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祖孙二人惜英才(2/2)
他又想到,若非建文帝急切削藩,自己或许还在顺天府享受狩猎之乐,过着平静的生活,不必走上反叛之路。
朱棣本欲安享宁静,却因旁人觊觎,生命遭受威胁,无奈之下,唯有发起靖难之役。
如今他岁月已高,手上的杀戮逐渐减少,但对于家族的忧虑却日益加深。
现在,能够看到自己的爱子被立为太子,满朝文武满意,他心中也甚是欣慰。
目光落在最疼爱的大孙子朱瞻基身上,朱棣深情地说道:
“朕将于谦托付给你们,他将是国家的栋梁,无论如何,都不可伤他分毫。”
手握平戎策,朱棣缓缓起身,感慨万分:
“上天对朱家不薄,赐予我们这样的人才,这是几世也修不来的福分。”
他对于谦赞赏有加:
“于谦不错,能言善辩,敢于直言,追求真理。”
“他提出‘人心为长城’的治国理念,这其中有王道,有霸道,需要你们细细领悟。”
朱棣语气淡然地开口,同时将手中的奏折郑重地交给了朱瞻基。
“你需仔细参悟,于谦此作颇佳。若你能洞察其深意,他日我大明若真在边陲开辟互市,亦非难事。”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望着朱瞻基。
“爷爷,我明白了!”
朱瞻基重重点头,接过那平戎策,面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这折中所载,显然非同小可,能让祖父如此动容,足见于谦所撰之策,实为佳作。
朱棣缓缓离去,而朱瞻基内心泛起波澜,对这位四叔的评价不禁又高了几分。
“四叔真是英明,竟得此等人才辅佐,实在令人敬佩!”
朱瞻基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今后定不能再小瞧这位四叔,此次随四叔征战归来,他对四叔的敬仰已非往昔可比。
朱瞻基紧握着那份折子,快步走出了寝宫。
此时,于谦在偏殿中静坐,双眼半眯,似在沉思。
朱瞻基的脚步声渐渐靠近,他才缓缓睁开双眼,露出深邃的目光。
“你这一肚子墨水,怎么行事却如此荒诞不经?”
“面对圣上,竟敢肆言无忌,我真是好奇,这些话究竟是谁传授于你?”
朱瞻基一边质问,一边露出探究的神色。
于谦缓缓起身,报以一笑,仿佛自嘲般说道:
“儿时,有算命先生言我天生带刀眼,命中刻有逆纹,据说不到而立之年,便有断头之祸,因此我习惯反其道而行之。”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行步。
朱瞻基忽然停步,目光转向于谦,好奇地问道:
“那你今年究竟多大年纪?”
于谦轻轻一笑,那英俊的面庞上显出浅浅的酒窝,深吸一口气后,诙谐地回答:
“即将步入而立的年纪。”
于谦如实以告,朱瞻基听后,用手中的折扇轻拍了拍于谦的肩膀,笑容满面地说道:
“怪不得,真是怪不得。从昨晚至今,若非有人暗中庇护,恐怕你于谦早已身首异处!”
他用力拍了拍于谦的肩膀,流露出对后者生命的关切。
“你必须铭记,未来若不幸落入我手,后果不堪设想!”
朱瞻基与于谦相视一笑,彼此间的默契不言而喻。
突然间,一阵如同雷霆的轰鸣声打破了沉默,响彻云霄。
两人不约而同地迈开步伐,走出了奉天殿。
目光所及之处,一道金光闪烁,异常醒目。
于谦立刻辨认出了那个方向,激动地指向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