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382章 茶叶大盗

第382章 茶叶大盗(2/2)

目录

在这个时代,茶叶虽然已经成为了印度洋上最珍贵的商品之一,但拥有茶树种植业和茶叶制造业的国家却寥寥无几,除了明朝之外,几乎只有日本和朝鲜。

此时的日本是继明朝之后的第二产茶大国,最早的日本茶全都来源于中国,隋唐两朝将佛教连同茶叶一起传入了日本,这也导致了日本茶叶从一开始就是与佛教密切相关的。

随着时间流逝,日本茶自然也经历了上升期和衰落期,此时恰好正在迎来又一个鼎盛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或许不是一位好君主,但绝对是个好茶客。

早在当政时,足利义政便热衷于禅宗和茶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茶文化狂热爱好者,此时还不到40岁的他就已经早早卸下了政治上的重担,每天就和一群茶友品茶聊天,茶叶,茶具,茶礼,茶艺……这一系列的与茶有关的产业或文化在他的带动下迅速发展了起来。

罗伯特将要抵达的九州岛便是日本茶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几百年前的僧人荣西两赴宋朝,四处考察,将最好的一批茶种带回了九州岛的土地,让建立在禅宗基础上的茶道文化在这里发展壮大,几百年过去,九州岛的茶叶产量已经十分可观。

舰船来到港口,几只小船靠了过来,福船的船长正在与他们进行交涉。

“先生,我知道您是为茶叶而来,但您准备怎么做呢”

阿南德看向罗伯特。

“您不妨将计划告诉我,我也好做安排。”

“我们先进入内陆大城市吧,得寻找那些知名寺院。”

罗伯特说道。

“最好的茶叶永远都在寺院里,这些僧人是对茶叶了解最深的,我会先试着说服他们,请他们派人随我回去,带回茶籽,茶树,茶道和制茶工艺。”

“如果他们不愿意,我就只能去民间窃取,我还会要求帝国派遣更多人员,搜罗茶农和制茶工人。”

“如果连这都失败了,我就只能上报给东印度总督府,让阿尔布克尔克阁下带着舰队亲自来取了。”

“先生,我们是商人,能和平解决就最好不要动用武力!”

阿南德被吓了一跳。

“我是个佛教徒,我们这艘船队上也有一些精于佛法的商人,我可以替您安排,就以弘扬佛法的名义,请求寺院派出僧侣,顺便带着茶树,茶籽和茶农一同前往马六甲,之后的事情我们不再过问,您觉得如何”

“光要他们给茶籽茶农,他们肯定不干,但如果要他们传播佛教,肯定会有僧人愿意的,当年,日本最初的一批茶叶也是这么来的!”

“上好的茶园都是被寺院或贵族严加看管的,您在民间寻访,不一定能过得到!”

“这片海洋多风暴狂澜,带着大舰队贸然前来肯定会有风险,何必让阿尔布克尔克阁下多此一举呢”

“哦,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罗伯特点点头。

“行,就先按你说的办吧!”

1477年5月,马六甲商船队抵达日本萨摩藩,东罗马帝国园艺家罗伯特跟随商船一起登陆日本,开始与各大寺院接触,考察知名茶园,搜罗民间茶种,记录种茶技术与制茶工艺。

……

东罗马帝国,安纳托利亚北部,黑海南岸,帕夫拉戈尼亚行省,本都大区,里泽城。

截止到1477年,东罗马帝国核心领土主要分为三部,分别是巴尔干半岛,北非中部,安纳托利亚西部与北部,三个部分中,巴尔干半岛当然是核心中的核心,北非则是帝国连接西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桥梁,安纳托利亚则因为收复时间尚短,在发展程度与重要性上不如前两个部分,经济中心西移,陆上丝绸之路接近断绝,安纳托利亚已经很难恢复几百年前的地位。

由于边境战争持续,人口流动速度很快,在行政规划上,安纳托利亚也几经变革,最终被确定为三个行省,分别是以尼西亚为核心的比提尼亚行省,以士麦那为核心的亚细亚行省和以特拉比松为核心的帕夫拉戈尼亚行省,参考了古罗马时期的行政安排,也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一些改动。

安纳托利亚三大行省中,比提尼亚行省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这里北靠黑海,西临爱琴海,距离色雷斯大区仅有短短的一道海峡,尼西亚城的特色陶瓷已经在近年来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产业,年产量已经与阿德里安堡的瓷器十分接近。

亚细亚行省土地面积最广,但情况最为复杂,以士麦那,马尼萨,瑟凯和艾登为代表的沿海沿河城市发展势头迅猛,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已经在那里茁壮成长,这些城市农业条件优良,兼有航运之利,靠着极速繁荣起来的羊毛纺织业成功接入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爱琴海经济圈。

然而,在亚细亚行省所辖的高原内陆上,情况就显得十分恶劣,这里保留了太多的突厥部落,东罗马移民在这里圈占大牧场,随意侵占突厥村庄的农田,由于沿海大城市的羊毛需求量呈指数级上升,“羊吃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突厥人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但他们也打不过随时镇压在此的三支中央军团,一支龙骑兵团和赶来轮戍的斯拉维斯骑兵,要么采取游击战法,要么接受东罗马政府的新方案,待在他们的“保留地”中,要么就只能拖家带口向东逃亡,仇恨四处蔓延,杀戮终年不止,曾经的良田化作荒芜草场,每一个大牧场都豢养着私军,身背簧轮枪或十字弩的牛仔们三五成群,放牧着大片的牛羊。

这里是原材料的产地,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也是野蛮之地,法外之地,文明的边缘,罪犯的理想之乡。

东罗马统治北非的前二十年,阿非利加和昔兰尼加的人口几乎腰斩,直到十余年前才开始爆发式回升,而现在,同样的命运也将在安纳托利亚重演一遍。

但是,位于安纳托利亚北部和黑海南部的帕夫拉戈尼亚行省又是另一副模样,这里保留了较为完好的东正教社区,东正教徒所占比例本来就很高,特拉比松王国所属的二十余万希腊语正教徒被东罗马帝国顺利接手后,这里成为了东罗马帝国在安纳托利亚统治最为稳定的一片地区。

由于有山脉阻隔,东罗马帝国在黑海南岸的统治完全没有深入内陆,城市之间交通基本上依赖于沿海道路和海洋运输,帕夫拉戈尼亚行省的保民官征调奴隶,陆续在本都山脉的几个重要隘口修建了坚固的棱堡,将南边高原上的突厥人阻挡在外。

当然,这里也没能发展出多少新兴产业,除了生产模式上受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影响外,基本上和过去几百年没什么区别。

里泽便是位于特拉比松城东部的一座小城市,依山傍海,城内人口仅有两千,经济上以农牧业转运为主,这里也曾是君士坦丁堡——巴统航线上的中转港口,但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贸易商船足以实现远洋航行,对沿海港口链的依赖程度大大减轻,从君士坦丁堡出发的商船往往只会在锡诺普和特拉比松略做停靠,随后便完全可以绕过里泽,直达巴统。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科技的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个人或一个少数群体来说,那可就不一定了。

不过,上帝是公平的,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往往也会打开一扇窗。

里泽城南方的山路上,一支皇家马队蜿蜒而上,队伍中央,以撒骑在一匹安达卢西亚马上,心情十分愉悦。

战争结束,大敌病重,长子稳定了顿巴斯煤田的局势,次子正在东罗马军队的协助下攻打格鲁吉亚王公的残余势力,长孙女维多利亚出生,各项改革成功渡过了初期的混乱,正在有序进行……一连串的好消息让以撒十分高兴,三十余年的努力和拼搏总算没有白费。

唯一令他有些苦恼的便是幼子阿纳斯塔修斯的教育,这个孩子已经快十二岁,从小便生活在团锦簇之中,根本没吃过什么苦,在母亲的宠爱下长大,喜欢读书,却只学会了勾搭少女的文艺诗歌,喜欢练剑,却仅限比武竞技博取贵妇的欢心,整天和一群高官贵族的次子幼子混在一起,正事一件不干,还整天叫嚷着想要一块封地,如果不给就自己出去打。

由于事务繁忙,以撒的确没怎么教育过他,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反正他也不会成为继承人,封地是不可能给的,想要就自己出去开拓,要么就去西欧找个有钱有地的女贵族傍上,反正他是以撒诸子中长得最像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一个,典型的希腊式美男。

本来准备在君士坦丁堡休息一阵子,但另一个消息的到来又迫使以撒急匆匆地乘船赶到了这里,位于黑海岸边的里泽。

“陛下,要到了。”

一名亲卫小声汇报道。

“他们的园地就在前方。”

以撒点点头,抛开杂乱思绪,踢了踢马腹,小跑起来。

这座山脉云雾缭绕,远处的主峰上还积攒着皑皑白雪,树林郁郁葱葱,风景很是优美。

马队来到了一片营地,营地中的工人们正在修建篱笆和住房,营地旁边则是一片刚刚开辟出来的园地。

园地里,几位农业研究员走来走去,测量着园地的面积,有些人还时不时捻起一点土末,放进舌尖尝尝。

“情况如何了”

以撒没有废话,直接找上了这里的负责人,帝国农业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

“陛下,状况还不错,他们用盆运回来的四十株幼苗中,有十五株已经成功种活了。”

研究员十分高兴地说。

“还有那一堆种子,我们也在试种,预计还得等上几个月才能看到成果。”

以撒的脸上泛起淡淡的微笑,点点头,走向园地,轻抚着略微有些枯萎的小苗。

这是茶树,一种极为珍贵的商品类作物。

早在几年前,以撒便陆续派遣好几批隶属于普罗米修斯或赫尔墨斯的探员前往东南亚和印度,试图寻访茶树幼苗和茶树种子,将这种注定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的商品掌控在自己手中。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东南亚的饮茶文化历史悠久,但并没有种茶技术和种茶产业,印度虽然有自云南传来的野生茶树,但一样没有形成产业,根本无人在意。

所以,以撒将后续的目标定在了作为第二产茶大国的日本上,开启了“茶叶大盗”计划的第三个阶段。

但是,前期的探索并非毫无用处,以撒眼前的这些茶苗便是成果之一。

这些茶苗来自于大越王国,准确来说,是一群受雇于东印度舰队的南海海盗从靠近大明边境的越南北部抢过来的。

几十年前,越南北部曾是大明帝国的领土,这里历来受中华文化影响深重,永乐皇帝在攻占北越时,也曾将一部分大明子民迁往这里,屯垦开荒,他们将广西茶带了过来,也曾种茶,制茶,喝茶。

宣德皇帝放弃越南后,越南北部的种茶业迅速衰败,越南土民既不会打理茶园,也不会种茶制茶,这些茶叶园地逐渐荒废。

当然,越南人也并非对茶树毫无利用,他们倒是挺喜欢“吃茶”,把茶叶当成了一道菜,还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了一些特色饮食文化。

拿到这些茶苗后,以撒命人将一部分茶苗留在了锡兰岛,命人寻找种茶基地,另一部分则通过埃及运往君士坦丁堡,再运到了这里。

由于茶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很高,整个欧洲几乎没有适合种茶的地方,放眼地中海世界,能够建立茶叶种植园的地方同样稀少。

巧的是,以撒正好有。

在21世纪,安纳托利亚的东北海岸是整个地中海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土耳其共和国依靠里泽城附近的茶叶园区成为了全球产量排名第五的茶叶大国。

当然,由于排名前二的中国和印度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这个“世界第五”水分很大,但由于运输成本极低,如果能够让帕夫拉戈尼亚行省的里泽成为东罗马帝国在本土的茶叶基地,市场前景绝对还是十分喜人的。

再者,由于饮食结构问题,游牧部落无疑是很爱喝茶的,而他们自己却又无法种植,这使得“茶叶”在目前的国际政治中往往还能成为一种商业武器,价值很高。

安纳托利亚上的突厥人便是一个很爱喝茶的民族,后世土耳其共和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可是居于世界第一。

以撒凝望着暂时仅有几株幼苗的茶园,眼神闪烁。

以撒清楚,茶叶生产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光有茶种或茶苗是根本不够的,必须依赖于专业人才,必须让他们把种茶,采茶,制茶的各种技术带到东罗马帝国,才能实现东罗马茶叶产业的真正发展。

原时空中的德国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在最初一段时间都是看重茶种而不重技术,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以撒可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从日本获取茶叶技术,以撒势在必得。

“很好,先慢慢培育吧,暂时无需采茶制茶,等专业技术到位,再想着下一步的工作。”

“我已经从东南亚海盗那里得到了几本茶叶学专著,正在组织翻译,以后你们也可以多看看,总会有些收获。”

见他们的工作还算不错,以撒也没有过多干涉,冲研究员吩咐几声,准备就此下山,和里泽城的行政部门交待一些有关茶园的帮扶措施和鼓励政策。

尽管东罗马帝国的茶叶产业才刚刚启航,没有十年的努力根本别想形成规模,但毕竟事在人为,埋下一颗种子,将来总会发芽。

目录
返回顶部