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李泽(1/2)
相较于上官末与阿拉格齐的激烈鏖战,别有洞天波折不断的蛊王之争,宫中的逼宫戏码倒显得幼稚可笑。此等闹剧噶然于宫墙之内无疾而终,甚至都未能传至民间引起一丝波澜。世人只知中秋佳节,因北蛮内乱失踪的琼月长公主平安归来,龙颜大悦,普天同庆,天下大赦。
虽说天下大赦,彰显恩威浩荡,不再追究宫变者。西尔法自琳琅阁夜明楼处获得的,一份关于参与宫变文武官员的名单,仍是让人如鲠在喉。西尔法就那么众目睽睽下,当礼物献给了现今的官家大老爷、琼月长公主的皇兄——明渊帝李泽。
李泽当年继位非他本意。热衷于江湖热血的他,一心只想做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若能有块封地,做个闲散王爷亦心满意足,对帝位从无非分之想。
彼时,各路藩王为帝位党争斗得火热,周游在外的李泽收到皇兄明德帝李明血书求助。
顾念兄弟之情,李泽仗义回京成了明德帝左膀右臂,利用江湖势力助其摆平外族侵扰、化解藩王矛盾,一时功高盖主风头无量。后来明德帝病重,太子李珣年幼,朝堂内风言风语传李泽有意谋权篡位。为了避嫌,李泽请奏辅助太子登基他做摄政王,待李珣成长,他便急流勇退。
明德帝明了,如此行事难保大渊太平。直接让位李泽必定拒绝,于是颁诏当日骗来李泽,拟定了退位让贤的诏书,在文武百官见证下,明德帝亲自为李泽戴上了顶戴,传了玉玺,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木已成舟,明德帝才告知李泽,大渊国运之危不在外敌、不在朝堂,而在深宫内院。太后狼子野心,长期勾结母族结党营私,借各种势力打压李明,待皇后产子逼死皇后,挑起外乱和朝廷争斗,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幼子登基,她能紧握权柄垂帘听政,成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旷世美名。
明德帝苦喜爱玩弄权术的太后久矣,却又难舍亲情瞒下了所有,害怕幼子李珣重蹈覆辙,故传位李泽,希望李泽能让太后收敛,李珣能在叔叔庇佑下远离朝堂从此逍遥自在。
一直渴望离开皇家牢笼的李泽自是按他的喜好,将李珣安置到了远离朝堂的边境,拜在了德高望重的寒梅君门下。希望李珣能成为和寒梅君一般品行高洁的闲云野鹤,为守卫疆土出一份力。日后李泽倦了,也有理由将李珣接回来。
谁料,太后贼心不死,一直关注这位皇孙的下落,蛰伏多年,派人在李珣心里种下心魔,竟教唆李珣谋害如父如兄的师父和师兄,残害忠良,勾结外邦,笼络旧属,带着叛军逼宫来到了殿前,向李泽讨要本该属于他的皇位。
见到酷似先帝的李珣,李泽只觉愧对皇兄,愧对故去的皇嫂,愧对枉死的寒梅君,也愧对眼前这个被利用成伥鬼的大侄子。
再看太后,哪怕东窗事发,一直假手他人兵不血刃的她,一副事不关己隔岸观火的态度,将自己摘了个干净,还佛口婆心,别说替李珣求情,那一声声的秉公办理,巴不得与此事有关之人统统毙命。
李泽无法理解,作为一个母亲,一个皇祖母,如何可以冷血无情到如此程度。
李珣还被蒙在鼓里,可怜兮兮地孤立无援,他没等到答应来帮忙的王叔,没等到答应里应外合的阿拉格齐,没等到承诺前来支援的西南蛊王柳曲清。李珣陷入疯狂,感到遭受到了所有人的背叛,控诉世道不公时运不济,声讨李泽害其父皇夺其帝位。
“把附近的人都清了吧,给他留点体面。吩咐尺羽林尽量生擒,不要伤着他。”李泽望着疯狂的李珣,按着额角,明显对如何处理李珣感到十分头痛。
借此机会,明面上的叛军交由尺羽林处理,暗地里太后安插的人则交给西尔法的黑舟。
西尔法将代表黑舟鬼首的面具递给上官止。上官止二话不说戴上面具,气质立变,带着“灾渊”杀人而去。
上官止一人之力便守住一处宫门,李泽记忆犹新。
“听闻你还有一继子独自去挡阿拉格齐,你那如珠如宝的养女去平西南内乱,你倒是都不担心。”李泽自顾自烦恼,非要西尔法也跟着苦恼一下。
西尔法则大大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狼王养的崽,不经历点风雨如何能成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