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小日本失利(2/2)
8月底,陈光良再次来到香港,同行的还有‘二舅’杨青山夫妇。
到了干德道的房子,杨秀英早已经抱着儿子等候,见到杨青山夫妇可谓异常亲切,却也忍得住眼泪,还安慰杨青山夫妇一番。
二舅妈委屈的说道:“秀英在这边生孩子,一个熟人也没有,多遭罪!而且,这边的天气是真热啊,一下船就把我热得直出汗。”
杨秀英马上说道:“其实也还好,那段时间二表哥请假休息陪同,他的那些同事、朋友也纷纷来看望.”
她现在已经意志坚定,因为注定回不去沪市了,已经从丈夫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
能让丈夫如此明确答案,那么一定是大哥已经安排了。
相比较母女俩说的‘小气话’,杨青山总算这些年看明白点东西,对女婿陈光聪说道:“光聪,你在香港有没有适应工作”
陈光聪坦然说道:“早就适应下来了,就是这边的生活我也很喜欢,特别是这边的海很漂亮。正好岳父、岳母这次来,我好带你们去看看。”
杨青山满意的说道:“你能适应就好,女人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何况秀英在这边做富太太,日子能差到哪里去!”
这时候,陈光良笑着说道:“明年让小虎也来香港做事好了”
明年杨小虎已经18岁,虽然是表弟,但也是他培养起来的,送到学校读了八年书,多少也改变了很多事情。
二舅妈顿时跳起来,说道:“光良,你在沪市那么多产业,就不能安排小虎一个人!我们小虎肯定是没有光聪学习好和会做事,但也算有把子力气和懂点文化,多少也能做点事吧!”
陈光良坐在沙发上,说道:“说到,这个就看你们的意思了,在沪市工作也行。”
不急于一时安排到香港来,甚至二舅夫妇和杨小虎可以在租界生活到1940年,再来投靠香港的女婿一家。
下午,陈光良便来到平安银行大厦。
看到这座大厦,陈光良就知道如果他携全家来香港发展——起点实在太高了。
当然,前世来港避难的沪市富豪中,有钱的肯定也很多,例如荣宗敬后人全部倒了香港,怎么也带走的有上百万美金的财富;刘鸿生的弟弟刘吉生也携子女来到香港,多多少少也有几十万美金的财富;还有‘小哈同’也来到沪市
这些人带来的财富是巨大的,只是他们缺乏一颗‘安定的心’,总觉得香港随时会被收复,再加上水土不服的投资,故后来发展不如粤人。
“老板”
这边的主要负责人李鸿生、张树年已经带着管理层等候他,大家在会议室坐下。
“说说香港这边的情况”
“好”
香港的经济,此时和沪市挂钩,情况实际上差不多。
平安银行算是‘沪市的银行’,在这边的本地业务不算太好,但海外汇兑业务,平安银行倒是逐渐做起来。这个业务就是海外的华侨,通过香港向内地汇入资金。
张树年也汇报了投资情况:“平安银行在铜锣湾购进12万平方尺的货仓地皮、北角购入20万平方尺的工业地皮、还在西环购入了两间货仓,占地面积为3万多平方尺.”
货仓也是工业地皮,但陈光良熟知香港后世的土地法则,工业地皮改商住性质,除了补点钱给政府,其它没有任何问题。
此次平安银行大概是投入100万大洋,约140万港币购入工业地皮和货仓;前者可以建工厂,后者现在就可以出租收益。
“好,各方面进展顺利,今年我们平安银行不仅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在投资上更胜一层楼。困境只是一时的,我觉得南鲸方面很快会出台相关的币制改革,香港也会追随的。”
此时香港也是银本位,和沪市的经济息息相关。
“是”
随后,陈光良在平安大厦考察起来,这里已经成为长江地产、环球航运、新丰纺织、维他奶等陈氏企业的‘重要分部’。
这座大厦还有‘收藏室’,陈氏企业的一些资料,也拿了一份过来。例如说长江地产从开业的经历,以文字、照片、胶片的方式,这里都有一份全的。
第二天,陈光良便来到北角名园山(七姐妹道)的‘时代影业香港二厂’考察,恰逢庄铸九也在香港,便陪同他一起考察。
而原来的凤凰影业的演职人员,更是已经排队等候着陈光良前来考察。
香港二厂的负责人高文源,为陈光良介绍了在场的演职人员。
“陈先生,这位是导演侯曜、演员吴楚帆、导演李应源、莫康时,演员王元龙、王次龙,技术人员李文光、万涤寰”
陈光良一一和大家握手,随后说道:“香港的同事也有,上海的同事也有,如今都是在为中华电影事业做出贡献。我们时代影业一直是商业电影路线,但在收购凤凰影业前,我们也开始拍摄一些文艺片,不为获奖和盈利,就是为了支持一些有才华的人梦想当然了,输出g的电影,我们是绝对不会拍摄,毕竟我们不是了解我的人,也知道我办报纸的理念,这和我做电影院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电影”
他不太喜欢‘左右’方面的电影,要么商业电影,要么艺术电影。
就那去年去莫斯科获奖的《渔光曲》类电影,时代影业是不可能拍摄的。
在场的人没想到,这位新老板一来就给大家画好了红线,忍不住心惊胆战——意思是理念不合的话,大家可以选择自由离开。
侯曜这时候说道:“陈先生,你也是一位爱国实业家,我想问一下抗日题材的电影,能不能拍摄,例如东北抗日、一二八抗战”
陈光良不太清楚早期的导演和编剧,但听人说候曜是个不错的电影导演和编剧。
“你可以拍摄,但如果想上映,那么只能去东南亚上映,这个你们是明白的。正好,我们现在也在加强东南亚电影院的投资,如果那边能拿回成本,你拍当然没有问题。”
本来南鲸政府就不允许抗日的电影上映!
候曜顿时放下心来,说道:“我明白了”
随后,陈光良参观了这家制片厂,这里果然设备非常先进和齐全,正好弥补香港一厂的不足部分。
当天,两家制片厂的主要负责人员,都听了陈光良的讲话,第一个是要两家开始正式合并,后续由沪市来的陆涵章整合。
到了晚上,时代影业发挥历来的特色,在自己的制片工厂举行了宴会,陈光良还看到了阮玲玉。
“陈先生,我在香港住下来了!”阮玲玉主动前来打招呼。
“这是好事,恭喜阮小姐找到自己的人生新目标!”陈光良笑着说道。
救人一命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阮玲玉随后邀请陈光良跳舞,两人混在人群中,倒也不显眼。
“陈先生,其实我还没有人生新目标,只是我觉得你说的话有些道理,我们女人不能缺了男的就不行。”
“你应该有人生新目标,例如是坚持演戏,取得更好的成就;平常抽空学习编剧和导演,说不定将来你成为一名女导演。总之,事业的目标可以先定下来,真正的爱情自然也会来。”
“谢谢,你真是一个好人!”
这个好人卡,他愿意手下。
随后,陈光良便和阮玲玉分开,他还是避嫌的,毕竟庄铸九也在。
接下来的几天,陈光良主要考察了各家公司在香港的情况。
比如长江地产,经过五个月的吸纳住宅地皮和旧楼,在九龙和港岛差不多买下50万平方尺的地皮(旧楼以占地面积计算),200万港币的资金也费得差不多了。
陈光良对这边的负责人严宽说道:“接下来,你们先组织好,建筑资金预计十月份到港,随即展开分批建筑。”
严宽当即说道:“我们在收购地皮的时候,就对每一幅地皮和旧楼进行了计划,将旧楼整理好,随即用于出租。事实上,我们现在就有能力开始分批动工,香港平安银行那边可以支持我们,他们也需要业务。”
陈光良一愣,没想到自己还漏点了这一点。
不过他是个听得进去的人,马上说道:“行,那就准备动工,由平安银行进行贷款支持。不过所有的地皮和旧楼的建筑方案,晚点整理成资料,让人拿回香港给我,这边也要备份。”
基本都是修建35层的唐楼(要规划许可),预计在1936年10月左右,第一批就可以开始出租了。而全部建筑结束,正好赶上有钱人第一波来港避难。
严宽回道:“嗯,这个我们有在整理。”
长江地产和其它地产企业不同,它一直是一家现代化的地产企业,陈光良再信任一个管理层,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是不一样。
例如严宽,他虽然在香港负责地产,但他在财政上,是受长江地产的财务经理吴新河监督和辅助,甚至支付是直接从平安银行过账,严宽等人不直接接手财务。
重庆方面也是如此,那边也有平安银行的办事处。
当然在这个时代,很多有能力的人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希望单飞和创业,陈光良属下也有过,但比较稀少。这个时候,陈光良也不会阻拦,反而会予以支持。
但事实上,陈光良企业的离职率,一直是这个时代最低的大企业之一,很多老臣都一直跟着他,演变成‘家臣’了。
因为在做每一个企业,陈光良就给大家设计一套‘养老金’系统,这个养老金不仅管退休后的薪水发放,而且公司还隔三差五的组织员工家庭聚会、交流等,形成一个大家庭。
这可是乱世,大家都会想着,万一自己哪天出现意外,有公司给自己养家糊口,也是非常好的。
这样一来,陈光良的属下及其家庭,实际上已经牢牢的绑在陈光良家族身上,子女长大后,基本也是为陈光良家族效劳;反之,陈光良家族也会器重这些‘家臣’们,毕竟时代不一样,这样的家臣及子弟后人,用起来也更信任。
“香港最近有什么新闻”
严宽马上说道:“南洋万金油富豪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在铜锣湾大坑道附近,正在修建一幢豪华的虎豹别墅,规模庞大,造型奇特,让人叹为观止.说起来,这些人都喜欢住超级大的房子,上海的富豪如此,华侨如此,香港的富豪也是如此。其实,他们和老板您比起来,在商界上的成就差太远,但老板你在住宅上,从不会太奢侈。”
陈光良并不在意这些,轻笑道:“弄的再好,以后日本人占领了,都得征用,所以我干脆都适当就行。”
严宽一愣,说道:“日本也敢染指香港”
陈光良说道:“我观德国、日本的国内政治,认为世界将有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届时德国在欧洲、日本在亚洲,都跑不了。不过你放心,再乱我也会帮助你们和家人安身立命,不然我到处布局是为了什么,不仅仅是为了我的家人,也是为了大家。”
严宽顿时非常感动,说道:“老板一直对大家很好,我们也愿意跟着老板死心塌地做事。”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养老金系统,本来就是你们的福利。战争不可怕,我们要有信心,总有一天会结束的,而且是胜利的结束。”
“嗯”
新丰纺织、维他奶等企业,也纷纷在香港开设分厂,陈光良也参观了这些企业的厂址,目前都在建设中。
陈光良的原则是:合法的资产,能带走就带走,不给任何团体染指的机会,毕竟是他辛辛苦苦赚的。
所以每一家企业,都已经做好‘分阶段搬迁’。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会提前停工,将装备封存至安全地方。
新丰纺织、维他奶的工厂,都在九龙湾,占地面积都很大,而且地价也便宜。这些地皮的价格,未来都是价值不菲。
当然,陈光良是诚意在香港开工厂的。
新丰纺织在香港的工厂,预计投资是150万港币,算得上香港最大的几家纺织工厂之一;在香港生产的纺织品,自然是准备抗战时,向内地抗战区输入,既能支持抗战,也能赚钱。
等到1941年时,陈光良肯定会第一时间停工,将设备运到澳门保管,不给日本人占领的机会。
很快,陈光良就结束香港之行,此时他已经心中有数,他旗下的各大产业,在香港的资产已经是千万级别,地产和物业占据很大的比例。
难怪现在沪市都有人在说,陈光良很喜欢投资香港,显然这事也不可能一点不走漏消息。一开始,大家还以为只是顺势发展至香港,而现在大家可是清楚陈光良对香港很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