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煜改名,隐居诗人(2/2)
";李远......";他轻声念着这个新名字,仿佛在品味一杯陈年的老酒。
突然,一阵琴声从隔壁传来。那是周韵在练习一首新曲,婉转悠扬中带着几分豁达。
李煜闭上眼睛,任由琴声荡漾在心间。曾几何时,他也是以词曲闻名天下的皇帝。但此刻,那些华丽的词章反而显得那么遥远。
";相公,";周晴走来,手里捧着一卷崭新的宣纸,";我想,您或许需要这个。";
李煜接过纸笔,莞尔一笑:";是啊,李远这个名字,该写些不一样的诗词了。";
他铺开宣纸,提笔沾墨。笔尖在纸上流转,却迟迟不肯落下。过往的光影在脑海中闪现,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那些沉重的龙袍,那些此起彼伏的朝贺声......
";在想什么?";周晴轻声问。
";在想该如何写下第一个字,";李煜苦笑道,";以前的诗词都是写给江山,写给故国。现在,却要写给这平凡的生活了。";
周晴看着他略显苍白的面容,心疼地说:";那就写给这梅花,写给这西湖,写给这市井人间。相公,有时候平凡才是最难得的福分。";
李煜点点头,提笔写下:";闲来独坐西湖畔,看尽人间细雨晴。";
";好!";周晴眼睛一亮,";这才是李远该有的诗意。";
";是啊,";李煜继续写道,";从此不问江山事,但求一味本心清。";
正写着,院外传来脚步声。老汤带着几位茶商来拜访,说是想提前预订点心铺子的糕点。
";李兄的手艺,我可是跟他们吹嘘了好久,";老汤笑呵呵地说,";他们都等不及想尝尝了。";
李煜,不,现在应该叫李远了,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迎接客人。
茶商们都是城中的老字号掌柜,见李远谈吐不凡,更添了几分恭敬。周晴泡上好茶,又端来几样李远新做的点心。
";这道梅花酥,";一位老掌柜品尝后赞叹道,";外酥内软,清香不腻,实在是难得的好手艺。";
";还有这个藕粉糯米团,";另一位掌柜说,";滑嫩可口,带着西湖藕粉的清甜,更是绝妙。";
李远谦逊地说:";让诸位见笑了,这些不过是家常小点,算不得什么精致点心。";
";李兄太谦虚了,";老汤笑道,";这样的手艺,在杭州城里也是少见。";
一位年长的茶商突然问:";李兄这手艺,是跟谁学的?";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李远心头一紧。但很快,他就平静下来:";是小时候在家乡跟一位老师傅学的。那位师傅说,做点心如做人,要用心,要诚恳。";
";说得好!";茶商们纷纷点头。
周韵适时抚琴,悠扬的琴声让这个下午变得格外静谧。茶香、点心的甜香和梅花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生活图景。
直到夕阳西下,客人们才意犹未尽地告辞。他们都表示,一定要做李远点心铺子的常客。
送走客人,李远重新回到书案前。他提笔续写方才未完的诗:
";梅香浮动春风里,一盏清茶话此生。
不求江山图画里,但愿人间有太平。";
";写得真好,";周晴看着这首诗,眼中含泪,";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李远轻轻将她揽入怀中:";是啊,经历了这么多,才明白平淡才是真。以前在宫中,天天山珍海味,反而吃不出真味。现在做些家常点心,倒觉得格外香甜。";
夜幕降临,院子里点起了灯。周韵的琴声还在继续,悠悠扬扬,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李远站在院子里,看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没有了前朝帝王的影子。他就是李远,一个在西湖边开点心铺子的普通人。
";该准备明天的点心了,";他转身对周晴说,";我想试试把梅花酥改良一下,加入一些桂花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