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383章 朝圣经济

第383章 朝圣经济(2/2)

目录

“一路走来,黑塞哥维那虽然依旧十分荒芜,但至少局势稳定,人民生活或许贫穷,但他们都能看到希望,这是您的功劳。”

曼努埃尔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先不说这些,你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你在威尼斯总督的任上已经干了好几年,为什么突然想回去”

“威尼斯总督区已经步入正轨了,我请辞了。”

巴西尔顿了顿。

“父皇会新派遣一位总督,我不想老是待在总督宫里无所事事,该回去读书了。”

“读书……也好吧。”

曼努埃尔有些遗憾地看了看巴西尔。

“你的大哥查士丁尼在这个年龄已经开始扩张疆域了,你的二哥阿莱克修斯也早早确立了人生目标。”

“你也长大了,以后想干什么呢”

听闻此言,巴西尔的眼里露出一抹恍惚之色,沉默半晌。

“我不会打仗,没有当君主的才华,不愿像查士丁尼那样整日伪装自己,也不想像阿莱克修斯那样把一生都奉献给上帝。”

“我大概会回去完成学业,然后看看能不能通过考试进入政坛。”

“在威尼斯的那些日子,我和不少意大利人文学家建立了书信联系,很多人都建议我四处走走,培养见识,我也就没有乘船,先来拜访一下您的领地。”

“好吧,这是你自己的事情,祝你成功。”

曼努埃尔说道。

“至于人文主义者,有些能用,有些则是国家的蛀虫,千万别把他们的痴心妄想当成真理。”

“不过,既然你来了,肯定能得到最好的招待,我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圣海伦娜,儿子则送去了君士坦丁堡接受教育,这次是都见不到了。”

巴西尔点点头,望向正在建造的大教堂。

他十分清楚,自从曼努埃尔整顿塞尔维亚后,他的实力飞速上涨,攻下黑塞哥维那后,隐隐有成为帝国第一强藩的势头,君士坦丁堡内的一些别有用心者开始造谣诋毁,试图破坏兄弟关系。

尽管以撒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评价,承认了曼努埃尔对黑塞哥维那的统治,也允许他借助帝国港口开拓殖民地,曼努埃尔还是不顾妻子的反对,主动将自己三岁的长子利奥送到了大皇宫,请以撒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

对于这些似有若无的勾心斗角,巴西尔一向十分厌烦,相比于这些,他更愿意与人文主义者打交道,谈论古代典籍,谈论文学艺术,也会谈到治国理政。

“叔叔,这座教堂是您派人修建的吗”

巴西尔指了指面前的大教堂。

“这般规格,恐怕跟迦太基大教堂都相差无几了。”

“是的,这是圣萨瓦大教堂,由我个人出资修建,用以纪念塞尔维亚圣人,三百年前的圣萨瓦。”

曼努埃尔有些自豪地说着。

“圣萨瓦大教堂预计费四年时间实现全面完工,落成之后,它将成为这一带最大的正教教堂。”

“四年时间……您的确是用心了。”

巴西尔估算着建筑的费。

与天主教堂不同,东正教堂不会建造那么高的哥特式尖顶,穹顶部分多为半球形,耗时耗力更少,一般不会像部分天主教堂那样前前后后建造几百年。

最为著名的东正教第一圣殿,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查士丁尼大帝的鼎力支持下,也就仅仅建造了五年时间。

“叔叔,我知道您通过投资和采矿挣到了不少钱,但是……”

巴西尔斟酌着用词。

“把这些钱拿来兴修水利,改善民生,会不会更好呢”

“唉,有些爱民之心,但还是比皇兄差的远。”

曼努埃尔笑着摇摇头。

“我把自己的计划写信告诉皇兄后,他立马就明白了一切,还认为我的想法值得借鉴,可以在全帝国推广。”

曼努埃尔拉过巴西尔,指向一处已经建造完工的偏殿。

偏殿外,一群朝圣者正在进行礼拜,从装束上来看均为塞尔维亚正教徒,他们的神情十分虔诚。

“巴西尔,皇兄的几个孩子里,你读过的书最多,也最喜欢读书,对宗教朝圣了解多少”

曼努埃尔看向巴西尔。

“或者说,你对圣地亚哥,坎特伯雷这种城市有什么看法”

“我对宗教朝圣有些了解,但并非很多。”

巴西尔耸耸肩。

“圣地亚哥和坎特伯雷都是宗教性很强的西欧城市,圣地亚哥位于葡萄牙的加利西亚,坎特伯雷则位于英格兰王国。”

“嗯,你说的很对,圣地亚哥和坎特伯雷都是宗教城市,它们的繁荣和富裕也几乎全靠宗教,可以说,没有宗教朝圣,这两座城市到今天都还是一片荒芜。”

曼努埃尔说道。

“在城市初建时,圣地亚哥与坎特伯雷都是非常贫穷的地方,没有优势产业,没有大片农田,没有至关重要的人口,但正是因为圣雅各大教堂和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存在,这两座城市吸引到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朝圣者,人口逐渐增多,市场逐渐繁荣,逐步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它们有什么地理上的独特优势吗没有,但宗教就是它们最大的优势。”

曼努埃尔徐徐解释道。

“除了西欧之外,东帝国的一些城市同样吃到了宗教朝圣的红利,比如君士坦丁堡,比如以弗所,比如过去的耶路撒冷和安条克。”

“圣城的统治者往往会大力招引朝圣者,在教堂周围建立集市,酒馆和旅店,通过这种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一座城市最需要的就是人口,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都是城市发展最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宗教朝圣业,恰恰可以极大促进常住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人口的增多。”

曼努埃尔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巴西尔。

“虽然这样说有些大逆不道,但正如你父亲曾向我说过的那样,”

曼努埃尔顿了顿,在胸前画上一个十字。

“宗教是一门生意,信仰是一种商品,恢宏而古老的教堂是名贵的展台,声望崇高的教士则是殷勤的服务生。”

“而这种商品,如果利用得当,往往比常规商品更具有价值。”

曼努埃尔环顾四周,看着不大的城市。

“现在,整个欧洲大概有一百二十余万塞尔维亚正教徒,其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二生活在我的两片国土上,还有大量的塞尔维亚正教徒处于波斯尼亚王国与匈牙利王国的统治下,尤其是匈牙利,贝尔格莱德以北的塞尔维亚人聚集区全在他们手里。”

“马加什国王死死拽着贝尔格莱德不肯松手,皇兄暂时不会与匈牙利爆发冲突,我也不太想触怒那位渡鸦之王,要想尽可能地增加人口,只能采取其他方式。”

曼努埃尔眯起眼睛,看着偏殿外的朝圣人群。

“我已经命人寻回圣萨瓦遗骨了,日后,与圣萨瓦有关的一系列宗教圣物都将陈列在这座教堂中,我会在城市中建立集市和旅馆,为朝圣者提供各种服务,也劝说他们留在这里,成为市民。”

说着,曼努埃尔从口袋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巴西尔。

“这是你父皇最近给我写的一封信,你可以看看。”

“他认为,我的想法是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的,鼓励朝圣业不仅有助于推广宗教,还能够让人口和财富流动起来,将各种文化与技术更快推广到全国各地。”

曼努埃尔继续说道。

“东罗马公民富裕起来了,自然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国外的正教徒虽然贫穷,但也更加虔诚愚昧,会有不少人甘愿变卖家产而组织一次伟大朝圣,也会有不少人在见识过东帝国的繁华后愿意留在这里,从长远上来看,这是很有好处的。”

曼努埃尔笑了笑。

“不瞒你说,在圣萨瓦大教堂的一间偏殿修建完毕后,已经有不少正教徒开始来这里朝圣,除了白人正教徒外,我竟然还看到了一些土著,包括埃律西昂土著和刚果土著。”

“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地的有钱人,专程来帝国朝圣,也不知为何,这些人的狂热程度甚至比本地人更胜一筹。”

“圣萨瓦只是塞尔维亚的圣人,影响力尚且如此,东帝国的几个圣地更不必说,吸引力只会更强。”

“关于鼓励宗教朝圣的具体政策应该是伊莎贝拉在组织制定,你父皇倒是挺相信她的才能。”

曼努埃尔撇撇嘴,但也没有多说。

“我明白了,看来他们说的没错,要想获取更多知识,绝不能仅仅泡在书里,还是得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

巴西尔由衷地说。

“别人都说您是保守派,看样子,您在大部分事情上其实并不保守。”

“呵呵,保守到底是我保守,还是那群主张恢复两千年前政治模式的人更加保守”

曼努埃尔轻蔑地哼了一声。

“意大利人在所谓的共和上耽误了太久,我们绝不能允许这种思想在帝国内部自由传播,甚至都不该让那些共和思想浓厚的意大利人随便进入帝国内部!”

“你的老师巴尔萨蒙所组织的那个“雅典派”纯属反政府组织,你以后还是少跟他们来往。”

“绝对君主制无疑是最好的政治体制,柏拉图都是这么说的!”

“叔叔,柏拉图不是这个意思……”

巴西尔无奈地说,刚准备解释,却被曼努埃尔挥手打断。

“行了,你是个读书人,肯定也会向着那群读书人,我不与你们争辩。”

曼努埃尔直接拒绝了巴西尔的说教。

“奥林匹斯大教堂基本修建完毕,奥林匹斯运动会即将正式举行了,等我完成手头上的事情,会带领队伍前去参赛,顺便沿途售卖塞尔维亚商品。”

“你在这里先住下吧,我会派人负责你的生活起居,我得去和达尔马提亚的地方势力谈判了。”

曼努埃尔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我必须得到一座优良港口,大海乃财富之源,塞尔维亚也需要阳光下的土地!”

……

1477年8月2日,东罗马帝国皇太孙君士坦丁和两位皇后在大皇宫内召集牧首区高级主教,颁布《朝圣经济法令》,帝国政府鼓励正教徒在教士的引导下通过宗教朝圣来证明自己的虔诚,将会规划出七大朝圣目的地,要求当地教士做好接待,服从安排,沿途各个城市也必须修缮道路,招待朝圣旅者,弘扬朝圣文化,发展朝圣经济。

七大朝圣地分别是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早期基督教中心尼西亚,圣母隐居之地以弗所,巴尔干圣山阿索斯,悬空修道院迈泰奥拉,保加利亚圣地里拉以及北非基督徒的“再皈依之城”迦太基,涵盖东罗马帝国的三大主要领土,包括大城市,也包括人迹罕至的修道场所。

尽管部分主张隐修的教士反对将修道院列入朝圣名单,帝国中央还是驳回了他们的主张,坚持要求他们做好人员接待,发展朝圣旅游业。

本来就是服务业人员,早就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了,试图躲在深山老林里,不想参与社会财富循环想都别想。

旅游业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业,如果发展得当,不仅能够产生强大的对外文化吸引力,还能促进民族融合,技术传播,文化交融与国家认同,将来自大城市的财富重新分配到旅行途中的各个地区,而在15世纪末,风景秀丽的地方往往一文不值,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宗教朝圣了。

宗教朝圣,不仅富人乐意,穷人也喜欢,一根拐杖,一包粗粮,一双强壮的腿,一颗虔诚的心,这就完全足够了。

让财富流通起来,让人口流动起来,让不同的人群在交往中碰撞出思想的火,科技文化自然蓬勃发展,市场经济自然欣欣向荣。

1477年8月20日,塞尔维亚及黑塞哥维那大公曼努埃尔通过外交谈判与军事威压,成功拿下了原属于达尔马提亚公国的四座岛屿和一座半岛,通往海洋之路彻底打开,曼努埃尔立马向迦太基造船厂订购四艘卡拉维尔帆船,开启自己的殖民探索之路。

自此,曼努埃尔的巴尔干扩张宣告结束,十年的努力让他的实力不断增长,虽然最终仅仅拿下了一片并不富饶的狭小土地和不到十万的人口,但这终究让塞尔维亚从一个内陆国变成了沿海国,拥有八十余万的人口和丰富的矿物储量,坐实了帝国第一强藩的名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