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华国科学家们智慧的闪光(求月票!(1/2)
第117章华国科学家们智慧的闪光(求月票!)
因为这相当于告诉她,她带领同事们做的计算机毫无意义。
不过大家很快都意识到了不对劲。
因为这玩意压根就不是当下华国能造出来的。
他们都是华国半导体和计算机的一线专家,华国不可能能绕开他们造出这玩意。
至于苏俄或者其他国家进口,也不太可能。
因为去年林燃的缘故,此时华国还能和外界的学术期刊接触,甚至比之前还要更放开了一些。
前几年完全依赖苏俄的期刊,相当于苏俄把西方学术期刊咀嚼一遍之后,然后再分享给华国。
这件事最经典的案例应该要属李森科。
因为李森科的存在,当时苏俄的学术期刊压根不会刊登孟德尔遗传学和现代生物学研究内容,反对李森科的论文几乎无法发表。
像《苏俄植物学杂志》和《农业科学进展》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几乎只刊登支持李森科理论的文章。
伊萨克阿加波夫试图在《遗传学杂志》上发表反驳李森科的文章,但被编辑部拒绝。
这同样影响到了华国,一直要到60年之后,华国的《遗传学报》(1978年创刊,但其前身研究在60年代已恢复)等刊物才开始刊登基于基因理论的论文。
过去两年,虽然毛子不提供学术期刊了,但大家能接触到来自欧洲和阿美莉卡的一线学术期刊。
尽管可能比出版时间晚那么四五个月甚至半年时间拿到手。
但他们也没和国际一线的研究结果脱轨。
实在很难想象,有什么计算机有如此威力。
甚至它的体积只有一张卡片大小。
钱院长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也不会让你们在元旦这天离开燕京,千里迢迢来到西南边陲。
我在看到的时候和你们一样震惊,甚至比你们还要震惊。
但这就是事实,它就摆在我眼前。
世界是唯物的,哪怕它再怎么离奇,再怎么超出我的认识,但它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们就要接受它的存在。
把它给利用起来。
后续会提供它的使用手册给各位,各位可以尽情的去检验它的性能,来验证我说过的话。
各位,我们时间不多了。
我不能跟你们解释着东西从哪里来,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东西绝对不止我们有,其他国家也有。
无论是它的应用还是它的复刻,我们都得抓紧时间摸索透。”
夏培肃举手:“能不能让我先对它做个判断”
她实在是憋不住了。
钱院长点头:“你暂时只能看,不能用手接触。
我想要告诉各位,它比我们的命还更重要。
你们明白吗”
大家内心有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在听到这玩意其他国家也有之后。
虽然不知道国家为了获得这个名叫“树莓派”的小玩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但光是脑补都知道一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知道要牺牲多少隐秘zx的同志。
老实讲,大家脑补都挺厉害的。
钱院长等第一批接触到树莓派的人,脑补阿美莉卡肯定有树莓派,说不定苏俄也有。
他们有了极度的危机感。
而被带到这里来的华国科学家们则在脑补,脑补这玩意这么牛逼,华国想弄来肯定很不容易。
大家已经想到和过去华国近代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传递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而献出生命。
而这块叫做树莓派的计算机,显然比他们能够想象到的任何信息有价值的多。
对应的代价肯定也不是他们所能猜到的。
联想到这里之后,大家对于被强行安排到这里来工作的怨言几乎在一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夏培肃贴的很近,观察了整个树莓派从开机到运行,再到钱院长用电传打字机操作的全过程。
她说:“钱院长,我猜测这是基于晶体管打造的计算机,又或者是其他我所不知道的元件打造的计算机。
但至少不是电子管。
因为我没有上手碰,所以不谈体积和重量,单纯只谈它的开机速度和发热情况就不可能是电子管。
一方面是这里的电源设备显示它用到的是12v的铅酸电池加电压调节器,靠5v的直流电为它供电。
电子管起码都需要100v以上的高压电源,以我参与的107为例,它要用到的功耗高达数千瓦。
另外电子管的底层运行逻辑与其温度密切相关。
电子管的物理基础来源于理查森-杜什曼方程,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j与温度t的关系为:j=at2e/ktj。其底层运行逻辑依赖于热电子发射,通过加热阴极使电子获得足够能量逸出表面。
也就是说温度越高,电子发射越多,电流越大。若温度不足,发射电子量减少,电子管无法正常工作。
所以电子管需要预热,从启动到等待灯丝将阴极加热到工作温度,起码要等数秒钟时间。
所以它的元器件应该不是电子管。”
夏培肃说完后,钱院长内心感慨,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不是电子管,还是得把华国最专业的一批人集中在一起,才有可能研究出个所以然。
他内心则又叹了一口气,如果有的选,他还真不想带大家离开燕京,带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
在座各位半导体专家里,不乏是因为他回国而跟着回国的,像吴锡九就属于这类。
不仅自己要来这,妻子和子女都要跟着来。
钱院长内心想着自己能做的也就给他们争取好点的待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