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战场默契(2/2)
为延缓周军的速度,同时给朝廷以适当的压力,飞艇部分对周军进行了有限度的轰炸,内河舰队也加强了北岸沿线活动。
或许是镇永军的意图被识破,或者周军对江宁城是志在必得,周军采取昼宿夜行的策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步步地将主要的兵力挪到北岸的集结地,并很好地隐藏起来。
直到周军即将全线出击,镇永军才侦察到周军的真实意图和行动方向。
不得不说,周军的战争智慧还是很高的,若将周军的整个方略跟后世百万雄师过大江比较,很多地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浩着急是否要按预案在江面上阻击周军,打到何种程度,以及政务院的最新战略意图是什么。他虽有临机决断之权,可在最后下令时,希望得到后方的最新指令。
“都说说看,按照军委会的最新方略,这一仗该怎么打?”
好不容易等来基地的回复,苏浩看完电报后将李进喜和苏大柱召来商量对策,第一军军长赵小伟在崇华岛上主持工作,还带走了舰队的一部和一个团的主力。
现在他手中能自由调动的,只有内河舰队的两个团和苏大柱的101师,以这点兵力,要实施最新的战略构想有点难度。
“总指挥,以我们手中的兵力,要在这么长的战线上形成稳定的包围圈,难度不小。若是周军采取兵分三路、分散突击的办法,我们可就要顾此失彼,要不请求将崇华岛上军队调回来,反正那儿也没有战事。”
苏大柱在苏浩面前,要比李进喜放得开,最先发言。
“要是这样,我还用得着找你商量,没脑子的家伙,你一个师就不打仗了?崇华岛的兵力不但不能抽调,还得加强,那儿才是我们的地盘。李师长,你也说说。”
苏浩对李进喜的态度要好上许多,他也算是陆少峰的学生,苏浩主动将他放到平等的位置,甚至还有些发怵李进喜。
没办法,他在陆少峰面前像老鼠见了猫,李进喜还能在陆少峰面前争辩几句,就这一点就能让苏浩服气。
“总指挥,基地的指导意见是两个字,围和困,而不是歼灭。从周军的部署来看,他们的渡江行动很可能是在晚上,给我们在江面歼灭周军的有生力量带来很大的困难。”
“我建议可以在几个重要的方向,马上建立防御线,而且要给周军一个明确的信号,越线者必遭毁灭打击,先将周军大致圈定在我们想要的范围内。”
李进喜在作战沙盘上指出,镇永军只要在这几个地方建立据点,依靠战船的机动性就可以很快形成一个松散的包围圈。
“要是周军不按我们的意图来怎么办,我们这个包围圈可不会太严密。”苏大柱问。
“只要他们出圈,小量的我们可以不管,一集结我们就坚决消灭。有了几次教训,周军就会老老实实,双方达成一种默契。”
李进喜说道,眼神里还有几分狡黠。
“老李,可以啊,是不是跟三哥学的?不用那么拐弯抹角,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向周军挑明,别越线,越线必被歼灭。”
苏浩说完,还亲热地搂着李进喜的肩膀,他要证实一下,李进喜这一招是不是真的从陆少峰那儿学来的。
陆少峰跟他说过,战争是政治意志的体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多种办法,陆少峰还举了一个后世的战例。
后世华夏在的一次军事援助中,给对手划定了一条线,明确地讲,若对手过线,就会遭到华夏军的强力回击。结果,对手果然不敢越线半分。
“总指挥,我只是从大公子那里学了些皮毛,总指挥才是得了大公子的真传呢。”
李进喜大感意外,这位浩哥儿平时眼高于顶,他还真不适应苏浩的亲热劲。
被别人当成陆少峰的弟子看待,他可不敢因此而自傲。在他们这些最早跟着三兄弟的人看来,三兄弟都是神仙般人物,陆少峰更是有手眼通天之能。
李进喜见苏浩也同意自己的意见,心理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苏浩的身份太高,不适合干这些偷偷摸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