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天命在汉,北伐没街亭之败(6k)(2/2)
“既是陛下亲临,我也不能在此耽误了。”
曹仁放下手中的诏命,趁机多日的双目也变得凌厉如刀锋。
在此修整多日,曹仁的兵马也养足了精神,不再是远来疲惫之兵了。
博望坡前。
曹仁引兵亲至。
相较于先前缩阵不出,今日的曹仁锋芒毕露,更显昔日“天人将军”神采,只是立于阵前,就已令诸将校士气疯狂。
觉察到曹营有变。
黄忠急登坡顶,俯瞰下方的曹营军阵。
见其军阵齐整,士气如虹,饶是黄忠也不由心生凝重。
曹仁会忽然表现出如虹气势来到博望坡前,黄忠心中也有猜测:“应是陛下亲临宛城祭天,将曹丕给惹急了。”
凝重归凝重,黄忠并不惧怕曹仁来攻打博望坡。
曹仁养精蓄锐多日,黄忠同样加固了博望坡的营寨多日。
曹仁有军力优势,黄忠有地利优势,谁胜谁败,犹未可知。
唯有:狭路相逢勇者胜。
“速传军令,固守要寨,无令不得出战。”
黄忠没有狂妄到放弃博望坡险要去跟曹仁厮杀。
一者是兵力不如曹仁,以寡敌众。
二者是曹仁骑兵之利,难以取胜。
敌我悬殊下,以地利固守才是上策。
不论是寇安国还是岳举,都没有提出异议。
两人都是在劫营的时候领教过曹仁的步骑精锐,那个时候曹仁的步骑精锐还是疲兵之态都已经占了上风。
平坦的战场,博望坡的汉军面对曹仁的步骑是没有战力优势的。
曹仁也猜到汉军不会放弃博望坡地利,故而也没在博望坡下骂阵搦战,而是直接分配曹泰、朱盖、殷署为先锋突进向前,徐商、吕建为后应,又令常雕、诸葛虔、王双探寻能绕道的小路。
一应调度,尽显大将之风,隐约间似有“蜕变”之感。
黄忠亦是沉稳以对。
一面调寇安国引方月、潘风、俞射、穆舜四将抵挡曹魏先锋,一面令岳举、杨兴为后应,又令严成和何元二将巡视山间小路,谨防曹仁走小路偷袭。
为何老将最令人忌惮?
只因老将能成为老将,大抵是历经生死,吃过太多的亏,经验积少成多后就更容易面面俱到了。
而小将经历太浅,即便读了兵书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譬如某个叫马谡的,觉得黄忠能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就认为自己也能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不论是曹仁还是黄忠,都是征战多年的宿将。
单论攻防战术:
曹仁能想到的,黄忠大抵也能想到;黄忠能想到的,曹仁大抵也能想到。
与此同时。
黄忠又派快马传讯于宛城西面的张飞和东面的赵云,提醒二将密切关注博望坡战事,以便协防。
宛城南面的刘备刘封父子,也同样得到了黄忠的传讯。
得知曹仁强攻博望坡,刘备的嘴角也泛起了几分笑意:“曹丕果然按捺不住了,吾儿之计已成一半,能否功成,就看太子能否在陇右压制没有张郃的曹魏先锋了。”
不论是刘封兵临宛城,还是刘备宛城祭天,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曹魏的注意力,让曹魏君臣都认为刘备的战略意图是“宛洛”从而忽略关中。
不过。
也正如刘备所言,吸引曹魏的注意力只能算计成一半,还称不上计成。
想要计成,必须得是刘禅一路在陇右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迫使武关的张郃也被调往陇右。
也唯有将张郃调走武关,才是刘封能否奇袭关中的核心。
刘封笃信而笑:“陇右有丞相和骠骑将军在,定可为儿臣制造良机。”
对诸葛亮和马超,刘封有足够的自信。
尤其是诸葛亮,那可是自比管仲、乐毅且向世人证明了真有管仲、乐毅才能的奇人。
比起史载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能用的良将更多,唯一的变数马谡还被刘封找个了理由让刘备调去长沙了。
而曹魏一方,曹真还不是那个曹仁死后的上军大将军,张郃也还驻守在武关。
诸葛亮面临的敌人也比史载第一次北伐更弱。
倘若诸葛亮配置马超、李严、孟达、魏延、张翼、姜维等良将面对没有张郃的曹魏先锋且还有刘备在宛城吸引曹魏主力的优势情况下,还反过来被曹魏先锋压制。
那刘封也只能感叹“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直接拱手将天下让给司马懿算了。
然而。
这个世界并非“天命不可违”。
当刘封觉醒前世记忆且成功逆转了关羽丢荆州的命运后,刘封就不再相信“天命不可违”了,而会去思考“如何才能抓住天命”。
而事实上。
也如刘封预料。
曹真派往陇右的先锋杨秋,苦战多日也没能破开孟达在街亭的防守。
孟达太想进步了!
由于刘封昔日在上庸与命运抗争时,本能的对孟达有戒备,故而夺了孟达的兵权后只将孟达安排去秭归抵挡陆逊。
以至于在荆州退吴魏之兵的大功,大半都被刘封及其麾下狂揽,就连孟达的外甥邓贤,获得的战功都不比孟达少。
孟达最后被调去当东川当太守,也只是刘备与众文武在荆州和益州战略重心分歧后的安抚,并非是因为孟达立了大功。
毕竟。
孟达原本就是荆州宜都太守,结果只是同级平调为汶山太守,而论政治经济地位,宜都太守可比汶山太守强多了。
而如今。
孟达好不容易得到了立大功证明自己的机会,自然不肯错过。
现在的孟达,不是那个“畏惧被刘备治罪,又怨恨刘封侵凌,认为汉室已经衰败无法复兴”想叛汉投魏的孟达。
且孟达的好友法正,如今还当着尚书令。
除非孟达脑子进水了,才会想着叛汉投魏。
孟达只想立功,只求进步。
而街亭,就是孟达立功进步的阶梯。
若连街亭都守不住,孟达也不用再想着立功进步了,即便不死也会被闲置。
由于孟达在街亭挡住了杨秋的猛攻,诸葛亮在陇右如鱼得水。
陇右本就有大量从益州迁徙过去的汉人、东羌、氐人,见到王师北伐,不少人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诸葛亮也是个会安抚的。
除了常规的许诺外,更是拿出了硬通货蜀锦。
许诺陇右肯诚心归附大汉的豪强士族,不仅可以享受蜀锦的折扣还可以经销蜀锦。
这其中的利益,用“暴利”来形容都不为过。
蜀锦不仅仅是北方曹魏的紧缺品,更是西域诸国的紧缺品。
这等于是诸葛亮将泼天的富贵砸到了陇右的豪强士族脸上:要不要?不要我给别人。
没有什么比“双赢”更能令人信服的了。
大汉来收复陇右,不是来抢你们陇右豪强士族的利益的,是来帮你们赚富贵的!
因此。
不仅毗邻天水的南安诸县官吏士民都降了,就连街亭北面的安定郡也有不少县官吏士民都在响应诸葛亮。
陇西郡的游楚虽然极力想要固守更是许诺官吏士民可以在事急时绑着自己去投降,最终也没能抵挡住汉军的攻心计。
面对汉军的攻势、以及城内郡吏的反叛,游楚苦战后逃往了金城。
金城的郝昭、魏平见汉军势大,且天水、南安、陇西三郡皆被汉军夺取,哪还敢战,慌忙退守金城。
刚上任半年的凉州刺史孟建更是心慌,担心诸葛亮趁势来取凉州,又派人给诸葛亮送信,希望诸葛亮能念旧友之情。
孟建妻子族人都在洛阳,是不可能投降的,否则就成了孟建一人独活妻子族人都会被问罪。
诸葛亮本就没夺凉州的心思,也不希望凉州兵马来陇右捣乱,正巧孟建派人送信,遂也派人回信称“看公威面,只要凉州不动刀兵,我定也不会兵入凉州,更不会让孟起入凉州。”
大意就是:只要你约束好凉州的官吏,大家相安无事,你若约束不了,那我只能让马超去凉州引羌胡生乱了。
或恩或威下,即便是逃去了金城的游楚也不敢劝孟建出兵。
真让马超引羌胡生乱,届时凉州都未必能保。
而现在,诸葛亮顾虑孟建丢了凉州会祸及妻小族人,暂时和睦相处,已经是凉州当前最好的应对了。
至于后续如何击退诸葛亮,主要还是得看关中的曹真如何调兵增援。
若增援到了陇右,曹真必会给孟建下令;若增援到不了陇右,那孟建固守凉州也是合情合理的。
陇右又不归孟建管,孟建可以无功但不能有过。
汉军在陇右的浩大声势,让亲临上邽指挥的雍州刺史郭淮更是惊骇,而杨秋在街亭苦战不利,也让郭淮忧心不已。
“汉军在陇右的声威太盛,凉州刺史孟建又跟诸葛亮有旧,若不能遏制陇右,凉州必失。”
想到这里。
郭淮再次派人给长安的曹真传讯,希望曹真能调更多的大将和兵马来争陇右,尤其是武关的张郃!
杨秋虽然也是横行雍、凉多年的骁将,但比起张郃远远不如。
郭淮认定,若攻打街亭的是张郃而不是杨秋,街亭早就攻破了,又何至于让诸葛亮在陇右恣意的招降诸县?
而在郭淮向长安传讯的期间,诸葛亮也将最新的陇右战报,派人送往襄阳。
荆州和益州隔得远,天水到襄阳最快也得十日,襄阳到天水又会更久。
为了能让荆州和益州两处战场的通讯能及时,诸葛亮几乎是每隔三日就会派人送信。
同样,刘备也是三日一送。
这也是为何,诸葛亮会将信送往襄阳而不是江陵的原因。
刘备先前的来信,已经告知诸葛亮:人在襄阳而非江陵。
远距离协同作战时,情报共享最是不可忽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