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进军纺织业(2/2)
随后,他将夏高翔、叶熙明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这个博益纺织陷入困境,正在遭受日本纺织的恶意收购,你们安排人去一趟,考察一下。如果合适,平安银行和我个人的资金,可以买下这家纺织厂。”
平安银行资金充裕,假设所有散户都来挤提,也就1100万的额度,但现在平安银行的现金储备是2000万的样子。
两人大吃一惊,老板居然动了投资纺织业的心思。
叶熙明马上说道:“老板,银行投资纺织业,怕是不太合适。更何况,现在纺织业倒闭潮还没有开始,我们这个时候介入,怕是把钱扔进了臭水沟。”
陈光良坚决的说道:“任何一项产业,必然是有波动和起伏,低潮时吸纳,很难亏损。更何况我研究了一下,博益的两家厂都在租界,是理想的投资产业,就算以后和日本开战,租界纺织厂不仅不会亏损,反而能大赚。”
两人有些明白老板的长期谋略了,也放下一些心。
夏高翔补充道:“银行投资纺织自然不适合,但如果老板占大头,平安银行占小头,这就是正常投资了,而不是直接参加经营。”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先去考察一下再说。”
两人离开后,陈光良又拿起‘申新七厂’的资料看了看,其实这家工厂也在租界,本身当初也是收购英商东方纺织厂改造而来。
但陈光良却谨慎的没有打主意,因为申新七厂里面不仅又日本人在窥觊,荣宗敬也是在誓死保卫,这里面的情况更加复杂。
至于拯救民族工业的噱头,陈光良可不会出这种大风头,生意就是生意,首先是要盈利,其次才是考虑其他的。
博益纺织的财务情况是:总资产约四百多万,但负债也有四百多万,主要债主是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其中中南银行占70%。
而听闻沪日商企图吞并溥益,向博益伸出橄榄枝的,不仅有平安银行,也有两大债主中南银行、金城银行。
这一天,四方代表就在博益纺织二厂(劳勃生路)举行了会谈。
博益纺织的徐静仁也没有想到,惊动陈光良这个资本大额,虽然陈光良算是商人后辈,但名声却直逼当年的盛怀宣、严信厚等老牌巨商。毕竟,一手策划了‘华夏白自给’为国家省下每年几千万的流出,一手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招商局’为政府交出4000万的巨无霸企业(南鲸政府仅了三四百万大洋就拿下了),而且还有金融上的贡献(传言三大国行的白银储备富裕,便来自陈光良之建议)。
徐静仁开口说道:“博益纺织的二股东周氏后人,勾结日本商人,意图将公司卖给裕丰纱厂,我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今日大家前来,既是来拯救博益纺织的,那么有什么方案可以只说!”
话说的漂亮,但陈光良知道这个‘老家伙’是在为自己博取利益。
本来,如果陈光良不加入,‘北四行’的中南和金城银行,可以以债主的身份,直接拿下博益纺织,根本不需要掏多少钱。
如今徐静仁将三家邀请在一起,说是解决问题,实则是‘货比三家’,做最后一搏。
陈光良随即说道:“我是来看看热闹的,本想着能帮帮忙的,没想到中南和金城银行有意经营纺织业,倒是我多操心了!”
此话一出,徐静仁心一沉,他还是低估了陈光良。
说白了,陈光良最看重的是博益纺织的两家工厂,都位于租界。
如果事不可为,他不会勉强的。
金城银行的总经理周作民、中南银行的胡笔江,眼神交流了一下,随即有周作民提出博益纺织的方案:“我们原本的意思是,由中南银行和金城银行接受博益纺织,继续经营,避免倒闭和流落只日本人之手。如今看来,国安兄有更好的办法,我们愿意洗耳恭听!”
言下之意是,原本两家银行想直接吞并博益纺织,即债务一笔勾销,但股东的股权也别想要了。现在有平安银行和陈光良感兴趣,博益纺织毕竟多了个选择。
徐静仁也是实业家,虽然不甘心产业流落他人之手,但眼下确实也是没有办法。
他硬着头皮说道:“不如陈先生和平安银行注入150万的资金入股,中南和金城银行的贷款再延长时间”
陈光良笑着摇摇头,说道:“虽然合资做事挺好,但显然博益纺织不适合。”
金城银行的周作民也说道:“博益纺织常年经营不佳,需要重新成立董事会。”
徐静仁一听,心知自己是非退出博益纺织了,不然两家都不会干,那么博益只有倒闭和被日本人收购一图。
事到如今,那么只有为自己及股东考虑更多的利益,选择一家作为下一任东家。
“好,既然如此,请大家容我和股东商量一下,再讨论博益纺织的前景。”
“当然”
随后,徐静仁也带大家考察了工厂。
最近几年产量不高,造成价格较高,而纺织品则在外国产品的倾销打压下,卖不起价格,造成华夏纺织业低迷。
回去的途中。
胡笔江对周作民说道:“你说陈光良为什么看重博益纺织,莫非他认为这是在抄底,纺织业过了这一低迷时期,必然会好转”
陈光良是实业家,也是投机家,这个大家还是有所耳闻的,例如将一笔物业卖给孙春生,后又低价吸纳回来。
周作民说道:“总之这个生意还是可以做的,不过看徐静仁的样子,现在一定是准备待价而沽。所以,我们也不要一定要博益纺织!”
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周作民也顾忌陈光良,‘北四行’虽然资本较为雄厚,但比起江浙财团的陈光良,他们自然不会火拼。
胡笔江点点头,说道:“我的意思是,博益拿不到,但其他纺织工厂,还不是任我们选择!”
周作民回道:“对,这一波经营困难的很多,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