赞叹趵突泉景色的诗句。
你瞧,‘穹碑瞻圣藻’,说的是这高大的石碑上有着康熙爷留下的精妙文字,让人瞻仰,心生敬仰;
‘古寺驻春旗’,讲的是古老的寺庙前,皇旗飘扬,那场面可壮观啦,就像春天的色彩点缀其中;
‘即景清明日’,是说在清明这个美好的时节,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
‘湔裙大小玑’,描绘的是女子们在溪边洗涤裙裳,那水中的石子就像珍珠般闪烁;
‘波心翻雪练’,你看那趵突泉的泉水,喷涌而出,中心的水花翻腾,像不像雪白的练带在空中飞舞;
‘石齿荡苔衣’,则是说泉边石头的齿状边缘,生长着青苔,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好看极了。
‘对此蠲尘虑,从添逸兴飞。’这两句是说,面对如此美妙的趵突泉景色,让人不禁消除了尘世中的种种忧虑和烦恼。
小少爷,这下你可明白些了?”
永琰眨了眨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小手拽着傅恒的衣角,奶声奶气地说:“六叔,我好像懂了一点,可又不太懂,等我长大了,是不是就能全懂啦?”
傅恒笑着站起身来,再次牵起永琰的手,点头应道:“那是自然,等小少爷长大了,学富五车,肯定比我懂得还多。
咱们再去别处逛逛,说不定还能碰到更有趣的事儿呢。”
说罢,一大一小的身影又慢悠悠地向着泉边其他美景处走去,只留下那石碑依旧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