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 第523章 王“老牛”

第523章 王“老牛”(2/2)

目录

王老牛过去理论,反被打了个半死,根本没人和他讲理。

眼看着已经开始抽穗的稻子就要旱死,王老牛只能拖着伤腿,和大儿子一起走几十里路来回挑水。

哪知退到这一步也还是不行,贾家的狗腿子竟然还要收钱,一桶水十个铜板,哪里是卖水?简直就是卖油!

没有任何意外,那年王家的几亩薄田都绝收了,之后就进入了标准的土地兼并流程。

到了这个时候,王老牛还是不愿意卖女儿,咬着牙没当荫户,只肯全家去做佃户。

他的想法很简单,全家四口人拼了命干上几年,兴许能把借贾家的印子钱还上,再买上二亩更差一点的旱地,希望能重新过上正常日子。

可一辈子老实巴交的王老牛哪里知道,高利贷即便到了后世,又哪里是靠卖苦力就能还得上的?

那玩意儿就不是为了让你能还上设计的!

有人问就算是土地兼并,王家原有的几亩地总也能卖些银钱吧?怎么还要借印子钱呢?

呵呵,那你可就太高看那些世家大族的良心了,王家五亩水田一个大子儿没落着,贾家只给了一头快要病死的老牛!

“王老牛”这个诨号就是这么来的......

三年下来,老婆累病了也不舍得抓药,躺在床上活生生熬死了,家里的欠债不但没能减少丁点儿,反而利滚利积得更多了。

贾府管家见时机已经成熟,居然单方面撕毁了契约,不再雇佣王家做佃户,将剩下的一家三口赶了出去。

大儿子要去拼命,被王老牛死死拦住,那一刻他才终于明白“细胳膊拗不过粗大腿”的道理,含泪将十八岁的宝贝闺女亲手送进了贾家。

至此,一家人的命运该稍稍变好了吧?

这么想的人真是太善良、太天真了!

三年时间过去,贾老太爷早把当年的小事儿忘了,随手就把王家闺女赏给了一个老家丁。

那人年过半百,在弘光朝平定两浙路的战争中没了一条胳膊、瞎了一只眼,贾家算是酬功了。

别以为这个老家丁可怜,人家家里也是良田百亩、有妻有妾、仆役丫鬟成群的!

这些江南的世家大族拎的出轻重,深知一文一武相辅相成的道理,族中子弟再会读书,也得有忠心耿耿的家丁为贾家卖命才行。

可怜王家闺女花一样的年纪,被糟蹋之后还是个最底层的使唤丫头,挺着大肚子还是得烧火、洗衣、干粗活,最后在柴堆里独自生下了孩子。

王老牛父子得讯后想要把人接回家去照顾,结果又挨了一顿打,理由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和王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天可怜见,王家闺女哪是嫁人?连妾都不是,根本半点身份都没有!

那老家丁就只派了个婆子,带了把剪刀过来,连盆热水都欠奉......

就在这时,江南突然变了天,临安朝廷覆灭,新皇开始均田,王家闺女瞬间又成了明媒正娶的小妾,分到娘俩头上的土地,顺理成章的落在了老家丁手里!

按说王家闺女给对方生了孩子,还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不说地位,生活应该稍稍好过点儿了吧?

那可真是想多了,要知道,老家丁原来的家产可是要多不知多少倍,怨恨之下更加变态,居然直接把娘俩的口粮都给断了。

理由竟然是“人干不了活,自然没有饭吃”。

可怜王家闺女生孩子时伤了元气,几个月下不了地,就那么眼睁睁看着才出生的孩子饿死在了自己怀里!

孩子死了,这居然又成了王家闺女的罪证,老家丁也不报官,竟然要按狗屁的族规将她沉河,其实就是想彻底吞掉她名下的土地!

还好王老牛父子闻讯赶到,拼了命冲进人群,也是赶上刚刚均田不久,老家丁不敢像以前那样太过分,这才让二人成功救出了闺女\/妹子,让她往山里跑,永远也不要再回来。

王老牛父子打伤了人,这回老家丁倒是报了官,巨额医药费和赔偿一算一赔,父子二人终于还是变成了荫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