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旧日残卷 > 第176章 香巴拉旧闻

第176章 香巴拉旧闻(2/2)

目录

.十二年秋,康藏交界处来了一队洋人。

领头的唤作詹姆斯,自称皇家地理学会会员,蓝眼珠里总浮着层灰翳。

藏民见其随行马帮驮着铁箱,箱角渗出暗红,便远远绕开玛尼堆念六字真言。

山道旁蹲着个老喇嘛,数十年守着破败的经堂。

詹姆斯递上银元求问香巴拉方位时,老喇嘛突然攥住他怀表链子,牛角念珠在腕上勒出血痕:“雪山会吞吃贪心人的影子。”

詹姆斯连忙甩开老喇嘛的手。

....

三日后,马帮在冰川裂缝间拾得卷古格王朝贝叶经。

经书用铁链锁着,链环刻满卍字符。随队的汉人通译陈四郎刚触到经卷,忽见经文字迹如蝌蚪游动,竟在羊皮纸上拼出张人脸。

当夜宿营,值夜的尼泊尔挑夫听见冰层下有马蹄声。

陈四郎半夜惊醒,发现詹姆斯正跪在铁箱前诵经。

箱中不是测绘仪器,而是七具包银人骨,天灵盖皆嵌着翡翠佛眼。

月光透过帐篷裂隙照在骨殖上,翡翠纹路竟与贝叶经暗合。

“这是引路明妃。”詹姆斯抚摸着人骨脊椎,“香巴拉的门环需要处子血润泽。”

黎明前突降暴雪,天地混沌如倒悬的墨海。

雪雾中浮起座金顶寺庙,飞檐下铜铃不摇自响。

陈四郎瞥见庙墙彩绘:无数赤身男女缠绕成肉塔,塔尖立着三目金刚,金刚手中宝瓶里探出詹姆斯半张脸。

尼泊尔挑夫突然发狂,抽出廓尔喀弯刀劈开铁箱。

七具人骨凌空飞旋,翡翠眼珠迸射绿芒,在雪地上灼出焦黑沟壑。

詹姆斯大笑着扑向沟壑深处,风雪中传来铁链断裂的脆响。

三日后搜救队寻得营地,帐篷里结满冰花。陈四郎蜷缩在经幡下,十指深深抠进冻土,嘴里反复念叨“玛哈嘎拉睁眼了”。

洋人们横七竖八倒作莲花状,每具尸体都少了右手无名指——后人云“那是接受誓言的部位。”

老喇嘛的经堂当夜起火,烈焰中传出法号长鸣。

藏民们说火里走出七位少女,腕上银铃响处,雪峰便塌下半边。

翌日,有人在灰烬里拾得焦黑佛牌,背面密文译作汉话竟是:“以妄念为舟楫者,必堕无间风涛。”

....

十年后茶马古道上,驮盐的马帮常遇见个戴银面具的疯汉。

有人见他跪在冰湖边,将血淋淋的无名指投入水中。湖底浮起翡翠佛眼时,疯汉便手舞足蹈:“门要开了!詹姆斯老爷在香巴拉当上阎魔了!”

“门要开了!詹姆斯老爷在香巴拉当上阎魔了!!!”

“门开....詹姆斯老爷在香巴拉当上阎魔了.....”

...

三日后,马帮在怒江拐遭了雪崩。

他们被埋进雪窟时,恍惚看见疯汉蹲在冰棱上。

银面具裂开道缝,露出半张溃烂的汉人脸——十年前那个总用长衫袖口擦眼镜的通译陈四郎,如今只剩只完好的右眼,眼底沉着枚翡翠佛眼。

疯汉掰断冰棱插进耳孔,猎刀突然自鸣,刀柄嵌着的天珠迸出青光。

光晕里浮现出十年前的场景:詹姆斯将翡翠佛眼按进少女天灵盖,陈四郎跪在血泊里记录经纬度,羊皮纸上落款赫然是“香巴拉门徒“。

惊雷炸响,雪窟坍塌。

...

后来,马帮自救。

但是被迫滞留然乌湖。

连降七日暴雪,驮马开始啃食同伴眼珠。

半夜守夜的人听见冰面开裂声,举着火把照去,险些骇晕过去——三百丈宽的湖面上,疯汉正用断指画着直径十丈的卍字。

每道血痕渗入冰层后,就有团黑影浮上来啃噬冰面,轮廓像极了无头巨人。

...

廿三年春,英国领事馆档案室莫名自燃。

消防队从废墟中扒出半焦的探险日记,末页钢笔字被血污浸染:“...我们都被骗了,香巴拉不是极乐净土,是饿鬼道的裂缝...”

而今过这多山者,犹能在风雪中听见银铃响动。

老辈人说那是明妃引路铃,铃音起处,雪地上便浮现七道无影足迹,直指西方十万大山。

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浓雾里,威尔马斯基金会档案馆的青铜门环泛着青苔。

档案员埃德温摘下单片眼镜,用鹿皮擦拭着刚运到的焦黑日记本——领事馆火灾中仅存的探险记录在紫外线下显出新内容。

页缘浮现出用处女经血书写的梵文密咒。

【第七次XZ远征队成员右手缺失情况,与门之匙的献祭仪式吻合。】

埃德温将放大镜对准日记夹层,羊皮纸碎片上粘着半片翡翠佛眼。

【基金会32年甘肃行动报告提到的冰尸额间也嵌着同类矿物...】

玻璃柜中的翡翠突然折射出绿光,在石灰岩墙壁投下巨眼投影。

瞳孔部位蠕动着无数人形,最清晰的那个穿着藏青警服——分明是成都巡警赵三多的背影。

....

三个月后,基金会亚洲区主管霍华德站在仁爱医院废墟前。

他手中的盖革计数器疯狂作响,指针直指当年赵三多发现铜佛的墙基。

穿藏袍的助手用鹰骨刀刮开青苔,露出辐射量超标的青铜脉轮,轮辐上錾刻的苯教符文与詹姆斯日记里的香巴拉星图完全一致。

“不是两个独立事件....”

霍华德将罗盘压在脉轮中心,盘面二十八宿逆时针旋转,“1808年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的青铜门残片,1835年横断山铜佛,1847年香巴拉翡翠眼——它们在重组某种星际罗盘啊.....”

“不会真的是门之钥吧....”

...

....

此时有四人正在火车上。

商人,林初,伦道夫,以及一个随行调查员。

“所以什么是香巴拉?”林初问道。

那位来自威尔马斯基金会的英伦商人解释道:“香巴拉是梵语,意思是【和平的地方】或【寂静的地方】。”

“不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林初对于脱口而出解释的迅速而感到惊讶。

那商人无视了林初的话,只是继续向下回答道。

“印度教徒称它为Aryavartha,你们东方人都叫它为西天,即西王母的西方天堂。”

“对于俄罗斯老信徒来说,它被称为Belovoyde。”

“但在整个亚洲,它最出名的是它的梵文名称,香巴拉或香格里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