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171章 地道血战,李靖劝降

第171章 地道血战,李靖劝降(1/2)

目录

“我和李元礼谈的是,如果能把长安拿下,大唐推翻,就与他平分天下!”张仲坚说。

“哦,你的心里真是这样想的吗?”红拂女不禁问道。

虬髯客微微一笑:“我不过是利用他罢了,把大唐推翻了之后,我连他也收拾了。”

红拂女看着虬髯客,神情变得忧虑了起来:“你要是这样想的话,那就更危险了。

盟军与盟军之间最怕的事情就是各怀心思。

你这样想,那你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

恐怕人家也是同样的想法啊。

李元礼是李渊的儿子,人家将来做皇帝,名正言顺。

而你却姓张,你做皇帝,大唐的百姓会拥护你吗?

这几年,李世民开创的贞观盛世,还是比较深得民心的,老百姓大多安居乐业。”

虬髯客把手一挥,不以为然地说道:“天子宁有种乎?

兵强马壮者可当也。

管他姓杨,姓李,还是姓张,只要我的军队足够强大,将来的天下就得跟着我姓张!

这几年,唐军年年征战,国库空虚,兵马损失较多。

再加上唐军这一段时间军营之中流行瘟疫,十停病倒了七停。

另外,李承乾作为平西大都督率军正在焉耆作战,他很难抽开身。

此时,正是我们攻打唐军的大好时机。

我当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把长安拿下。

我怎么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长安并非像你所想的那样好拿下来的。

长安城内的兵马并不多,但是,长安的百姓会跟着李世民一起登上城头守卫长安。

长安粮草充足,城防坚固。

你想拿下长安又谈何容易?”

虬髯客信心十足地说:“兵书上说,如果自己一方的兵力是对方的数倍,并可以将它包围。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长安内部就会激起矛盾。

军心便会动摇。

到那时,我们再组织猛攻,并可以一举将长安拿下。”

总之,不管红拂女怎样劝说,虬髯客就是不听。

立正殿。

长孙皇后得知张仲坚和李元礼的军队联合起来攻打长安,心中也十分着急。

她坐立不安,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

她心想这虬髯客也真够狠的。

上一次,虬髯客来长安之时,她和李世民一起宴请了他和红拂女。

可是,没想到张仲坚说翻脸就翻脸。

听说,他已经和苏婉签订了联合大唐攻打焉耆的协议,怎么反而反戈一击,和唐军干起来了呢?

这让她怎能不愁?

如今,长安城内只有一万多禁军,据说,扶余国和李元礼的叛军多达二十余万,这兵力悬殊也太大了。

长孙皇后越想越觉得后怕。

这时,李世民从外面走了进来。

长孙皇后抬眼看去,只见李世民的脸色非常难看。

“陛下,战况如何?”

李世民在桌子边上坐下了,长叹了一口气:“如今,贼军已经把我们长安城团团包围,围得水泄不通。”

“那可如何是好呀?”李世民把桌子一拍,“这件事,说起来要怪就怪承乾,都是他干的好事!”

长孙皇后听他这么一说,也是一愣:“陛下,你糊涂了,这事儿和承乾有什么关系呀?”

李世民的左臂搭在桌子上,右手比画着说:“虬髯客本来可能没有吞并中原的野心。

但是,承乾到了徐州之后,不知道他们发生了哪些事。

从而让虬髯客认为中原是可图的。

承乾自以为聪明,一而再再而三地迫使虬髯客和他签订什么协议。

你想想这样做岂不是让虬髯客心里产生了别的想法吗?

咱们找别人签订协议,岂不是暴露了咱们的空虚,让人家觉得有机可乘吗?

这一次,虬髯客先是率兵去攻打了承乾的军营,承乾却没能将他一举击败,将他俘获,

如果说,承乾若是在焉耆那边就把他打败并俘虏的话,他也不至于如此猖獗。”

“陛下,你这样想就不对了。

承乾找张仲坚签订和平协议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因为我们唐军就要和焉耆开战,所以,他担心后院起火。

因为有了这个顾虑,所以,他才会找虬髯客签订协议。

“既然找人家签订协议,就要有诚意,怎么能拿一颗假药去糊弄别人呐?

李淳风这样做,岂不是惹得张仲坚恼羞成怒?”

“这世上哪来的仙丹?

哪来长生不老的药?

李淳风之所以这么说,他也是希望虬髯客能顺利地签下协议呀。

如果没有好处和利益的话,张仲坚为什么要签呢?

承乾在焉耆作战,十分不易啊。

本来三万人马,让李泰折损了五千,还是剩两万五,

后来,你让李靖到长安周边去征调军队,结果只征调了两千人马,押送了一些粮草物资过去。

加在一起才两万多人马,而焉耆的军队加上扶余国的军队十几万,他怎么能是人家的对手?

他能扛得住,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你还要让他把张仲坚给抓住,这不是太难了吗?”

经过长孙皇后的这一番开导,李世民的脸色稍缓:“可是,如今,咱们长安城被围得跟铁桶相似,如何退兵呢?”

长孙皇后也很着急。

她沉思了片刻,道:“陛下,听说李靖和虬髯客乃是生死的弟兄。

当年,虬髯客离开中原之时,把他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留给了李靖,

并且赠送李靖好几部兵书。

所以,李靖才会有后来的成就。

他们俩关系如此要好,不如让李靖去劝说虬髯客,让他退兵。”

李世民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觉得这是一个办法。

“陛下,可以派出信使到四处求援,让各地的军队前来救驾。”

李世民摇了摇头:“长安城已经被围得死死的。

信使如何能出得去?”

长孙皇后忽然想起:“承乾不是有一只神鸟吗?

你把它借来一用,岂不是就可以飞出去了吗?”

李世民听了,神情舒展。

“你再让人送信给承乾,让他回军救援比安。”

“他现在能救朕吗?恐怕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闻言,长孙皇后皱起了双眉:“陛下,你在说什么呢?

承乾是咱们的儿子,长安有难,他怎么会高兴呢?”

于是,李世民便把李承乾在高昌边境私自募兵的事讲述了一遍:“你说他如果不是有异心,为什么要募兵?

私自募兵如同造反,他这不是想造反,是想干什么?”

长孙皇后听了,也觉得这是个问题呀。

这事,朝廷是有明文规定的。

任何人不准私自募兵,募兵必须经过朝廷同意才行,否则,就视为造反。

长孙皇后只好在旁边劝说:“臣妾心想承乾必定有他的难言之隐。”

谁知李世民把桌子一拍,站起身来,怒道:“承乾就是被你给惯坏的!

胆子越来越大了,你不要觉得他是咱们的儿子就不会造反了。

历史上儿子造父亲的反还少吗?

赵惠文王赵何把他的父亲赵武灵王活活地饿死在沙丘宫,

匈奴冒顿为了得到单于的位置杀死了他的父亲头曼单于;

隋文帝改立杨广为太子,后来,隋文帝病重,杨广命人把隋文帝毒死在仁寿宫。

这些都是父子关系。”

长孙皇后听李世民说出这样的话,心中也很吃惊,她也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本来父子二人相亲相爱,现在却变得互相疑忌了起来。

长孙皇后熟读经史,他也担心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间会像汉武帝和刘据那样互相残杀。

长孙皇后只好劝说道:“陛下,你想多了,承乾绝对不是那样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