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小弟局气(2/2)
保守派放弃他,那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在这复杂的官场生态里,一个带有党派色彩的监察官员,很难得到皇帝的真正信任。
哪个皇帝会放心让一个有党派倾向的耳目,时刻盯着自己的朝堂呢?
也只有宋仁宗秉持着宽厚治国的理念,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存在。
换做其他皇帝,恐怕早就挥起了屠刀。
纪由是真正爱才惜才的人。(其实是暂时没人能用)
光靠举荐,没有实打实的政绩爬不到这里的。
一个无根基的人到从三品需要走二十多年的路啊。
御史中丞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
次日。
垂拱殿。
御史中丞垂着头向前迈步。
“臣有死劾!今冒斧钺之诛,劾诸公三大罪!”
声震殿宇:“其一,结党乱政,藐视纲纪!”
“户部侍郎王拱辰与江淮转运使暗通款曲,将半数亏空转嫁于治河款项。”
“其二,僭越权柄,架空台谏!”
御史中丞展开卷宗,步步紧逼,“嘉佑元年三月,司马光在樊楼私下会见三司使蔡襄。”
“表面上是在讨论《资治通鉴》的编写,实际上是在商议盐铁专营改制的事情。”
“御史台按照惯例去监察,却被你们斥责为‘胡乱议论祖宗定下的规矩’,这不是专权又是什么?”
司马光手里的笏板“咔”的一声,裂开了细纹。
他指着御史中丞,“你......你。”
“信口雌黄。”
御史中丞仿若未闻,神色冷峻,目光从司马光身上扫过,有条不紊地继续,“其三,祸乱新政,动摇国本!”
“去年推行青苗法,韩琦的门生在河北路强行征收‘劝农钱’,逼得百姓卖儿卖女,人数多达上千。”
“更过分的是……”
他掏出一份染血的诉状,高高举起,“郑州通判为了凑够‘新政的功绩’,把七十岁的老翁列入‘青壮流民’名册。”
“这位老人投河自尽前,留下了这份血书!”
宋仁宗眉头一蹙,微微颔首,内侍立刻小步疾走下去拿血书。
展开血书,上面的字迹斑驳,纸张泛黄,有些年头了。
宋仁宗匆匆扫视一遍,脸色瞬间阴沉,怒吼道:“混账!”
满朝大臣一片哗然。
众人震惊的,并非御史中丞所弹劾之事多么令人发指,而是向来行事低调的他,竟如蛰伏的恶犬,冷不丁就露出了獠牙。
御史中丞昂首挺立,目光如炬,“臣眼看到他们打着‘清流’的名号,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黄河决堤,你们克扣赈灾银两的时候,可还记得包拯在陈州饿殍遍野的地方查账?”
“皇佑元年西夏侵犯边境,你们挪用军资修缮自家祖宅的时候,可曾想过狄青将军战死在好水川?”
宋仁宗脸色阴沉如水,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够了!成何体统!”
一下子弹劾太多人了,他担心收不了场。
御史中丞被浑身一颤,膝盖一软,差点就跪地求饶。
纪由突然出手,手中象牙笏板嗖地飞了出去,哐当一声砸在龙椅旁。
他目光如炬,毫无惧色地直视宋仁宗,大声质问:“你吼什么吼?!”
纪由转过头看向自己小弟,“继续说。”
以二己之力排挤整个朝堂。
遮羞布全给他们撕了。
今天要是不处置这些烂货,纪由直接提剑血溅当场。
毕竟整个朝堂只有他佩剑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